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近日,笔者有幸与大陆同行远赴海峡彼岸,参加“全国第四届两岸四地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暨研讨会”,耳濡目染了台湾小学语文教学艺术。“能力本位论”是当前支撑台湾语文课堂的核心理念之一,深深影响着台湾语文教学的策划、预设与实施,这与大陆现行强调的语言文字本体有效实践显得那么接近。笔者试以台北市私立复兴国民小学林冠州同仁设计并执教的《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一课为例,撷取关要,谈谈语文能力的本体养护。  相似文献   

2.
黄声仪女士现任台湾台中教育大学语文教育系暨研究所教授,她长期从事语文教学与教材的编写研究工作,科研成果颇丰。主要著作有:《王若虚及其诗论研究》《国小国语科习作内容及其教学之评估》《国小新编国语习作的走向》《华语教学能力认证考试“华语口语与表达”测试重点分析》《LQ智慧语文》等。本刊此期发表的《台湾国语教科书插图的走向》一文,是黄声仪教授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举办的“第六届两岸四地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上所作的专题演讲。希望本文的发表,能对教材编者以及语文教师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丁梅红 《考试周刊》2010,(11):58-58
我有幸参加了香港举行的“第五届两岸四地小学语文交流活动”,在此次活动上,我听到的第一节课是来自台湾的吴淑芬老师执教的《两兄弟》(托尔斯泰),教学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教师跨越海峡交流、研讨。这种交流对于两地的文化、经济、教育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09年暑假,由福建省特级教师协会举办的“闽台两地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在福州钱塘小学举行。两天八节课,《老人与海鸥》的深情,《学会赞美》的灵动,《伯牙绝弦》的痴迷,《凡卡》的痛苦……在林莘等几位老师的演绎下,精彩纷呈,引发了现场听者一片赞叹,一阵感慨:在经历课改初的浮躁与繁华后,我们的语文课堂终于可以素面朝天,回归本位了,听说读写思这些语文本味在这次交流课上清香四溢。而台湾苏兰老师上的《生活是多么广阔》与范姜翠玉老师执教的《再生纸》,则从另一个视角,用另一种方式演绎课堂,给与会者新的启示——尤其是台湾苏兰老师的课。在举办闽台小学语文教学交流之前,林莘老师就极力推荐台湾苏兰老师的课。能得到福建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排头兵林莘的极力推荐与称赞,苏兰老师的课想必不一般。果然,现为台北市特殊优良教师、语文卓越教师、年度风云教师、台湾教育电台著名主持苏兰老师的课堂教学,给会场的听者带来一次不小的震动。一种风格迥异的课堂教学形式和另一种全新的教学视角,深深地启发着与会者,促人思考,令人回味。海峡两岸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各具特色,两种差异大的课堂教学形式相互交流无疑能够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启发我们从多个视角更深入地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大家在观摩中思考,在实践中反思,让海峡两岸的语文教学在比较中前进,使汉语教学在海峡两岸的教育交流合作中得到最优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5.
孔凡春 《辅导员》2010,(6):58-58,52
无论是过去小学的《品德》课,还是当今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在教学工作上都存在一些华而不实的教学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其原因甚多。历史的应试教育观念,教师的素质差异,安全稳定工作的压力等,都制约着这门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教学工作飘浮。如何才能使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不流于形式,不再成为人们认为的“副科”呢?几十年来,我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始终体会到《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必须突出“视”“实”“式”,才能取得该科教学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6.
《小学青年教师》2008,(12):55-55
为了探究作文教学模式,引导作文教学方向,推出优秀语文教师,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语文世界》杂志社(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主办)、《小学教学》编辑部(河南教育报刊社主办)、《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语文报社主办)联合举办“媒体看课:2008中国小学作文教学擂台赛”。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基于课标的这一理念,本文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小小“动物园”》的教学为例,针对小组合作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展开研究与探索。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前提,推进小学写作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作文教学新模式,引导作文教学方向,推出优秀语文教师,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语文世界》杂志社、《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小学教学》联合于2008年12月下旬在广东顺德嘉信西山小学举办了“媒体看课:2008中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擂台赛”,详情见本刊下期。本期选载三位选手关于《逃家小兔》绘本作文的说课稿件,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文章研析大陆教师与台湾教师同课异构朱光潜先生的《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后得出结论:目标定位与结构设计方面,大陆教师与台湾教师一致,具体表现为“以学生为本,重视语文素养的全面达成”“综合统整,关注教学过程的实践操作”;具体要求与教学理念方面,大陆教师与台湾教师有差异,具体表现为“能力要求,大陆教师重在因体而教,台湾教师突出文本广义”“预设标准,大陆教师遵循教学梯度,台湾教师凸显拓展延伸”.  相似文献   

