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向2010:国际博协与中国的战略合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继2004年国际博协在韩国首尔成功举办第20届大会之后不久,这一具有“世界博物馆奥林匹克”之称的专业盛事将于2010年再次回到亚洲,在中国上海举行。本文作者从《2005—2007国际博协战略规划》的优先发展领域和(2007—2010国际博协规划》的起草与制定出发,就今后三年国际博协与中国博物馆界富有成效的合作,发挥中国博物馆在世界博物馆事业中独特作用提出了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国际博协中国委员会主席沈庆林出席国际博协亚太地区加尔各答会议期间应邀在该组织举办的中等博物馆人员研讨班上的发言稿。从中可以看出新科技手段已经悄悄地进入中国博物馆,反映了中国博物馆在前进中的一个侧面。此文经作者同意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湘博 《中国博物馆》2011,(1):121-123
8月9日至11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和美国博物馆协会联合主办,中国博协区域博物馆专委会和湖南省博物馆承办的"中美博物馆国家标准及最佳做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段勇和来自全国40余家博物馆及相关单位的50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4.
跨地域协作举办联合展览,通过展示文化遗产具有独特价值的点、线、面,而反映历史发展和文明进程,是未来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追求的目标之一。由"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牵头,西北五省区博物馆联合成功举办的《丝绸之路——大西北道珍》展览,是区域博物馆馆际之间整合文物资源,合作举办展览,打造文化品牌的有益尝试。这一尝试成功创造了区域博物馆交流合作、文物互补、资源共享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杨瑾 《中国博物馆》2013,(2):124-125
2012年底,由中国博协区域博物馆专委会与国际博协区域博物馆委员会(1CR)合作举办,山西博物院和湖南省博物馆承办的"博物馆标准国际研讨会"在太原举行,这是中国博协区域博物馆专委会自"美国博物馆标准和最佳做法"后又一次举办以博物馆标准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会议以"工作坊"形式进行,国际博协区域博物馆委员会主席、奥地利波西尼亚堡民间艺术与传统博物馆馆长哈特穆特·普拉施(Hartmut Prasch)和该委员会理事、奥克兰理工大学新西兰旅游研究院文化遗产部副主任简·莱格特(Jane Legget)博士分别介绍了国际博协区域博物馆委员会的博物馆质量与标准提升指南、奥地利和新西兰的博物馆标准和最佳做  相似文献   

6.
自成立以来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国际博协推出了9版博物馆定义文本。对新版定义的出炉,既要认可其修订完善的必要性,同时更要对定义的“最大公约数”特性秉持审慎看待的姿态。在新版定义文本框架下,要回望中国博物馆发展历程,在提炼博物馆中国特质语境下,认真开展博物馆定义的中国化表达探讨,指导博物馆学研究在中国的开展,进而结合中国国情促进中国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本届大会在古都北京召开和为与会代表参观著名博物馆及古建筑遗址提供便利。此次由国际博协中国国家委员会和中国博物馆学会共同承担的本届大会组织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另外,还应感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协亚太地区委员会执委会,尤其是国际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引述国际博协2015年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记忆+创造)=社会变革”,分析了国际博协关于博物馆变革社会表述的局限之处,在此基础之上,试图勾勒出博物馆变革中国近代社会的四种模式,以补充国际博协概念之不足。综理归纳之后,文章强调之所以博物馆在中西方社会变革过程中会有不同作用,当源于不同的历史社会情境,作为他山之石的博物馆,实质上仍是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整体性吸纳当中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9.
国际化背景下农业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类对其遗产认识的不断进化,遗产概念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在过去的二十年来突破了传统的认识范围。受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农业理念的直接影响,从21世纪初开始,农业文化遗产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包括博物馆在内的遗产领域在国际化进程中如何为保护、传承和发展优秀农业文明在认识和实践上都有待进一步廓清。本文从若干认识问题和“全球重要农业遗产”及中国农业博物馆在农业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个案分析两个方面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博物馆事业一百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中国博物馆事业已经有百年间的历史。其间虽然几经曲折,道路坎坷不平,但今天终于有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局面,自立于世界博物馆之林,受到国内外各界的重视,成为世界博物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意义的博物馆虽然在中国出现较晚,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却为发展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