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陈善岭  姜婧  高庆 《科技风》2023,(31):89-9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高校的专创融合教育指明了方向。针对当前高校在专创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培养目标不清晰、培养体系不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陈旧等问题,该文以自动化类专创人才培养为例,动态整合自动化企业对创新创业发展的相关需求,校企共同开发专创人才培养理念、课程体系、专创能力评价等模块,打造基于“三线融合、分层递进”的自动化类专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自动化类专创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1,(13)
专创融合改革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探索高职基于"专业创新"的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改革,通过适合专创融合模式的教学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效果评价等改革实践,推动专创融合形成新的教育逻辑体系,有助于培养新时期具备专业技术技能和科学技术素养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郑楠  王家烈 《科技风》2024,(8):46-48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专创”背景下重构创新创业与高职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对于完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都有积极影响。文章通过论述专创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分析专创融合理论,结合高职专业教育需要,从重构课程目标、重构课程体系、拓展实践平台和强化教师培养等展开研究,旨在推进双创与高职专业教育的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素养。  相似文献   

4.
在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从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阐述食品类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加强“专创融合”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充分了解产业发展需求,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实现“专创融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类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突出的实践创新能力,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地就业和创业。  相似文献   

5.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商科专业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挖掘专业特色,关系到专业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商科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不仅有利于加强高校专业内涵建设,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基于全国高职院校就业创业调查数据,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商科专创教育融合的"12345"模式,即"一个"目标精准定位人才培养、"双重"方向保证人才灵活就业,"三课"融合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四维"一体建设专业实践体系,"五环"联动打造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21,(1)
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人才培养模式,在行业发展中,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维护自身行业朝着健康的方向不断进步。当下处于"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中,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不断的革新教育模式,寻求先进化的人才培养途径,找到可以顺应当下高等教育发展的"互联网+教育"的大趋势,以及符合国家提出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的教学模式尤为关键。本文主要是进行分析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做到科学地培养人才,有效地通过互联网教学渠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并带给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更好地培养做出有价值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存在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仍有待探索.探讨专创融合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提出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建立专创融合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实施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当前时代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基于专创融合理论的高校工作坊满足了信息时代下对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前行成为内驱动力,也是新文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载体。但高校在构建专创融合工作坊过程中存在认识不足、目标制定和实施过程的"两张皮"以及考核机制的僵化,为此需要构建"产教研创"一体的生态链,培育一批双创型师资队伍,创新考核机制,从而进一步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层融合,培育高质量的复合型应用型本科人才。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也将成为其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分析当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定位不清晰、创新能力培养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总结TRIZ理论的国际影响力以及在高校“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研究进展;提出将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为大学生工程实践教学典型案例,借助TRIZ理论建立了专业教育、双创教育、学科竞赛全面融合的桥梁,探讨“+TRIZ”混合式创新思维教学方法;指出机械类专业大学生提升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构建“理论-应用-实践”递进式课程体系,促进高校机械相关专业学生及教师在竞赛活动与科研成果等方面均取得较大突破,以期为同类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直接造成了对冷链物流需求的旺盛,促进了冷链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但同时许多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针对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产业融合理念,梳理出冷链物流与互联网产业融合的切入点与实施路径。结果表明,依据"互联网+"技术,逐步建立的"互联网+冷链物流"平台可以实现冷链物流封闭化运作与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推动冷链物流业健康发展。为此,需要通过进一步加大对冷链物流业的投入与建设,完善保障体系,促进冷链物流体系的完善与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带来经济、生态、社会等多方面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1.
高校双创教育的开展是高校进行人才教育的创新,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探讨,分析"专创"教育课程融合机制,理清双创教育开展思路,探索双创教育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目标定位和实现路径,以期开拓高校学生双创能力培养体系的思路构建。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背景下,物流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结合物流产业的发展,以及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专业建设应有清晰的培养定位。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职院理论和实践教学效果;强化师资,建立产学深度融合机制,加强与企业合作;创新考核方式,从内外两方面对专业建设进行评价,以期在专业建设实施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的物流业,是继劳动和自然资源之后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三利润"源泉。本课题在对物流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物流专业教育发展中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实践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思考,提出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和对应的人才培养方向,以满足社会对物流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是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形式。"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如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开辟第二课堂,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风向标,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为创业大学生营造良好社会支持环境,助推赛事成果转化。对广东省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成立实体工作机构、组建师资队伍、健全课程体系、深化专创融合、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建立工作制度和考核激励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三创”教育工作为例,开展“三创”教育与学生应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及推动专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主要涉及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三创”理念融合等方面,旨在为推动并落实“三创”教育、建立新工科背景下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高校双创教育改革新需求,通过打造政策、产业、科技、人才、环境等互动系统,优化专创融合管理制度与评价机制,开发智慧化双创教育平台等,设计实施“开放创新、专创融合、数字赋能”双创育人平台,有效解决高校双创教育对外开放度不足、专创融合度不够、智慧化效能不够高等问题,提升大学生“敢闯会创”能力与素养。研究结果对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阳  杜松华  禤欣 《科技风》2023,(24):120-122
新文科建设及数智时代的背景给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创新融合”发展模式适合数智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本文在发展理念、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探索与改革,以期为我国高校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郭毅  双羽 《科教文汇》2020,(12):62-63
“双创”教育作为“双一流”建设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对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校国内和国际地位、建设“双一流”高校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创新创业发展及普通高校“双创”教育发展现状,提出了建立符合学科特色的“双创”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开展“群众型”与“精英型”两个层次的“双创”活动、坚持研究型与应用型并重模式的人才培养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将“互联网+”技术与物流业融合起来,构建高度互联互通的物流网络体系,才能不断提高现代物流业的智能化、自动化、专业化水平。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互联互通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大数据等技术的物流应用趋势。除此之外,创新性的构建了制造业、冷链和电商三大物流网络体系,阐释了如何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下加强物流网络体系的互联互通。最后,笔者对推进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的互联互通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近几年来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国内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培养学以致用的物流人才,建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之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体系黻重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面对现在的市场需求,急需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实践技能操作的训练,积极去探索适应市场需求、企业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