10.
“动手做”是科学课教学的灵魂。“要用教材”、“不要教教材”说明了教材的作用。教师做“导演”,学生做“演员”,是基本的方法。担任《科学》课的教师以来,每次上课,笔者都会有一些新的收获。小学《科学》课教学过程中的开放性及学生年龄的特征引起了笔者很多思考,以下是笔者在科学课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节研讨课,由我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研究”课题组的一位教师执教《巨人的花园》(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以下是部分教学实录。  相似文献   

12.
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组织形式,符合了当前教学改革需要,破除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在探究中自我发展,在探究中走专业化道路。本文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采用探究式教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着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提高探究式教学应用于小学《品德与生活》的认识,为素质教育下小学《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2月26~27日,第八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交流活动在台湾举行。会上特选台湾当代作家罗青的两首小诗《枯树之歌》《锯》作为同课异教的教材蓝本。这一特色活动体现了两岸四地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此遴选大陆与澳门两位教师的课展示给大家。另外,本刊还精选本次交流会上的三篇优质课《小猴子下山》《牧场之国》《纸船和风筝》,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近期,国家颁布了《旅游法》,于是“导游”与“导购”角色串位问题就全面暴露出来了.反思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的角色是“导游”还是“导购”呢?开学不久,学校开展了“同课异构,精彩共生”的教研活动.高年级要求执教的是《最后的姿势》和《轮椅上的霍金》的第二课时.四位教师的授课各有千秋,细细咀嚼,大有看点.  相似文献   

15.
《难忘的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山西省寿阳县教研室张继光《难忘的一课》主要写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里看见一位教师和孩子们在饱含深情地学习国语。“我”听老师介绍,学生小礼堂里的中国伟人像是刚刚换上去的,“我”深受感动。文章表达了台...  相似文献   

16.
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教育家论坛暨首届两岸三地有效教学高层论坛”活动向与会者展示了台湾、香港和大陆小学语文阅读课各一节,生动地展现了“两岸三地”小学语文教师深厚的语文教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台湾小学数学教学状况如何?他们的课时设置、教师的工作量、教材的选择、教师的备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活动等与内地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带着这些问题,本刊特约记者唐果走访了台湾小学教学专家吕玉英博士。(吕老师是台湾小学数学教科书审查委员,台北市芝山“国小”教学主任)这让我们近距离了解了台湾小学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18.
悉心拜读了《小学语文教学》2009年7月份刊出的一篇文章《质疑“把家常课上成精品课”》(以下简称文章),感觉对文章中作者的观点不敢苟同。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努力“把家常课上成精品课”。  相似文献   

19.
卢静 《小学语文》2008,(3):30-33
2007年12月29日至30日,第六届两岸四地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举行。会上北大附小的卢静老师,香港的王清凤老师,澳门的梁怡安、曾韦迪老师,台湾的黄敏老师分别就《去年的树》一课进行了教学。不同地区的老师上同一篇课文,是这次观摩活动的一个亮点。四地老师不同的风格,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理念。我们将这四堂课都放在了“精品课堂”栏目,不等于说这四课都已完美无瑕,而是想让读者感受一次风格迥异、各有千秋的教学风景。配合教例我们还约请专家对四个教例进行了评析比较。现将四位上课老师的教学设计及专家评述刊载如下,供广大教师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20.
征稿启事     
《小学数学教育》2013,(1):23-23
《小学数学教育》是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是面向全国小学数学教师、教研员等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学术期刊。本刊开设的“好课多磨”、“课例评介”、“案例透视”、“教学频道”等栏目,欢迎数学教育专家、教研员、教师撰写稿件。“好课多磨”通过讲述磨课的经历与感悟,把一节好课形成的过程呈现出来,让广大读者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