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粑粑叫饵块     
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粑粑叫饵块."饵块,是一种地方食品,而大理一带的饵块更是别有风味.如果你到大理旅游,清早走在大街上,随时可以看到一个个小摊,火盆上放置一张铁丝网,下面是红红的栗炭火.摊主正在翻烤着一块块白色的圆饼,饼比较薄,一会儿就烤熟了,闻起来都有点香,这就是饵块饼.随后,摊主将饵块饼放在一个盘子里递给食客,由食客随量放上作料.作料有辣酱、甜酱、芝麻酱、卤豆腐、花生米末,还有豆芽、酸菜、肉末等,食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各取所需.有的还喜欢在饵块中裹上一根油条,而有的则喜欢将烧饵块掰成小片后放到热豆粉汤里吃,这就是大理街头常见的早点--烧饵块.烧饵块闻起来香,吃起来更香,又容易携带,所以小摊生意很火.云南人把饼叫做"粑粑",所以才有"粑粑叫饵块"一说.  相似文献   

2.
“藏番薯”是长汀客家人十分独特的食品,流行于汀南山区乡镇以及上杭等部份乡村。说它独特,一是贮藏方式非常独特罕见,二是番薯的味道十分独特。没吃过藏番薯的人,一闻到那股酸中带锼的味道,会纷纷掩鼻摇头,但吃了它以后会被那独有的风味所吸引。就像浙江绍兴的臭豆腐,闻起来是臭的,吃起来却是香的。笔的家乡正是长汀藏番薯之乡,我从小就是吃母亲制作的藏番薯长大的。  相似文献   

3.
漾濞卷粉小城漾濞最负盛名的小吃,当推卷粉。卷粉可裹成卷吃,也可以切在碗里加热汤吃或凉吃。小城街上马家卷粉的盛名,更多地来自于它裹成卷的滋味。这卷粉看着其实也没有什么秘密,裹卷粉的整个过程都在你眼前:将一张对折好的圆形卷粉在砧板上摊开,从对折处一划两半,用调羹挑上作料:一匙花生酱,小半匙油辣子,半把  相似文献   

4.
你去过北城的大湾山吗?你吃过玉溪特产大湾山梁果(山楂果)吗?只要你拿起大湾山梁果细心一看,就会感到这山梁果又大又泡,掰开一尝酸中有甜,味道特别好吃,再加外观与其它山梁果不同。如果你仔细一看就会感到惊奇。山梁果上有一手指印.下面有一小节茅草插在上面.这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相似文献   

5.
漫话巧克力     
巧克力是一种高级糖果,是当今世界上销量最大的食品之一。它具有特殊诱人的爽口味道。这也许就是众人都喜欢吃的缘故吧!但有关巧克力的来历,并非人人都知道。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一家人外出旅游了一趟。在欣赏当地名胜的同时还品尝了当地的美食,觉得很有特色。不过才几天,我和女儿就想念家乡洱源的味道了。那是一种从小到大百吃不厌的味道;那是一种在味觉细胞里已被锁定的味道;那是一种小别都会思念的味道。洱源是高原明珠洱海的源头,这里气候宜人,风光秀美,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所以洱源文化具有丰富多元的特色。当  相似文献   

7.
味觉乡村     
你知道吗,其实每个村子都会传给我们一种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决不重复,这种气味流转在你的鼻腔里,甚至驻扎在你的胃里.也许你会在一个深夜归来,但是闻到那种特殊气味时,你的内心立刻就会充盈着一种温暖和激情,那时你也许会想着去拥抱这种来自虚空却又实实在在流转着的味道.……  相似文献   

8.
转眼离开乡村几十年了。面对乡村日新月异的不断变迁,在感慨与惊叹之余,却有着丝丝缕缕的失落感,为永远失去一些东西而有些怅然若失。在大理乡下,我感受最深的是莫过于那些曾经熟悉而已远去的小贩叫卖声——"买吃螺蛳……"这个声音翻译成汉语后似乎就没有多少味道了,还是用白族话喊出来韵味十足:"买—饮(吃)—磬(音,白族话螺蛳的称呼)—迎(来)……"直译成汉语就是:"买—吃—螺蛳—来……"在我童年的时光,往往是在午后,  相似文献   

