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龙碗     
胡宗祥 《收藏》2006,(4):72-72
龙碗以装饰龙的图案而得名。在青海、西藏、甘肃、内蒙古、四川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不少家庭中总会有些龙碗,而藏、蒙民族主要用龙碗拦酥油炒面与喝奶茶。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崇敬龙,龙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表明中华各民族根源和思想意识的相通性。但是,由于各民族历史发展不平衡,社会形态、文化、生活习俗的特殊差异,龙文化及龙舟文化不可能完全一致。而生活在湘西的苗族是一个崇拜祖先的民族。  相似文献   

3.
明天就要走了,他没忘找她告别。他踏着夕阳来到城墙头上。古城墙早已不见踪影。只剩下高高的墙基像条卧睡的龙,曲曲弯弯向东。小城的人都称这里是“龙的脊背”,他和她就是在这“龙的脊背”上认识的,又是在这“龙的脊背”上分手的。他已来过多次了,结果都是望穿双眼而失望地归  相似文献   

4.
朱有仪 《收藏》2012,(1):86-91
"龙"是中华民族进入农业社会后创造出的一种虚拟动物,被尊为万兽之首,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说文》中认为:龙,鳞虫之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多种动物之所长的神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都是真实的,唯有龙是虚拟的。在中国古代艺术品中,龙的影子几...  相似文献   

5.
明代的龙缸是景德镇御厂制作的一种专供宫廷使用的官窑大缸,一般在器身使用青花绘画龙纹装饰而得名。与其他瓷器制品相比,该类器物器型较大,因此也有“大龙缸”之称。一、龙缸烧制的工艺流程嘉庆时期,蓝浦的《景德镇陶录》中提到明御厂,专门烧制瓷器的只有“龙缸窑”与“青窑”。“龙缸窑”仅烧制龙缸,  相似文献   

6.
龙墨神韵     
一个狂草的"龙"字书法,塑成一座大型雕塑;一个以"龙"字雕塑为主体的园林,点缀在兰州城的黄河北岸,与黄河第一桥、黄河奇石馆,以及兰州的城区,脚下的黄河浑然一体,成为河西走廊又一亮丽的人文景观。是谁的大手笔有如此厚重的神韵?这是一位以"龙"字书法而著名的狂草奇人,他的名字早已镶嵌在那个"龙"字的签名和印章之中:王国文。  相似文献   

7.
耕生 《收藏》2012,(1):16-19
正龙年即至,公历2012年在中国农历纪年中为壬辰年。龙年是中国人极为喜爱的年份。很多家庭希望在龙年能添子增孙,足见国人对龙的特殊情感。自古以来,龙乃中华民族崇拜的神异灵物之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又是吉祥的象征。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可见龙并非现实生活及自然界中具体的动物形象,而是一个集合了多种动物的灵性与特长于一身的  相似文献   

8.
我们中华民族是崇敬龙的,龙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特色,不仅在建筑上有龙的装饰,用物上有龙的形象,传说中有龙的故事,在许多民俗体育活动中也有龙的色彩。如正月元宵节舞龙灯,三月清明放风  相似文献   

9.
陈晓友 《收藏》2008,(6):127-127
龙凤是传说中的神兽神鸟,被古人视为祥瑞动物而推崇备至。《说文》中称龙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龙是中华民族的国腾,华夏同胞都是龙的传人。  相似文献   

10.
李彦 《精武》2008,(10)
龙吊膀龙吊膀三尖要照。何为三尖?脚尖、膝尖、肩尖是也。要做到三尖成一线,其腰必扭。消息全凭后脚蹬,龙吊膀练的是"踩、扑、裹、束、决"中的踩劲。用力要领,先为后脚脚尖的蹬劲,再是前脚的踩劲,所以前腿出脚千万不能用力蹬踏地面。龙吊膀涵盖遇敌而背影,故习练心意六合拳技击必领会其奥妙,因此尚派孙门所练的龙吊膀步法比较轻灵。  相似文献   

