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吃透教材,活用教材要激发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必须活用教材。教学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活用教材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或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符合当地的教学发展水平,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识规律,真正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在讲授美术鉴赏《审美自律》一课时,教材内容过于专业,配图简略,不宜直接用于教学。我在吃透  相似文献   

2.
强调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教师须注重三个吃透,即吃透学情,以利因材施教;吃透教材的知识标准,以利确定教学目标和方法;吃透社会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以利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就是说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以前过分依赖教材,依赖教学大纲的那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而是需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并根据教学需要将其进行合理的优化、整合与重组,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教学,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地对教材进行改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是一种内潜性很强的观念性活动,学生接受文本绝不是一个被动的印入过程。提倡“心根语文”的特级教师刘云生说:“千重要,万重要,吃透教材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不懂教材没得法。”特级教师薛法根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作为语文教师,只有“读懂什么,才能教什么”,因此,要追求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首先要紧扣文本,吃透教材。那么。如何才能“吃透”教材呢?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需要提高诸多能力,但驾驭教材的能力当属诸多能力之第一。驾驭教材的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这一点,无可置疑。一、吃透教材所谓吃透教材,是指教师要对教材本身或与教材相关的知识了如指掌。吃透教材,过好教材关,是教师备课教学的第一要务。教师对教材里涉及的历史、地理、文学、哲学等知识要吃透,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彩点要吃透,对教材里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要吃透,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6.
尤基玲 《陕西教育》2007,(10):55-55
一、吃透教材,把握重点1.深钻教材,吃透大纲。教师只有深人钻研教材,吃透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和  相似文献   

7.
一、本课教学原则之一:吃透教材所谓吃透教材,是指对于教材内容有深入挖掘。既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思想文化精髓,又充分挖掘其教学价值。长期以来,大量的语文课堂上充斥着教师重复文本表面信息,学生缺少深度思考的现象。学生已经会的教师反复讲,学生不会的教师也不讲。这既有教师不理解学情的因素,亦有教师文本解读能力差,缺少教学价值开发能力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没有吃透教材。  相似文献   

8.
吃透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学的根本保证,也是新课改实施的关键。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吃透语文课程标准的大前提下吃透教材,让学生学好语文,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和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吃透教材是一项复杂、细致、艰苦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正确理解教材是吃透教材的前提,吃透课程标准是吃透教材的根本保障,掌握教材编写体系是吃透教材的基础,了解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思路是吃透教材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刘树合 《考试周刊》2011,(91):23-23
教材是每一个教师课堂教学的工具,是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工具,吃透教材,研究好这个工具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充分利用这些特点,教师就会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有章可循,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基础。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丰富个人知识储备,教学中要经常反思。教师吃透新教材是前提,吃透教材就是为了用好教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不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师要放下架子,尊重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11.
当前,很多教师失去了读教材的耐心,却追求课堂教学的技巧,这恰恰是丢掉了根本,最终导致语文教学渐渐走进了死胡同。作为教师,要认认真真地研读教材,把教材读懂、吃透,不仅要关注课文,更要关注教材中的生字描红、课后问题、插图以及单元主题等。只有这样,才能把整个教材的重点熟记于心,课堂教学才能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2.
教学分"讲书、授课、教学"三种艺术境界。讲书,即局限教材,解释教材,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主导学生接受灌输性学习。授课,即挖掘教材,诠释教材,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促进学生对课程的内化性理解。教学,即吃透教材,用活教材,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下的小语教育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语文既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强调其综合技能的提升。特别是在执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和学生,要把握教材的体系,更要注重教育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设计必须把教材和教师本身的资源及当地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才能生成教学设计。这需要吃透教材和学生,科学地创设情境,设置提问,选择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5.
知识体系和逻辑性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从掌握教材的逻辑上狠下功夫.教师必须学会吃透教材和选择教法,最重要的是能按照思维的规律,编成教学程序,组织成有利于教学的知识体系,即掌握教学的逻辑性.这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这样说过:"唯有吃透教材,才能设计好的教路、学路;唯有吃透教材,课堂上才能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唯有吃透教材,教师才能应对学生各种疑难问题;唯有吃透教材,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要先钻研、理解教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课教材是政治老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和根本。从表面上看,思想政治课教材可读性很强,通俗易懂,但我们许多老师认为这样的教材难教。作为教师,既要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更要有恰当处理教材的功夫。近阶段,本人有幸连续听了十几堂相同教材的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既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强调其综合技能的提升。特别是在执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和学生,要把握教材的体系,更要注重教育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知识体系和逻辑性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从掌握教材的逻辑上狠下功夫。教师必须学会吃透教材和选择教法,最重要的是能按照思维的规律,编成教学程序,组织成有利于教学的知识体系,即掌握教学的逻辑性。这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表达,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方法选择和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应用。 首先,教师要反复钻研教材,吃透教学内容,抓住重点难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灵活展开教学内容,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