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国有正史,地有方志,家有家谱。家谱是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发展等与家族相关内容的历史书,而作为家谱前具有概括定论性质的部分,谱序就成为了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现今徽州地区保存下来的大量谱序对研究谱学理论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探析徽州谱序发展概况对明代徽州家谱的研究和谱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明代是徽州方志承前启后的发展时期.这时徽州府邑正式方志的修纂蔚然成风,专志编撰门类多样,志书编纂理论日益丰富,为清代徽州方志编纂热潮的到来从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唐末五代徽州的北方移民与经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方志家谱资料,论述唐末五代徽州北方移民的迁徙路线、定居点等基本状况,考证移民家族的大概数字,探讨经济开发、古村落的创建,证明唐末五代是徽州社会经济发展的转折时期。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在朱子理学的深刻影响之下,孝悌文化在徽州宗族社会中的教化作用日渐突出。徽州人通过修撰方志、编修家谱等方式记录各个宗族的孝悌行为,使孝悌文化的发展达到顶峰。徽州孝悌文化的盛行取决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与社会风气,并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孝养父母,友爱兄弟"的人伦法理,有利于徽州宗族社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徽州家谱的评价理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徽州家谱数量众多的原因与其理论发展的高度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家谱评价理论的丰富与徽州家谱的繁荣有直接关系。在家谱评价标准方面,徽州家谱形成了对家谱整体方面的评价,还对家谱书法、家谱功能、家谱类别等具体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在评价方法方面,提出了诸如“知人论世”、“因其文而得其心”等具体评价方法。徽州家谱的评价理论指哥着徽州谱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相关文集、方志、游记、家谱等史料,对明清时期徽州官民的游居环境保护的意识与措施进行研究。结论显示:徽州官民对树木山场、龙脉水口等自然资源和黄山、齐云山等旅游名胜地的保护措施,既体现了徽州笃信风水、尊宗敬祖的文化传统,也展现了徽州民众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旅游伦理思想。同时从侧面说明,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徽州人地关系的不断紧张、民众求利思想的强化,徽州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7.
清初,徽州的谱牒数量达到历代之最,其宗族制度已经非常完备,宗族的教化活动也丰富多彩。以徽州各地家谱为资料,分析徽州宗族在道德、人伦、族人处事标准等方面的规定,进一步说明了徽州宗族的建设与发展与其对族人的教化活动密不可分。家谱里族规家法的制定就是为了巩固宗族制度、强化宗族统治,最终达到家谱联宗、敬宗、收族等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以相关文集、方志、家谱等史料为基础数据,以国标GB/T 18972—2003作为分类标准,采用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的方法,研究明清时期徽州旅游资源的结构与分布.结论显示:明清时期徽州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但资源结构不够完善;旅游资源分布地区差异明显;徽州人文旅游资源占据优势地位,旅游资源主体特色较为鲜明;人文景观与自然旅游资源紧密融合、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9.
徽州家谱是徽州地方文献之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搜集相关馆藏目录,翔实著录徽州存世家谱,从文献学的角度厘清存世徽州家谱的版本、刊刻年代、县域及姓氏分布,探讨徽州家谱遗存丰富的原因,有助于徽学历史文献的整理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明代徽州谱序随着家谱的不断重修、增修而变得越来越多,同时,也随着家谱被族人们较完好的保存下来而得以流传,其包含内容繁多,而且对于徽州谱序的分类研究情况,目前在国内外鲜有人涉猎,因此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所以本文尝试从谱序的修撰时间、所撰家族的范围和撰写者三个方面人手,对明代徽州谱序进行分类探究。  相似文献   

11.
徽州家谱是徽州古代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宋元时期徽州家谱为中心,试探讨宋元徽州家谱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及其在宋元家谱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文章具体介绍《徽州学概论》一书编撰出版的经过、主要内容和特色,该书的出版在徽州学研究进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徽州存世家谱具有数量大、质量高的特点。徽州存世家谱的社会史资料价值主要表现在:为移民史特别是商业移民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为民俗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史料;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徽州地区宗族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徽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逐渐被广大史学工作者所熟悉。一部分的史学工作者开始了对徽学的研究。徽州的家谱的搜集、整理工作也开始陆续的展开,对于徽州家谱的研究已有许多著作。而关于家谱谱序的研究鲜有涉猎,本文就对谱序的一些价值作了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作为地方文献,家谱是记载家族中发展重要情况的历史文献。家谱中的体例更是家谱中的灵魂和核心,体例的变化和发展,对家谱和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明代徽州家谱中的体例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更是具有代表性和可研究性.  相似文献   

16.
黄山学院图书馆是国内收藏徽州家谱数量较多的单位之一,其家谱中包括一定数量的善本和罕见本,资料丰富,尚未得到有效运用,值得引起徽学与谱学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明清两代,徽州刊刻的山川版画绝大多数源于方志的插图,自从有了方志,不同时期编撰者们不仅在文字内容方面加以充实、完善,在插图的表现上也有不同的呈现,以府志、县志为例主要为地貌、城垣(廓)等,而以专志如山志则更为细致和丰富。作为因地域因素而存在于方志中的山川版画所起的作用有两种含义:标明地貌关系及独立的审美价值,而康熙年间的方志版画正具备了这种特征。  相似文献   

18.
日前,读到安徽师范大学刘道胜博士的新著《徽州方志研究》(凡20万字,黄山书社2010年版,以下简称《研究》),感触良多。作者经过近十年的积累,对数以百计的徽州各种志书(不论存佚)作考察,填补了徽学相关研究之空白,为学界进一步利用和深入研究徽州方志提供了便利,诚  相似文献   

19.
民国徽州宗族婚姻观的革新是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和文化思潮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发生"共振效应"的结果。民国徽州家谱中的族规家训集中体现了徽州宗族的婚姻观念的革新成分,且呈现出保守性和不平衡性等基本特征。由于徽州社会小农经济基础阻碍了传统意识形态的新发展,新安理学促成了徽州宗族文化心理的积淀和固化,以及宗法制度残余下的守旧势力的阻挠等因素,民国徽州宗族的婚姻观的革新在整体上仍趋向保守。深入解读徽州族规家训所反映的婚姻观念及其革新,不但可以丰富徽州家谱和徽州宗族的研究,还可以弥补徽州社会文化史和生活史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淳熙二年(1175)纂修成书的<新安志>是方志学和徽学等研究的重要资料.康熙<徽州府志>与淳熙<新安志>属同一性质的徽州地方志书.康熙<徽州府志>在内容上对淳熙<新安志>的继承主要体现在非常重视人物、人口、土地、赋税、物产等内容的记载.但是,由于两部方志的纂修年代整整相距500多年,康熙<徽州府志>在纂修内容上也适应了时代发展,资料含量明显扩大.内容更为翔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