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敦煌俗字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为解读东亚写本提供了利器,对于流散于海外的汉籍写本的释录,更是打开了一条通道.同时,域外汉籍写本特别是东亚写本的研究,也会反过来促进敦煌研究的国际化.日本奈良正仓院所藏<圣武天皇宸翰杂集>保存了我国晋唐时期佛教文学的珍贵资料,而现有的释录还存在颇多值得商榷之处.借助敦煌俗字研究的成果,可以解决该写本释录的许多疑难问题,也为晋唐俗字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视野和参照.  相似文献   

2.
敦煌写本省代号在东亚写本中曾普遍使用.不仅古代日本、朝鲜的汉文写本较多使用省代号,而且这两个国家的本民族文字的写本也使用多种省代号.日本、朝鲜学者根据本国语言文字的特点,还创造了自己独有的省代方式.省代号的知识对于这两国古代文学的翻译研究十分重要,也是东亚写本学研究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郑阿财 《家教指南》2006,(6):162-167
本文通过对写本学,又称为手稿学的界定及其对敦煌写本研究之重大意义为论点,充分论证了敦煌写本中出现的俗字与写本时代之间的关系,与写本真伪的关系以及敦煌写本俗字可供探究写本性质与来源的重要参考价值,以为写本学的建立,意义深远,既是研究敦煌文献的基础,也是研究日本古写经,乃至于汉字文化圈中的韩国、越南汉文写本的重要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4.
日本在奈良时代以后,虽然不断有新的汉文典籍传来,但是作者一般都秉承遣唐使时代的文字记忆,沿用我国六朝和初唐俗字的写法.江户时代以前的文学作品,绝大多数以写本流传.从这一点出发,今天我国敦煌吐鲁番写本和古籍文字通例研究,对于解读<万叶集>中的汉诗文和万叶假名具有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5.
亚洲汉文学,亦称东亚汉文学、域外汉文学,特指古代朝鲜半岛、越南、日本以及琉球等地区的各非汉民族作者用汉文创作的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简称"亚汉文学"。朝鲜李朝是汉文小说十分兴盛的时代,汉文小说写本拥有丰富的汉语俗字资料。文章主要依据金起东所编十卷本《笔写本古典小说全集》,对朝鲜李朝汉文小说写本俗语字通例进行探讨,研究其文字系统、文字生态、简体俗字等。加强域外写本汉字研究,不仅是古籍整理和文学研究之必须,也是构建汉字写本学必走的一步。  相似文献   

6.
敦煌唐写本<文选音>残卷自鸣沙石室出土以来,立即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但学者们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作者的考订上,仅周祖谟先生的<论文选音残卷之作者及其方音>(<问学集>)一文涉及音切的研究.张金泉、许建平两位先生的<敦煌音义汇考>(以下简称<汇考>)收录了<文选音>残卷的音切,并对其进行了校对,但亦有可待商榷之处.至于用传世的各种<文选>注本的音切与之比勘并作深入细致的研究者,迄今为止尚复阙如.本文从音韵学的角度入手,以刻本<文选>、<六臣注文选>、<唐钞文选集注汇存>保存的<音决>与之比勘,既以敦煌本纠正传世刻本的错讹,又以传世刻本订敦煌本之误,同时亦以对张金泉、许建平两位先生的<汇考>进行纠补.  相似文献   

7.
张涌泉新著《敦煌写本文献学》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提供了对中古时代写本文献认识和研究的基本路径。书中呈现出作者的深厚功力:对汉字演化史了然于心;对敦煌写本的书写特征非常熟悉;实现了与写手的沟通,极大地把握了写手的原意;对研究写本的相关文献亦格外谙熟。职是之故,作者认为所有研究敦煌文献的专业工作者均应将该书列为必读之作,以便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准。文末有作者对敦煌文献中的六个口语词(色、唱、坐、臥、携、智量)的解读,或阐释其义,或提供佐证,亦可参阅。  相似文献   

