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当前人与自然关系的严峻形势,建构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从文化战略高度,揭示社会发展理念背后包含的深层次文化底蕴,把发展绿色文化理念作为全社会的共同信仰,在更高层次上把握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关系。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绿色文化如何创建,可以从个人消费观、企业生产观、社会生态观三个层次上来把握。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可以凝练为人与自然有机统一、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个方面,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人本性、科学性特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真知灼见,历经时代和实践发展变迁而真理性光辉依然,对于解决中国当下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具有现实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状况寓于现实的劳动活动之中。人的劳动活动包括三重维度,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环节,人与人的关系是其外在性条件,而人与自身的关系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规定性。从三重关系角度认识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推进其实现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人类活动的具体样态,人与自然的关系可分为认识、实践和审美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的协调统一共同实现着人的本质、存在和发展。目前,人与自然三个层面之间的统一方式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实践层面、认识层面极度扩张,审美层面相对萎缩;另一方面人与自然关系的三个层面形成以实践层面为核心的结构,从而造成认识层面的功利化和审美层面的扭曲。今天,生态危机等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的产生就在于人与自然关系三个层面的失衡。从自然观的角度出发,要克服生态危机,就需要通过自然观的整合,重建人与自然关系三个层面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实践活动涉及三个领域:自然、社会、人自身.故人类社会就是一个由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的关系所构成的矛盾体.社会的和谐相应地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任何社会只有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才能稳定发展,其中任何一个维度的弱化或缺失,都会导致社会的失序和混乱.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是各个时代哲学的主要论题之一。在人类哲学思想的演进中,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批判传统哲学、创制唯物史观的过程中,科学地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存在论前提,以科学的实践观为理论锁钥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的相互中介、人对自然的改造与自然对人的报复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思想是当今人类探索走出发展困境的具体路径的思维平台和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7.
邓喜道 《培训与研究》2007,24(7):35-36,38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阐述是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核心内容。本文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多重含义、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人类不断发展的历史。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原初和谐到对立与紧张,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严峻考验,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关于人与自然和解的阐述,对于我们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论人与自然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发展关系的思想的要点是: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与自然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同人与人的关系的内在关联性。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重要启示:人在自然界中要准确定位;牢固地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协调好人们的利益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古至今,我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朴素天人合一思想、近代控制自然、征服自然思想、当代科学发展观体现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本文将对这三个阶段思想发展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是对象性的关系。但是异化劳动却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分离,使它们的关系发生了异化,自然对于人来说成了异己的对象。这种人与自然的异化关系的出现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交往关系的调整,人与自然的异化关系也会被共产主义积极扬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民族地区在人与自然关系特别是资源环境问题上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3.
试析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渔猎文明时代,此时人们崇拜自然,敬畏自然。第二阶段为农业文明时代,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萌发,人与自然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和冲突。第三阶段为工业文明时代,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充分发展,人与自然关系陷入严重的冲突之中,即将到来的第四阶段为生态文明时代,此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相似文献   

14.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首先,必须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反对和摒弃将人与自然相对立和割裂开来的人与自然关系观;其次,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可以窥探到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全面认识和把握这种必然性和规律性,对于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双重自由具有指导意义。从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可以将人与自然关系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在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都体现了辩证法的特征与核心。当前,新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处于理性认知阶段到双重自由阶段的过渡阶段,其价值目标是人实现"幸福"、自然实现"美丽"。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的关系迄今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从带有思辨色彩的整体有机论到形而上学的机械自然观,再到今天提倡的人文主义的和谐自然观。机械自然观主张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过度索取的逐利行为导致了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和谐的自然观以人与自然相互的内生性为认识基础,主张人对自身利益的正确认识,对自然的适度利用与保护。法律制度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保障与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自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当代环境伦理的核心内容。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正确认识与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绿色生产和科学消费,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消费之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8.
两型社会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展示了和谐的精神境界,具有广阔的伦理视野和深刻的伦理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全面发展在现时代的升华。伦理精神主要关涉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从这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为促进和完善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发展模型,以更好地促使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生产力概惫的理解会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观念,人与自然的冲突并非纯自然方面的人改造自然的能力。根本上还是社会交往的力量受限导致人与自然的不和谐,正确理解生产力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善人与人的关系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人的关系决定人与自然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异化的根本原因;只有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识告诉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必须坚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