9.
欧洲人曾需要一些只有东方才有的香料。早年的十字军战士把烹调用和药用的外国香草带回国内。那时的香料得之不易,而且价格昂贵,因此餐桌上的香料便成了社会地位高低的一种标志。那些香料不仅会使肉味鲜美,而且还用来驱除腐肉的臭味。当时,因为土地贫瘠,人们不能种植确保牲畜过冬的足够的饲草,他们只好在秋天把牲畜杀掉,这就需要用香料来保存肉类。香料还用来制造香水。香水在人们一年只洗一次澡的国家里使用得非常普遍。由于对香料的大量需求以及中间商从中渔利,  相似文献   

10.
韩国人与美国香料火腿在韩国,什么礼物会使受礼者高兴,并露出那种韩国式的微笑呢?告诉你,请送给他们香料火腿。在一个国家里,如果大多数食品店都在出售罐头食品而不是酱油之类的东西,那么香料火腿就决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美国进口货,而且是生活方式最时尚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1.
劳伦斯在离开博韦尔学校以前,就已经和杰西·钱伯斯,他书中人物米里亚姆的原型,成为朋友了。他们在哈格斯农场厨房的一间小屋里一起做作业。他常常先做完,然后就在一些小纸片上写些零散的诗句和整首诗,写完也总是随手乱丢。一个星期日的晚上,我妻子和女儿正做晚饭时,我们坐在炉火两边聊天。他突然探过身子大声说:“威利,我将要成为作家了。”我吃了一惊,说道:“是吗,伯特?好啊,如果你认为你有写作的才能,那就干吧。你必须做好经受得住几次退稿的准备。但是只要你有才华,某家出版社会发现你的才华的。”他回答时脸稍微红了一下:“我有创作能力!我知道我有。”我把这句话当做是一个知道自己聪  相似文献   

12.
<正>如今我们的世界被如何吃得科学、吃得健康的信息所充斥,食品标签管理不断升级,吃垃圾食品被视作对自己不负责的表现,一些人要算好卡路里才开始进食。每当有名人站出来说营养餐食怎么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时,我都会想起童年时吃的那些食物,还有我那些显然没有对儿童营养尽到责任的长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和母亲、祖父母、两个婶婶一起住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的科林斯。除了我祖父波普,  相似文献   

13.
大山行孝记     
知道我喜欢吃榴莲,他会不时买一个,自己却只尝一口,然后就再不动勺子,凭你怎么动员。"对我来说,觉得吃一口和很多口是一样的,都是那个味道,后面的都是重复。"不由惭愧,还不如儿子,就是喜欢重复,喜欢重复那个味儿。在享受上不喜欢重复,在孝行上却永不满足,这就是儿子。妻说,上幼儿园时,姥爷姥姥到县城,儿子回来从兜里掏出两块蛋糕,说,这是阿(我)给阿姥爷姥姥的。姥姥闪着泪花说,这么大的一点人儿,咋想起来的,知道给姥爷姥姥留着吃。妻说,儿子把两块蛋糕装回来,意味着一顿没有吃主食。妻说,  相似文献   

14.
这种不能飞起的巨大禽类,以其丰富的瘦肉成为世界上数以百万人计的人们所选用的超群佳肴。康乃尔大学的食品学教授罗伯特·贝克以顾问的身份访问了以色列。在访间期间,他曾几次在亚美尼亚式的餐馆中与以色列人一起吃烤肉串。在他们进餐时贝克说:"你们知道吗,用火鸡来代替这种小山羊,吃起来不会有什么区别。孙另外几位和他共餐的人不信;其中的一位喊来了饭店的经理并重复了贝克的话。贝克解释道:"我并不是在抱怨小山羊。它的味道确实十分鲜  相似文献   

