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般人看来,老师对学生 的批评肯定是“苦”的,而且正因 为“苦”,被批评的学生才会屡屡 产生抵触情绪,致使批评的效果 大打折扣——此即批评的“负面 效应”。 但,也有一种老师挺聪明,总 能把批评变成阳光雨露。 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相似文献   

2.
批评是老师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一般人认为,老师对学生的批评肯定是苦的,而且因为“苦”,被批评的学生还会屡屡产生抵触情绪。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粗鲁的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由此可见,老师的批评方式如果粗鲁,不但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相反还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破坏师生之间的良好感情。那么,身为教育者,在教学工作中怎样运用批评这一武器,讲究批评的艺术呢?  相似文献   

3.
批评是老师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一般人认为,老师对学生的批评肯定是苦的,而且因为"苦",被批评的学生还会屡屡产生抵触情绪。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  相似文献   

4.
批评,是老师常用的一种工作方法。小学、中学甚至是大学里,老师都把批评做为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一种主要手段。应该说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受过老师的批评,只是次数和程度有所不同而已。有的学生经常挨批评;有的学生很少挨批评;有的学生被老师批评得无颜见“江东父老”...  相似文献   

5.
赖细兰 《师道》2004,(6):40-40
一位老师发现班上的一名学生有早恋倾向,就把他找到了办公室。老师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顺手从桌上拿起一个生的小杏让学生品尝,然后问学生是什么滋味。学生皱着眉头说:“又酸又涩。”如是老师又顺手拿起一个熟了的小杏让他品尝,并问学生的感觉如何,学生回答说:“又香又甜,非常好吃。”老师问道:“为什么?”学生回答道:“因为开始的那个小杏还没有成熟,吃起来自然又酸又涩了。”老师便开始开导学生:“中学生谈恋爱就像吃小杏一样,过早地品尝它,只能是又苦又涩,自食苦果,待到它成熟的时候再去吃,才能香甜可口。”学生恍然大悟,心悦诚服地接受…  相似文献   

6.
批评,是教师通过语言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每位教师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如何巧妙地应用批评手段,以达到“通”情、“达”理、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我们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一、批评教育的“四要”1.批评要“明确”批评针对性要强,批评对象要明确,批评内容要具体,批评目的要直露。避免那种老师愤愤然,学生昏昏然,漫无边际泛泛而谈的批评。结果,老师一阵“苦口婆心”,而学生左耳进、右耳出,没起到作用。2.批评要“及时”批评要及时,不可拖拖拉拉。对违纪行为要及时制止,防止“小洞不补,大洞难补”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对学生要言而有信李德山某小学一位学生偷了他人一支钢笔,老师批评教育他,要他“彻底坦白”,学生有顾虑,老师说:“只要你承认,保证不在班上点名批评,以后改了就是好学生。”学生相信老师,于是承认了自己的过错。此时,老师把脸一沉,严厉训斥,还叫这个学生在班上...  相似文献   

8.
李允 《教育艺术》2005,(10):6-6
在校园里常听到学生这样的感言:“苦不怕,累不怕,就怕老师找谈话”.也常见到如此情形: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老师做到了苦口婆心,学生的表现是置若罔闻.老师如此敬业,为何好心不得好报,只有苦劳而无功劳?笔者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老师诲人而不知疲倦.  相似文献   

9.
案例:早操一结束,学生刘峥峥就跑到老师办公室。“老师,今天您应该向我道歉。”冷不丁的一句话,让班主任王老师懵了。其他老师也格外诧异。刘峥峥继续质问:“跑操时您为啥只批评我呢?”“你跑偏了呀、”“我跟着孙小星,跑偏了也是因为他,怎么不批评他?”  相似文献   

10.
张慧衡 《现代语文》2011,(9):159-160
为人师长者,难免给“患者”开出“批评”这剂药,尤其到了高学年,学生逐渐熟悉了师者的脾气,也逐渐进入了最为敏感和叛逆的时期,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苦口婆心的教育失败之余,不少教师都会大开“炮弹”,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可是如何让学生口服心服,确实是一门艺术。回忆起自己十多年与老师相处的学校生活,感触颇多,其中有苦有甜,发现教师或多或少有这些类型的失误:  相似文献   

