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动要求: 学习根据图片编故事。学会共同游戏时的对话。活动准备: 皮球、图片《我和你一起玩》(见全国语言统编教材第56页)各一。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皮球,边组织幼儿讨论边进行情境教学。提问:“这是什么?”(皮球)“皮球有哪儿种玩法?你想怎么玩?请一个小朋友告诉大家。”(请××小朋友上来,让他决定一种玩球方式,拍、滚、甩、传均可。他  相似文献   

2.
人的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如果把生命看作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每一个生命个体的身心自然发展都具有连续性;但就局部生命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阶段而言,在精神生命的发展之中,往往受危机、挫折等一些非连续性偶然事件的影响,使生命  相似文献   

3.
教学思路本课是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探访生物王国》的第一课。本课从学生身边入手,以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在草丛里寻找物体开始,通过观察、分类与比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初步认识生命、了解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的目的,并由此了解到植物和动物都属于生物。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获得关于动物和植物的亲身感受。为此,教材选择以校园为背景作为观察对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讨论,分辨出哪些是有生命的物体,哪些是没有生命的物体,从而建立初步的“生命物体”与“非生命物体”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一个自主、合作、…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要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来改造学生经验。"陶行知先生的这几句话言简意赅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是的,教育的对象是广大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能拥有自己独特、真实、丰满的生命历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尊重生命成长、关注生命动态、提升生命价  相似文献   

5.
生命如歌     
我们,生活在这阳光地带,生活在这温暖的世界。我知道:我们都是生命的使者也是生命的过客。生命是一个过程,生命是岁月的一个章节,生命只属于我们一次,生命在给我们幸福时刻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悲哀的时刻。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要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来改造学生经验."陶行知先生的这几句话言简意赅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是的,教育的对象是广大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能拥有自己独特、真实、丰满的生命历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尊重生命成长、关注生命动态、提升生命价值、引领每个学生唱响生命之歌.  相似文献   

7.
学会放弃     
一位从国外归来的朋友,让我回答一个问题:"皮球掉进洞,你该怎么办?"我不假思索地说:"这还不容易,往洞里灌水,皮球不就浮上来了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讲了。"朋友听了哈哈大笑:"单向思维!这是我们处理问题的一个误区。"接着,他开始复述国外一位教师的讲课——"皮球掉进洞里,你该怎么办?同学们,请回答。"上课时,老师提出问题。第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我把水灌进洞里,皮球就浮到水面上来了。"  相似文献   

8.
    
这皮球不圆嘛!也可以滚吧。啊!破了!哈哈!太阳流出来了。  相似文献   

9.
生命从何处来。最终到哪里去?为什么世界上有那样多的、活蹦乱跳的小生灵,它们在各自的空间里担任着大自然的主角演绎着各自的精彩,它们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若是一个劲儿地往前追溯,给予它们最初的生命的生命又是谁给予的呢?这是幼时的我常常感到困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生命的韧性     
一个春日的黄昏,我沿着龙岗山的小石径散步。路边是一排高大的梧桐树。那斑驳的、迷彩装似的树干吸引了我的眼球。在一棵树干离地约三米高处,我发现了一个奇观:两个白色的陶瓷小圆柱体一上一下地排列生长在树干上。仔细一看,这是两个用来支撑电线的电瓷瓶。当年,那些不按规范操作的电工图简便,把瓷瓶用大铁钉往树干上一钉,电线往瓷瓶上一架,无辜的树干就成了电线杆。而今,电线是撤除了,可瓷瓶却长在了树干上,俨然是树干的两截短短的枝桠。原来,这是一种生命本能的调节现象。当年被铁钉刺伤的树干,在那撕肝裂肺的伤痛未止时,就开始了修复伤口的自救:将铁钉刺破的树皮往外长,往外长,一直长到瓷瓶的外边,已经将瓷瓶“吞”进去有2、3厘米了。我无法知道这个过程经历了多少年,却知道自己已被这不屈的生命力深深感动了。我不由联想到了壁虎、螃蟹、蚯蚓……这些小生命也是那么坚韧,掉了尾巴,断了臂,甚至被拦腰切断,它们照样顽强地生存。还有属于最低等的原生动物,其形体需在显微镜下才可见,而生命的韧性却令人叫绝。这类动物是用分裂方式繁殖的,一个“母体”分裂成两个“子体”,它们的寿命只是在两次分裂时间之中,由于一天分裂三次,所以每一代的寿命只有8小时。当然,一个个体...  相似文献   