8.
敦煌文献学以4—11世纪写本为研究核心,复杂的抄写形态与刻本文献在整理与研究上有着显著的差异,这既是特性,又是难点。对敦煌诗歌文本抄写的原生态进行考察,透过抄写者、使用者等讯息,析论敦煌诗歌写本原生态呈现的文本功能,希望提供敦煌诗歌写本学研究的另一面向,并有助于敦煌诗歌文本多层次现象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敦煌俗字研究推进了中古俗字研究,拓宽了传统文字学研究的视野,同时还对东亚写本研究提供了可贵的方法论启示。今本《今昔物语集》保留的俗字,可借鉴敦煌俗字研究的方法,对其考释中的误读误释加以匡正。在这一方法的指导下,《今昔物语集》可以为敦煌研究和日本汉字研究之间架设一座沟通的桥梁,解决前人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日本平安时代前期的《东大寺讽诵文稿》,大体是佛教法会读诵的愿文、表白和教化文,以及法筵讲话的讲稿和札记。内容和写法袭用中国愿文,且用字也反映了敦煌写本的特点,堪称敦煌愿文的域外姊妹篇。在日本,关于它的研究还多停留在日语训读方面。敦煌写本研究的成果,为准确解读提供了有力手段,而将敦煌写本的研究扩展到东亚写本的研究,将会使敦煌学获得更为广阔的国际交流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数万卷的敦煌写本,保存有丰富的人名资源,利用这些人名在不同写本中的重复出现,可以对一些敦煌写本进行断代.本文以具体例证对这一方法的具体使用方式进行了探讨,同时也指出了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马筑 《家教指南》2005,(2):84-87
斯坦因窃自敦煌、新疆的古藏文写本现藏于大英图书馆.这批写本经过国际敦煌学、藏学界长期的整理和研究,已基本构建起一套包括编号、规格、编目和转写等内容的文献系统.本文着重介绍国外学者研究其中社会历史文书的概况与精华.  相似文献   

13.
以敦煌吐鲁番出土《三国志》古写本俗字研究为基础,从社会历史原因、汉字自身演变以及使用者的认知因素等三方面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写本俗字的兴盛原因略作管窥。  相似文献   

14.
正伏俊琏著《敦煌文学写本研究》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21年5月出版。该书精选50多个敦煌文学写本,对各写本上所有信息进行全面著录,包括写本正面和背面抄写的全部内容乃至杂写、涂画等。同时,也关注写本的性质用途、装帧形式、纸质和书写工具等。该书尤其重视对写本的整体观察,认为一个文学写本也是一个"生命体"。写本中复杂的情志内涵、所描写叙述的题材、语言词汇、节奏韵律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甘肃敦煌文学研究的成就及其贡献,并以编辑<关陇文学论丛>、主办第一次"敦煌文学研究座谈会"、创办<敦煌文学研究通讯>、筹备成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分会"、主编<敦煌文学>和<敦煌文学概论>等为例,说明甘肃敦煌文学研究,从一开始就有全国胸怀和开放的态度.甘肃学者并不保守,而是以开放的心态,欢迎并积极邀请全国的学者参与这些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敦煌文献中有明确时间题记的写本为依据 ,初步总结敦煌写本的避讳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避讳史上的阶段性特点 ,并以日本所藏《世说新书》残卷为例 ,利用敦煌写本避讳的一般性特点 ,考察其抄写时代  相似文献   

17.
敦煌写本概述(日)藤枝晃著徐庆全,李树清译荣新江校序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对敦煌写本的研究有了重要的进展。1953~1954年,山本达郎教授和一雄教授在东洋文库的资助下,将斯坦因收集品全部用缩微胶片进行复制,这标志着敦煌学研究在日本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九至十世纪敦煌回鹘文写本》研究结论[法]J.Hamilton编者按:《九至十世纪敦煌回鹘文写本》是法国学者J.Hamilton1986年出版的一部研究回鹘文文献的专著,共收现藏于伦敦和巴黎的回鹘文文书36种。书前有一“前言”,主要阐述文书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9.
敦煌文献是中华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其中,许多儒家经典如<春秋经传集解>写本(残卷)多抄写于南北朝时期,早于传世本数百年,幸免于唐、宋人的传抄改易之误.较之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四部丛刊>景印巾箱本等传世版本,敦煌写本儒家经典中有许多不同的字、词.这些字、词,历来争议颇多,难有定论,从而妨碍人们对经典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20.
敦煌写本集中于9、10世纪,处于中国抄本(写本)时代的鼎盛期。探讨敦煌诗歌写本的传播,重在写本形态。敦煌诗歌写本以集抄类型的诗集为主,其传播特征体现为:手抄复制;诗集名称、作者、编者信息缺失严重;无明确的编集思想;抄写体制随意;异文现象突出。之所以形成这些特征,首先在于抄本时代以自抄自用为目的的读者传写模式;其次,由于抄本传播中"定本"观念的差异;第三要考虑到敦煌的地理位置与敦煌文献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