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20 0 2年 1 2月 1日至 3日 ,由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与深圳大学留学生部联合主办、深圳大学留学生部承办的“中国海外贸易与海外移民学术讨论会”在深圳大学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中外学者共 50余人。与会学者 (以下省略敬称 )主要围绕中国的“海外贸易”、“海外移民”问题提交和发表论文。现将学术观点简要综述如下。关于海外贸易研究。李木妙讨论了 1 6— 1 8世纪中国海外贸易的影响 ,指出 ,明清之际 ,中国的海外贸易是世界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济活动。中、西商品交流与航海贸易的利润 ,直接加速西欧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双方贸易的发…  相似文献   

2.
1998年11月25日至28日,在杭州召开了由浙江大学历史系、中外关系史学会、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西文化交流史(1500—1840)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第一次集中了史学界、哲学界、宗教界、翻译界、科技界、文物界、出版界...  相似文献   

3.
2007年5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沈阳故宫博物院、澳门基金会和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中心共同主办,由沈阳故宫博物院具体承办的“明清之际的中外关系史”学术研讨会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及日本的近百名学者围绕下列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中国与东北亚各国的关系。在沈阳召开的此次会议,这一主题自然是与会学者讨论的一大热点。李理与会论文《从中、朝两国宫廷器物相近看东北亚各族文化理念的同一性》指出明清战争是中、朝宫廷器物近似创造了前提,并对其相似性进行了具体的论述。邓庆、张正义在其《刍议天聪7…  相似文献   

4.
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国屈原学会、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圆明园学院主办的“2 0 0 0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八届年会”于2 0 0 0年 8月 2 1日至 2 4日在北京召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教授给本次大会发来贺信。林庚教授、季羡林教授、中国屈原学会会长褚斌杰教授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校长曲德林教授、以及来自内地近三十个省市的楚辞学者 ,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专家、学者共1 50余人出席了这次学术研讨会。世纪之交的这次楚辞学国际学术讨论会的中心议题是探讨在过去一个世…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中亚文化研究会、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中国少数民族对外交流协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西北民族学院联合主办 ,西北民族学院承办的中国 2 0 0 0年丝绸之路与西北少数民族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8月 6— 8日在兰州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以及美、日等国的一百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提交论文和提要 90余篇。与会学者以丝绸之路为中心议题 ,探讨了丝绸之路与西部开发、海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的西北少数民族及中西文化交流 ,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综述如下。丝绸之路与西部开发丝绸之路与西部开发是这次会议讨…  相似文献   

6.
2004年12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室、比较文学研究室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了题为“中国文学理论的跨时空对话”的学术讨论会。来自古代文学、文学理论、比较文学、台港澳文学、民间文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二十余位学者围绕在中国文学理论的建设中如何进一步拓展学术视野、更好地发展学科研究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精彩的对话。北京语言大学黄卓越教授、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党圣元研究员、文学理论研究室主任高建平研究员主持了会议。会议的讨论内容可分以下两个方面:一 加…  相似文献   

7.
对 2 0世纪的学术源流和学术风格进行科学的总结 ,对于中国学术史、中国文化史的总体认识 ,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利用世纪之交这一对百年学术进行回顾和总结的良好契机 ,近年多有回顾 2 0世纪学术史的论著问世。王子今教授新著《2 0世纪中国历史文献研究》就是其中较好的一种。文献学的研究 ,是文史哲等人文科学进步的基础。“文献” ,在我们民族的传统记忆中 ,长期以来是一个备受尊崇的神圣字眼。文献的创制 ,文献的积累 ,文献的保护 ,文献的研究 ,千百年来长期受到社会比较普遍的重视。中国社会的传统 ,从宝爱典籍到敬惜字纸 ,对文化的尊重…  相似文献   

8.
学术外译是中国学术“走出去”的重要助力和必要环节,承担着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的重要使命。现阶段,囿于中外思想文化差异、学术外译平台和出版渠道有限、学术外译人才短缺等因素,学术外译仍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针对中国学术外译的使命、国际受众对中国学术的关切与需求、学术外译工作的有效方式、学术外译人才的培养等现实问题,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接受《对外传播》杂志专访时指出,学术外译要坚持受众思维,加强学者、译者、平台协同协作,加快培养新时代中国学术外译高层次人才,助力提升中国学术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当代文论建设中的古今关系问题 ,已经做了许多文章。本人也曾发表过《中华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视野》一文 (见《东方丛刊》0 2年 1期 ) ,正面阐述了我的见解。尽管仍有不同意见 (很正常 ) ,但经过讨论 ,中国文论中古今关系问题已经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答案 ,那就是在古今对话的基础上 ,进行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 ,或进行现代阐释 ,从而凸显中国现代文论的民族个性。基于这一思想的研究实践正在展开 ,也有很高学术水平的成果不断涌现出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读到了今年《中国文化研究》“春之卷”胡明先生和郭英德先生的文章 ,对 …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学术界,生态美学、生态文艺学以及广义的生态批评在寂静、冷清的氛围中出场,十年来经过一些人持续不断的努力,竟也渐渐铺下一片日渐蓊郁的绿荫。在青岛,这次“人与自然: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美学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就是一个证明。与会的100多位中外学者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就“生态美学”、“生态文艺学”的学科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就足以证明人们对这一学术领域的关注,正在与日俱增。就像学界一些明眼人指出的,与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学界掀起的一次次“理论新潮”不同,这次生态批评思潮的兴起,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