11.
生命的缺失,是现实教育的一个病理性存在,在现实教育中,生命往往被遮蔽与忽视了。在这种异化教育中的教师与学生过着一种“非人”的生活,教师在由“神”到“微人”之间徘徊,学生在由“物”到“上帝”之间穿插。然而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生命在受到不合理的规训后,会努力寻找新的途径而决不任由生命受到残酷的摆布,要还教育以生命,让教育成为师生共度生命场。  相似文献   

12.
野军 《早期教育》2000,(6):24-24
小象和小猪,为抢一只花皮球,扭成一团滚呀滚,噗通!滚进了泥水沟。爬呀爬,爬出了沟。唉,变成了两个大泥团,从头到脚黑溜溜!小象和小猪,“呜哇呜哇”哭,捂着脸儿往家走……象妈妈错把小猪当小象,拉住小猪说:“哎呀呀,又跟谁打架,长鼻子怎么拉断了?”  相似文献   

13.
初二物理(人教版)第九章我们学习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也就是说,如果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当然这儿的“力”一定是不平衡力.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对“皮球”进行如下分析:皮球从水下往上浮可以分为三个过程,如图1所示.位置1~位置2:皮球上浮的速度越来越快,运动状态不断发生变化,必受不平衡力作用,在这一过程中,皮球排开水的体积都等于皮球的体积,浮力大小不变.但浮力大于重力.位置2~位置3:随着皮球的、上浮,皮球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减小,故浮力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14.
学会放弃     
一位从国外归来的朋友,让我回答一个问题:“皮球掉进洞,你该怎么办?”我不假思索地说:“这还不容易,往洞里灌水,皮球不就浮上来了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讲了。”朋友听了哈哈大笑:“单向思维!这是我们处理问题的一个误区。”接着,他开始复述国外一位教师的讲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促进生命成长和完善的过程;生命的意义体现在生命成长与完善的过程之中,而这一过程需要教育的关怀和引导。教育以“人”为研究起点,理当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完善生命。  相似文献   

16.
生命哲学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在德、法等国流行的一种具有非理性主义特征的哲学思潮。由于对生命概念的理解以及研究角度和层次的不同,这一思潮的哲学家们在理论上往往有重要区别,由此形成了一些各有特色的派系。尽管生命哲学家内部并不统一,但不同生命哲学家之间仍存在许多共同之处,从而形成了生命哲学几个显著的特点:生命哲学把生命看作是主体对自己存在的体验、领悟,也就是心灵的内在冲动、活动和过程;他们都强调生命的变异性和创造性以及作为人的生命的体现的心灵世界的独特性;他们都强调生命和激情对经验和理性的超越,但又并不完…  相似文献   

17.
生命哲学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在德、法等国流行的一种具有非理性主义特征的哲学思潮。由于对生命概念的理解以及研究角度和层次的不同,这一思潮中的哲学家们在理论上往往有着重要区别,由此形成了一些各有特色的派系。尽管生命哲学家内部并不统一,但不同生命哲学家之间仍存在许多共同之处,从而形成了生命哲学几个显著的特点:生命哲学把生命看作是主体对自己存在的体验、领悟,也就是心灵的内在冲动、活动和过程;他们都强调生命的变异性和创造性以及人类生命所体现的心灵世界的独特性;他们都强调生命和激情对经验和理性的超越,但又并不完…  相似文献   

18.
生命哲学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在德、法等国流行的一种具有非理性主义特征的哲学思潮。由于对生命概念的理解以及研究角度和层次的不同,这一思潮中的哲学家们在理论上往往有重要区别,由此形成了一些各有特色的派系。尽管生命哲学家内部并不统一,但不同生命哲学家之间仍存在许多共同之处,从而形成了生命哲学几个显著的特点:生命哲学把生命看作是主体对自己存在的体验、领悟,也就是心灵的内在冲动、活动和过程;他们都强调生命的变异性和创造性以及作为人的生命的体现的心灵世界的独特性;他们都强调生命和激情对经验和理性的超越,但又并不…  相似文献   

19.
生命     
<正>生命,寻觅与前贤相会的路。生命的意义本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向内的建立。那意义本非与生俱来,生理的人无缘与之相遇。那意义由精神所提出,也由精神去实现,那便是神性对人性的要求。这要求之下,曾消散于宇宙之无边的生命意义重又聚拢起来,迷失于命运之无常的生命意义重又聪慧起来,受困于人之残缺的生命意义终于看见了路。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但是,除非你看到了目的的虚无,你才能够进入这审美  相似文献   

20.
论生命与教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雪 《教育导刊》2002,(5):8-11
本文认为,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促进生命成长和完善的过程;生命的意义体现在生命成长与完善的过程之中,而这一过程需要教育的关怀和引导.教育以"人"为研究起点,理当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完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