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学习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有助于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在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认知差异、教学过程、文本表达,充分发挥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优势,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爱国精神的滋养,从而弘扬革命精神、传承革命文化。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摆正心态,正确认识革命传统教材;师生齐收集相关背景资料;激发兴趣,找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教材的结合点;利用文本语言文字,实现学生和教材间对话。  相似文献   

3.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它们是传承与弘扬我国革命文化、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在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项目化学习,引领学生阅读探究,让学生真正经历项目化学习的启动、经过、拓展等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的突围,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而且能使学生真正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与革命精神,获得精神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大单元可以整合学习资源,变革学习方式,构建对革命传统文化知行合一的学习过程,是革命传统作品教学的路径选择之一。开展大单元教学首先要从概念出发,构建单元目标。既而围绕单元目标的实现,创设真实情境,构建单元任务,搭建任务支架,设计覆盖全程的表现性评价。革命传统作品的大单元教学旨在整合学习资源,梳理革命历程,使学生知晓革命文化;还原历史场景,激活情感体验,使学生体认革命精神;延伸文本内容,链接现实生活,使学生践行革命传统。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课程中引入电影资源,创设教材文本与电影视听文本对照研习的教学情境,运用电影资源补充小说文本空白、提供背景知识、历史场景、人物及物象特征,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进而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高尚的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初中革命题材类课文包括革命英雄人物的作品和反映其生平事迹的作品,还有反映不同历史时期革命传统、革命精神的作品.这些课文对于培养学生的革命情怀、形成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避免因革命而唱高调,还要努力消除学生与文本的隔阂,通过确定具有鲜明价值导向的教学目标,创设还原历史的情境,引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体验...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提高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革命传统教育质量,文章对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革命传统教育文本进行了分析,包括文本系统分析、助读系统分析和课后习题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宣部和教育部制定并下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指出革命传统教育是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之一.让学生在文本中汲取营养,用革命的光辉浸润学生的心灵,方能使我们的革命传统教育成为有源之水,星星之火方可燎原.  相似文献   

9.
张颖 《教师》2016,(4):87-88
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是小学语文课文的一个类型,对于生活于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老师在教学时容易因学生的时空距离感而难以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以历史眼光观照文本,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品味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近年高考试题中现代文阅读呈现较多革命传统文化题材的文本,这些文本直接或间接塑造时代英雄或先进模范人物,其精神力量应成为青年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资源,因此,测试文本的选择应更精当。目前命题多集中于分析主人公形象、性格特征或情感心理,赏析艺术手法或语言特点,命题思路有待拓展,体会革命理论著作严密逻辑和崇高精神的有机结合应是未来试题命制追求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类题材的课文比较特别,那就是革命文化类题材的课文。这一类课文作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让学生在学习文本语言表达和提升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接受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12.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这类课文承载着传承革命精神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使命。冲突是学生思想认知上的一种情感表现。教学中,教师要发掘学生与教材文本之间的冲突,或者结合课文特点人为设计一些冲突,引导学生阅读学习;要通过还原情境、品析语言、阅读实践等途径,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获得对文本深刻的理解与认识。这样,能达到提高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学习方式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对学生知识的灌输。随着电脑技术的进步,知识的更新,学习方式正在经历一场革命。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相融合是学习革命的发展方向之一。通过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和运用信息,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培养获取新知识和利用新知识创新的能力。而拓展传统单一的以文本表示知识形式实现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使学生的认知方式更加自然、更加人性化。  相似文献   

14.
王道峰 《湖南教育》2003,(19):54-54
多媒体把文本、图像、声言等集在一起,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将该技术应用于教学是教学领域的一次革命,它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交互方式。 多媒体教学可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传统的教学活动相比,多  相似文献   

15.
仲晓玮 《江西教育》2023,(19):54-55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文化自信的理念,并将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优秀外来文化作为语文课程的文化源头。教师要充分发挥统编版教材中红色文本的价值,为学生搭建相应的解读支架。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标将作业设计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方式,使得作业设计成为当下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在革命文化类文本的教学中,可以尝试从“作业评价一体化”的维度,彰显课程育人的整体性目标,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要进行学情考量,探寻革命文化类文本的教学之难;要关注评练交融,明确革命文化类文本的教学之向;要通过作业巩固,开发革命文化类文本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革命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组成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内容的三大主题与载体形式,该类型的课文在新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编排比重较高。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语文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又要借助阅读、思考与表达来更好地挖掘理解文本的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更好地彰显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文化价值和思想内涵,最终实现文道统一。文章从文本类型和教学目标两方面探讨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编排思路,围绕情感朗读、问题引思、情境促达三方面探讨运用“读思达”教学法提高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效果的策略,以更好达成该类课文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一些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这些课文有助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对这类课文的教学,要搭梯架桥,让学生了解背景;聚焦语言,让学生深入体验;依托文本,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这样才能发挥它的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教学设计基于“学习任务群”,紧扣文本内容探讨三个要点:“革命”、“散文”文体特点和抒情手法。其中,散文的文体特点从“写作对象”(烈士人物形象、人物精神品质)和“作家情感”两个方面切入。教学形式是通过设计大情境来带动多个小任务的学习,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学习语文,让阅读教学从传统的“文本分析”模式向新课程的“完成任务”模式转变,让学生在完成一系列的语文任务的过程中读懂、读深、读透文本。  相似文献   

20.
正部编版革命传统类文本在部编版教材中有四十多篇。这类题材的文本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着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教材编写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体系,在"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中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日积月累巧熏陶,天长地久见成效。部编版革命传统类文本凝结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保持着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传承着红色革命的基因,蕴含着迷人的芬芳,散发着清新淡雅的幽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