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凌霞  翟海茵 《科技风》2023,(14):162-164
财经素养是21世纪每个人必备的核心素养,也是高职院校学生适应社会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质之一。在高职院校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财经知识,培养学生的财经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本文论述了财经素养的内涵以及高职院校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并在“政产学研”视角下提出了高职院校财经素养养成路径。财经素养养成路径包括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加快高职院校财经素养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对接、协同育人,创建校外实践基地,组建热爱财经素养培育的教师团队等。  相似文献   

2.
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的出台,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提供了平等的发展平台。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升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旅游学界亟待研究的问题。该文探究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双一流”视角阐明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新要求,并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提出从定制化培养、知名度提升、双师型师资打造三个方面优化创新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傅晓 《科技风》2023,(35):32-34
沿海地区海洋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海洋旅游人才,当地旅游院校应积极响应海洋强国的倡议、服务各地区海洋旅游产业的发展、适应海洋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合格的海洋旅游产业接班人,沿海地区旅游院校的海洋旅游教育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海洋旅游教育在沿海地区旅游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分析了现实存在的问题,以及探讨合理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郭满女 《科教文汇》2011,(21):41-43
随着近年来广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当前广西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存在旅游本科学生缺乏就业竞争力,专业对口就业率低;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缺乏特色,实践教学环节问题突出等不足。本文提出提高旅游学科地位,提升旅游本科学生就业竞争力,突出旅游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特色,改进实践教学环节等旅游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为广西旅游院校构建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传统旅游管理类本科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文科发展要求,亟须变革。构建影响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协同育人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提取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文科背景下,综合协同水平、旅游院校培养水平、企业行业参与程度、政府支持力度是影响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协同育人的四大因素,因此,应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创新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企业人才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加强三方主体协同联动,以提高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90年代,众多高职院校开始设立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重要特色在于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就如何培养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搞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7.
万物互联的数智经济时代背景下,传统人才培养目标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为培育新型财经人才,高校顺应数智经济发展趋势和开展“新财经”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新财经”理念,对标“新财经”教改要求,通过搭建教育产业链对数字财会人才培养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机制等进行重构,为高校教学改革和“新财经”实验班课程建设提供解决路径和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产教融合能有效推进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实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如何实现产教融合,促进专业更好更快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以地方本科院校管理科学专业产教融合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产教融合内涵、产教融合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及地方本科院校管理科学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并提出了地方本科院校管理科学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最后介绍了邵阳学院管理科学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关做法。  相似文献   

9.
高铁时代,湖北旅游快速发展,旅游服务人才短缺、综合素养不高、人才培养错位、旅游相关人员培养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探讨了政府引导、高校培育、企业内训、行业管理和人资公司服务"五位一体"旅游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与运行。  相似文献   

10.
付美珍 《科教文汇》2024,(2):148-151
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对我国未来养老战略至关重要。然而,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存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对接、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该文提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旨在构建新业态下“护理+服务+管理”人才培养结构,建立“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生产实践+创业实践”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基础+实践+综合+特色”多进阶课程体系,打造“学校+行业+企业”协同育人平台,培养“双流动+跨学科”“双师型”师资队伍,完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双评价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培养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人才,满足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1.
董效康 《科教文汇》2021,(12):130-131
以旅游文创产品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发展,关键在于德才兼备的旅游文创人才的培养。基于此,该文认为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旅游文创人才培养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并通过融入课程思政、推动学科融合、强化产教融合以及加强文化熏陶等方面的论述,对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旅游文创人才培养路径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90年代,众多高职院校开始设立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重要特色在于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就如何培养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搞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实用性人才的艰巨任务。计算机专业教育有着自身的发展特点,探究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成立校内模拟公司及专业实验班谈起,如何走“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路,相信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坚持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路,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文中分析了高职院校应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问题;结合河北实际,阐述了高职院校要从制度环境、评价机制和协同育人三个方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5.
李哲  伍世英  许昌 《科技风》2023,(13):62-64+113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注重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工程项目实践能力,需要具备多学科交叉的创新能力。对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多学科交叉、跨专业、跨学科协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式和途径进行改进,定位轨道交通设备产业需求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探索如何全面融入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环节,凸显轨道交通的学科优势和特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本文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专业为例,就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协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介绍,也能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杨永健 《现代情报》2015,35(5):153-157
特色数据库建设是财经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详细了解现阶段国内财经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对国内47所财经类本科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进行了调研。依据调研结果,分别从地域、层级数量分布、储存内容类型对已建成的财经特色数据库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财经院校图书馆在特色数据库建设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共建共享财经特色数据库的可持续发展措施,期望对财经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获得很大发展并逐步成为许多地区的支柱型产业。但是,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高素质创意人才的需求相比,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师资力量、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教学方法、产教结合等方面的问题。培养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应当在提升教师双师素质、调整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建立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学生文化素质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8.
深化产教融合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河南农业大学对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专业设置滞后产业发展、供需两侧错位、人才培养的双主体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不合理等问题,经过十多年的产教融合实践探索,以培养适应社会及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为导向,初步构建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为特色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高校旅游管理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高素质旅游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升。"旅游市场营销"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高素质旅游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在"旅游市场营销"教学实际中,教学效果较差、权威性日渐稀释、忽视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轻视大学生新媒体营销思维训练,成为制约高素质旅游人才培养的四大难题。有鉴于此,必须通过新媒体强化与大学生的沟通,提高教学效果;积极促进旅游市场营销理论与就业热点深度融合;着眼于培育大学生创新意识,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着力于培养大学生新媒体营销思维,拓展教学渠道。  相似文献   

20.
李政 《科技风》2023,(18):91-9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以及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稳步推进,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发展迅猛,社会对财经商贸类人才需求大增。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管理、生产、建设和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应主动发挥专业特色和优势,构建财经商贸类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策略,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