11.
现在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认为“惩罚”教育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丧失上进和改正缺点的动力。而且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教师越来越不敢批评学生了。事实上,确有少数学生在受到老师的批评后,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甚至寻短见,这着实让许多老师感到苦恼,致使他们在教育中放弃了使用批评这一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2.
曹文坚 《师道》2004,(6):41-41
现在学校普遍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少用惩罚性手段,认为惩罚只能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丧失上进和改正缺点的动力。而且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老师越来越不敢批评学生了。事实上确有少数学生在受到批评后,动不动就寻短见,或离家出走,这样的个案让许多老师在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13.
有位作家曾用这样的一幅对联形容作文的情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断肝肠。”作文真的如此愁苦吗?学生怕写,老师怕教。常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爱上作文呢?  相似文献   

14.
批评是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常用的方法。俗话说“忠言逆耳”,人们总是不愿听到别人对自己的批评。青少年学生更是如此。但若老师能掌握批评的艺术,做到以真诚感人、以公正服人、以赞美赢人、以幽默动人。就定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批评的艺术     
老师的批评就是给学生指出缺点,提出意见,它是教师培养和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批评要实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必须把握好批评的艺术性。 “爱生”是教师的天职。在“更生”的天平上,教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意思是说 :批评往往都是苦的。而正因为批评往往都是苦的 ,致使许多人在面对批评时 ,常常是难以接受 ,甚至不予理会 ,从而失去了批评的效果。教师在实施教育工作时 ,总免不了要指出学生的错误 ,若不讲究批评的艺术 ,教育就会事倍功半、徒劳无功 ,甚至前功尽弃。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个小女孩因贪玩把一只小狗“贝贝”带进了“严禁携狗入内”的商场。女孩只顾与她的“贝贝”说悄悄话 ,一点儿也不知道这条规矩 ,当她上了二楼时 ,才发现“严禁携狗入内”的警示牌 ,小狗已无处可藏。恰在此时 ,商…  相似文献   

17.
王伟杰 《教师》2010,(14):27-27
许多人都认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没有升学压力。置身于这一领域已有十二三个年头,认识“火车头生”让我感到职业学校的老师很“苦”;看清学生的“底线”让我感到职业学校的老师很“酸”;发现学生的“亮点”让我感到职业学校的老师很“甜”。  相似文献   

18.
对学生,尤其是对问题学生,总免不了批评教育,不过,批评时要切记“六不”。一、不冷嘲热讽。批评学生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错在何处,有何危害和恶果,从而加以改正,引以为戒。如果对学生冷嘲热讽,恶语相加,学生出于自尊,往往会与批评者争执,或产生逆反心理,明知有错也不认错,这样就与批评学生的出发点南辕北辙了。二、不当头一棒。有的老师对犯错的学生,不问情由,劈头盖脸一阵“机关枪”“,打”得学生抬不起头来。这样做往往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口服心不服地沉默,二是为了维护自尊,与老师吵起来。不管是哪一种,都背离了教育的目的。三、不揭旧“疮疤”。青少年学生绝大多数乐于上进,他们一般都想改正错误和缺点,但由于自制力差,有时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做错事。有经验的老师批评学生,不是揭旧疮疤,而是就事论事,并启发学生自我反省。如果动不动就“新账旧账一起算”,往往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而失去上进心。四、不酒后训斥。老师难免有饮酒的时候,但酒后不宜进教室,更不要酒后批评学生,一来有损教师形象,而且在酒精的刺激下,批评难免失当或过火,以致把事情搞糟。五、不动手动脚。有的老师批评学生爱动手,对学生又推又拖甚至打人,这样很不好,一来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利,属违法...  相似文献   

19.
潘松梅 《班主任》2000,(1):42-42
表扬或批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门艺术。老师对学生的表扬或批评要讲究方式,讲究技巧,避免陷入误区。批评、表扬言“最”就是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20.
学校普遍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认为处罚只能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丧失改正缺点的动力。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老师越来越不敢批评学生了,学生如果受到批评,动不动就会离家出走,甚至自寻短见。但是,教育不能没有“惩罚”,关键是,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