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体育文化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我国体育文化发展战略。结论:我国体育文化发展战略须坚持:弘扬和发展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加强保护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国家整体文化改革发展战略视角下弘扬体育精神文化影响力;繁荣地方性的群众性健身文化;建立健全体育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繁荣和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体育文化发展体制。建议:体育文化在繁荣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责任在于加速体育文化价值观的更新;深化体育文化体制改革,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2.
董春阳 《体育科技》2023,(6):147-149
文章探寻体育课堂文化育人的作用机制,具体包括内化、外化、濡化三种递进式作用,以及引导式教育的精神育人机制、渗透式教育的物质育人机制、激励式教育的制度育人机制、实践式教育的行为育人机制四种机制类型。基于此,从精神、物质、制度、行为四个方面创设体育课堂文化要素,全方位打造“文化育人”的体育课堂,旨在为体育教学当中的文化育人方式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实践困境与纾解路径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认为,加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有助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高校体育课程结构以及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指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实践存在制度保障尚未健全、基本理念定位不准、教学目标设置模糊、教学资源整合不够、过程性评价缺失等方面问题。研究提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坚持文化润人,深挖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文化;坚守体育本色,明晰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把握主导力量,提升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关注育人过程,做实做常体育教学动态评价。  相似文献   

4.
学校坚守“德育为首,发展体育特色,传承传统文化,坚持书香育人”的办学思路,以“享受体育、体验快乐、奠基幸福”为体育培养目标,在建章立制、科学管理、打造快乐体育品牌、开放公共资源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系列活动,走出了一条“做阳光少年,展自我风采”的学校体育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5.
体育强国的建设是国家体育文化的全面繁荣,高等体育专业的建设要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深入探索。在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领域树立"强身育人"和"夺标育人"的思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体育人才,提高体育整体软实力,这既是高等体育专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也是高等体育专业肩负建设体育强国使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校园体育文化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校园品牌文化建设是发挥校园体育文化育人价值的载体。为探究校园品牌文化建设的育人价值,该文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人文教育的视角对青岛唐山路小学校园排球文化建设案例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青岛唐山路小学通过长期教育实践形成“快乐排球”的育人理念、人本化的校园排球管理制度、一体化的课内外体育活动及以“人”为核心的物质文化特征,以校园排球文化建设践行“学校体育文化育人”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内容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探究高校体育育人的价值、困境,并提出对策。价值:蕴含丰富思想政治元素,拓宽全员育人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契合全过程育人目标;弘扬中国特色体育精神文化,助力全方位思想价值引领。困境:参与全员育人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贯穿育人全过程的培养方案更新滞后,支持全方位育人的环境创设存在短板。策略:全员赋能,精准发力抓住“点”;全过程协同,贯穿融合强化“线”;全方位濡化,多维发力融合“面”。  相似文献   

8.
邵桂华 《体育科学》2005,25(7):72-78
体育教学的目的论,是体育教学研究的基点问题,对体育教学其他问题的探讨,往往要回归到对体育教学目的论的反思和重构。从我国古代的“自然养生体育思想”,再到建国后的“以政治为中心”、“以体质为中心”、“以技能、技术为中心”、“以全面发展为中心”、“以育人为中心和“以健康第一为中心”,我国的体育教学目的论几经变革,一直努力寻找着自己的位置。传统的体育教学目的论,以“工具主义”为其核心,往往将体育教学导入到一个恶性循环之中,而摆脱恶性循环的途径,则在于坚持新的、以自组织为核心的、本质上不同于“工具主义”的体育教学目的论。  相似文献   

9.
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是改善体育活动方式的有益尝试,目的在于探索更科学、适宜的体育手段,以促进活动主体,尤其是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研究表明:两种传统类型体育在一定理论与目标下相结合,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培育青少年良好的社会适应力,构筑良性社会环境,为实现宏观的文化繁荣和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同时,从原则、内容以及发展路径对该类型体育价值的实现进行阐述,以探究新时期体育需求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0.
红色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革命精神的高度凝练。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大背景下,红色体育文化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具有特殊意义。文章从理论层面梳理出红色体育文化融入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内涵特征及时代价值,从问题层面指出现实困境,从实践层面提出实施路径。研究认为:红色体育文化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具有历史、文化、教育、健康、强国等方面价值。存在教学双边红色体育意识淡泊、红色体育文化教学地域限制、红色体育文化教学模式固化、教学内容缺乏红色体育元素等现实困境。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可行路径:增强“主导+主体”教学双边意识、推行“有形+无形”智慧教学方法、实施“育体+育人”双育教学模式、丰富“项目+创新”学科教学内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