11.
刘英杰 《收藏》2012,(13):88-89
在古玩市场见到几件据说是红山文化玉猪龙的藏品,经与真品对比分析后发现不过是仿品、赝品。虽然玉猪龙在红山文化中出土较多,但大多延续着同样的风格和形制,通过对比,仿品、赝品不难鉴识。出土的红山文化玉猪龙真品(图1)属红山文化后期玉器制品,为岫岩软玉雕琢而成,猪首龙身,通体呈鸡骨白色,局部有黄色的土沁。龙体卷曲如  相似文献   

12.
胡彧倩 《武魂》2013,(9):6-6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龙的传人自称,崇拜龙的图腾,以龙为尊。极具龙文化内涵的舞龙运动遍布大江南北,而重庆铜粱龙更是享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  相似文献   

13.
闻宇 《武当》2000,(6):27-28
“犹龙太极”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世人是难窥其面目的。即使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张冠杰、王逸樵、张玉华等人发文对“犹龙太极”作了些介绍,但“犹龙太极”的练法体系却未曾公开,实因该派名为“犹龙”,暗含“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本义也。此派上承老子,五传而至三丰,历代道祖皆遵“贵隐不贵显”。“犹龙太极”素讲单传、独传、秘传。这就决定了得“犹龙太极”全体者,一般一代仅唯一人也。虽然张振之先生在世时入座(门)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精髓,而龙文化是我国最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其内容丰富,底蕴浓厚.舞龙运动作为龙文化传播的物资载体,文章通过建议城市大力开展舞龙运动,弘扬龙文化,把龙文化作为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将龙文化和现代文明合理的交融,来增强城市文化的特色,提升城市文化的竞争力,扩大城市文化的影响力,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这对塑造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龙年话龙纹     
郝颜飞 《收藏界》2012,(3):31-32
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异动物,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古代王室的标志。关于龙的形象,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风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相似文献   

16.
贺炬 《围棋天地》2001,(3):38-41
若论2000年围棋界最引人注意的事件,恐怕不是周鹤洋、孔杰战胜了李昌镐,也不是俞斌获LG棋王称号,而是清风网上龙飞虎的出现与消失。龙飞虎戴着面具,倏然而来,倏然而逝,鬼魅一般,充满神秘的色彩。正是这一点勾人遐思,引人牵肠挂肚。本文记述了龙飞虎的来龙去脉,并提出种种线索,及种种可能,但仍未得出结论。文后所附《揭开龙飞虎的神秘面纱》,说“龙飞虎”是古力,希望这不是真的,因为一旦揭开这层面纱,龙飞虎的魅力就会大大降低。但愿龙飞虎永远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17.
李润 《集邮博览》2008,(7):76-77
龙是传说中的神异动物。闻一多先生在其《伏羲考》一文中说:"龙是一种图腾,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在我国人民的心目中,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也是吉祥的象征。早在我国烟草工业初创时期,神龙的形象便经  相似文献   

18.
文珍 《集邮博览》2000,(3):28-28
最早的表现龙的澳门邮票是1956年由澳门先进印务公司印制的“龙”图普通邮票,全套4枚,图案相同(图①)。这套邮票虽然印刷质量欠佳,但其意义不凡。澳门自1884年开始发行邮票,到1980年止,全都由葡萄牙统一设计印制,经海运到澳门发售。而这套“龙”图澳门普票较为特殊,是由澳门自行印制的。  相似文献   

19.
龙马大战之前曾有个“插曲”:作为皇马对手的“中国龙队”要求比赛主办方兑现合理的出场费,否则他们拒绝参赛,此事后来被媒体渲染成“龙队罢赛风波”。好在风波最后并没有酿成事故,主办方被迫提高了给龙队的出场费,而龙队最终也从大局出发,使得龙马大战  相似文献   

20.
    
关于龙,在中国是随处所见的。皇家把"龙"养在他们生活起居的每一个细节里,就连吃饭的家伙里都要描龙绘凤。久而久之,龙成为了皇权的象征。作为皇家专利的龙,在中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因此,在被垄断使用的这段时间内,龙扭曲了它本来的面目。从而,在人民的心中它也被扭曲了。但是,在"专利"注册之前呢?龙其实起源于原始宗教中的敬天礼神,敬天礼神是不分等级的,帝王要敬,普罗众生也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