15.
曾听人说“玩在大理,吃在永平”,此言不虚.到得永平,不但闲逛时可在街头巷尾品尝到五花八门的风味小吃;而且正餐时随意走进一家食馆,也保你能品味到各自不同的乡土味道.以我四十多年的人生经历,的确还没听谁数落过永平美食的不是.但凡与我在永平一起吃过饭的远远近近的客人们,少有不是吃得眉飞色舞、酣畅淋漓、赞不绝口,直喊着下次还要回来寻这一口的.  相似文献   

16.
阑珊 《世界文化》2005,(12):22-23
我们最小的儿子汤米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吃橘子。每年圣诞节,当橘子在市场上出现的时候,我总是特别为他多购买一些。他早餐和晚餐的时候都要吃橘子,他的午餐盒里也总是有橘子。在读书或看电视的时候,他也要吃橘子。  相似文献   

17.
<正>艾森豪威尔将军曾经说过这样一句"政治不正确"的话:"有些人应该吃热狗配啤酒,却奢望吃鱼子酱配香槟。"大名鼎鼎的拉图酒庄现任总裁费德列克·安杰乐先生告诉人们:"我们倾向于把我们的酒看作是来自土地给予人的礼物,而不是品牌。"著有《女人鉴赏葡萄酒指南:购买,搭配,享用》一书的美国作家莱斯蕾·萨波科调查发现:"女人通常并不太关心葡萄酒的评分,而是更多地关注它的味道和风格。"  相似文献   

18.
欧阳 《世界文化》2008,(12):45-45
欢度新年,世界各国都有自己传统的食品。美国是各种民族汇集的国家.因此,新年的吉祥食物也五花八门。在俄亥俄州的德国移民后裔.传统的新年食品是泡菜和猪肉。他们认为,鸡是刨土求食勉强求生,而猪却不同,新年里吃了猪肉.这一年就一定会像猪那样不愁吃喝。多福多财。  相似文献   

19.
生活小札     
粉盒 三燕来约二丫进城去打工,说城里可是个好地方,城里的人可有钱了,九红上次回来就给了我她的电话号码,你看看九红都已经有自己的电话了,九红还说,我们一进城去就找她,在她那儿吃,在她那儿住,你知道吗?九红可有钱了,她还送我一盒外国粉呢!要用香皂洗完脸后才能搽,你看看,你闻闻,多香啊!二丫在往火塘里凑柴,透过火塘里升起的缕缕青烟,她看见了三燕手里的粉盒很漂亮,不过她知道现在她最需要的不是粉盒,而是钱,爹有病,妈又死得早,两个弟弟要  相似文献   

20.
坐在大大小小的日本餐桌前,不仅能品尝到各种好吃的和难吃的料理,更能品味到这个岛国饮食文化中所蕴涵的异邦风俗。在日本,记者想蹭到一顿饭很难,不过去饭馆采访例外。因为要拍一些料理的照片,而且要向读者介绍料理的味道,所以店主愿意拿出最得意的饭菜做广告。一次,和同事去一家饭馆采访,那家饭馆的招牌菜是生牡蛎。去之前同事告诉我:“生牡蛎贵得很,估计这回能享用一番了。不过,即使想吃得不得了,店老板请我们吃的时候还是要假装推辞一下。”到了那家饭馆,店主端出一大盘牡蛎,盘子大得让人眼晕。然后又上了两大碗拉面,为了摄影效果,同事还要了一杯生啤酒。一切就绪,我和同事彼此会意地看了一眼,开始给牡蛎们拍照。闪光灯下的牡蛎衬着冰块,晶莹剔透;拉面散发出的香气好像也渗透着店主的热情。拍完照,店主果然向我们发出邀请:“为了文章写得更好,请两位品尝一下吧。”我俩也像事先说好的那样,虽然想吃但还是又摇头又道谢,搞得十分礼貌。随后,店主端上一个巴掌大的小盘,上面摆着两个孤独的牡蛎,平静地换走了那个看得我们眼晕的大盘子,接着又拿来两个巴掌大的空碗,意思是让我们两个人分吃一碗拉面。当我们自己掏钱吃喝的时候,同事们都十分开心。新员工因为工资低,中午通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