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国钢 《孩子天地》2017,(5):242-243
议论文是高考作文常见的文体,也是高中作文教学和考试的重点,而学生写作中文体不明且缺乏议论文基本格式训练,制约着中学作文教学。“三论五段四步骤”立足于议论文的基本格式,从文章结构、外在段落、内部立论、写作思路等出发,指引学生写作观点鲜明、结构完整、论证充分的议论文。  相似文献   

2.
对中学生而言,议论文是一种比较难以掌握的文体。不少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思路凝滞、板涩,无法展开理论的阐述,只好以叙代议,以“摆事实”代替“讲道理”。特别是受到前十多年材料议论文“叙-议-联-结”模式的影响,许多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僵化的写作套路。我在阅卷中发现,不少考生的议论文是这样的模式:简述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一  相似文献   

3.
教学大纲中规定初中生“能写五六百字的简单议论文,对周围发生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中心明确,有根有据,有点分析。”初中生对议论文的写作十分陌生,往往不知如何下笔,如果不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议论文的“法”即“模式”,就会使他们无所措手足。那么,教学生初写议论文用什么样的“法”好呢?从结构入手,给学生如下的“三段式”法,确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普遍存在脱离现实坐而论道的问题。教师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应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理念,切实引导学生回归现实,融入社会,呼吸时代气息。本文试从“关注时事”“积累素材”“理性分析”“立意时代取向”四个方面探索循序渐进培养高中生议论文写作富有时代气息的教育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议论文写作浅探李剑侠议论文写作,历来被中学生视为畏途,尤其是初三学生,从记叙文、说明文一下子转入议论文体的练习,他们往往都有“老虎咬天、无处下口”的困惑。怎样才能使中学生由“怕写”到“敢写”和“乐于写”,也就是说如何培养初三学生议论的能力?笔者...  相似文献   

6.
中考中,作文位置之“显赫”无其他题型能比,所以对作文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话题作文向材料作文转轨,议论文写作的指导比起记叙文的指导更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根据材料提炼观点要比通过材料链接生活揭示生活容易得多。二、议论文“有形”结构比“无形”的构思要浅显得多。三、整个初中生活的素材宝库给议论文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根据以上优势可见,在九年级中考复习的作文演练中,指导学生写好议论文不乏教师作文指导的捷径。怎样指导学生们进行议论文写作,我觉得从材料中让学生提炼出深刻新颖的立意,是中考议论作文中取胜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7.
议论文重在“说理”,写作议论文必须学会“讲理”。学生写作议论文“理屈词穷”、“言不成理”或“强词夺理”的根源在于认识模糊,思想肤浅,思维混乱。因此深化认识,提升思辨能力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施磊 《上海教育》2023,(S1):6-8
在新课标重视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背景之下,议论文写作有助于锻炼学生多方面的学科素养。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常常不会巧妙利用论据来说理。本文将从论据积累与运用两方面来探究其路径。  相似文献   

9.
议论文写作,是初中学生必须翻越的一座高山,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此的要求是“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然而,作为教学最重要的载体,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上却无明显的专题序列,而是星星点点地分布在“研讨与练习”、“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阶段目标、每次训练的具体目标均无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0.
张慧燕 《教育》2024,(2):45-47
<正>议论文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明确要求:“学生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习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然而,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表达观点绝对、片面,说理角度单一、不够深入,论证过程自说自话,总体而言缺乏说理深刻性,难以理服人。如何提升学生说理能力是议论文写作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一、“双新”背景下,高中议论文写作需要引入交际语境写作理论在“双新”课程背景下,无论是新课标的任务群,还是统编教材写作内容的安排,都对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中说理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初中阶段应对学生议论文写作进行针对性指导,教师应懂得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平时做好铺垫式的训练,才能让学生懂得如何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去写好议论文,让议论文散发出迷人魅力,在议论文写作中“如鱼得水”,达到充实初中学生议论文写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不能孤立,相关联内容相互链接的教学更有效。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链接“逻辑的力量”单元学习,既可以促进学生学习“逻辑的力量”的积极性,更能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教学实践中,利用“逻辑的力量”单元教学为议论文写作教学样本,更是通过议论文习作升格训练,促进学生议论文写作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议论文的写作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因为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议论文的写作除了必要的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这对于一个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确实是难中之难,然而,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文章也是如此,议论文既有它的常体,又有它的变化,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先教会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写作常体,作好学生写作议论文的入门工作。换而言之。也就是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唱好“启、承、转、合”这四步曲。 启:每篇议论文,无论立论驳论或立论驳论相结合,都…  相似文献   

14.
尤艳慧 《新疆教育》2012,(9):120-121
为了消除初三学生刚开始写作议论文的畏难情绪,教师要精心设计“小、新、奇”题目,激发兴趣指导学生积累论据,解决无米之炊之难题;“下水”指导方法,引导写作入门,从而让初三学生尽快摸住议论文写作的“门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如何注意培养学生论辩的激情,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从写作心理学的角度讲,情感因素直接作用于写作的全过程。鲁迅就曾说:“创作须情感;至少总得发点热。”从文章学的角度看,情是文章生命中流动的汁液。议论文虽“以说理为上”,但也要“以情动人”,以气势感人。而一些中学生写的议论文,不是情寡,就是势薄,无感人至深的力量。这与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培养学生论辩的激情有很大的关系。笔者常见到这样的指导课:课堂静如死潭,学生如居于“无情谷”,满耳朵是如何确定论点,如何使用论据。学生一点也不“热”,一丝情也没有,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就情寡势寡,因此,我认为,在中学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培养调动中学  相似文献   

16.
对于如何开展议论文写作指导教学,长期以来一线教师进行了各种教学尝试.然而,高考的导向性及议论文“三段论”的文体特征,使得议论文写作教学陷入模式化的泥淖,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本文尝试把“语文味”教学法中的常式与变式教学设计理念应用于议论文写作教学中,以期为议论文写作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激发农村中学学生写作议论文的兴趣,提高他们写作议论文的能力,我们从八四年起,开辟作文教学第二课堂,开展了“读报·抄报·评报·编报”活动。过去我们教学生写议论文往往仅从文章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诸方面着眼。这样做当然能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但时间一长,便不难发现,学生的大部分习作缺少浓郁的时代气息。农村中学生接收社会新信息少,阅读书报少,知识面窄.因此,具体说来他们习作中的论点、论据平稳陈旧,缺少新鲜感与针对性。教师出的是一批永恒性论题,如“时间篇”、“毅力篇”、“爱国篇”、“苦学篇”等等,学生用的是永恒性的论据材料,  相似文献   

18.
学生如何在议论文写作中建构体现自己思想、情感和思维的语言?广东中山的张华提出了“句径”的概念,议论文“句径”建构途径应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以此指导学生建构议论文语言,学生就能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获得应有的思维品质,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以一带三”。只有语句的结构与内容表达相适应,议论文才能展现其议论性、深刻性、思辨性。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写作教学是一个重点内容,其中议论文的写作是重点。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中语文的议论文写作教学效果不理想,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学生都非常害怕写议论文,议论文的写作情况非常不乐观。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在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中,一定要紧扣高中语文课本挖掘议论文写作素材,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议论文难教”,这是中学语文教师的感慨;“议论文难学更难写”,这是中学生的叹息。如何改变议论文教学的局面,充分发挥议论文这一文体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较为艰巨的任务。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中三年级着重培养议论能力,写一般议论的文章,做到观点正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议论文在初中一、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篇目不多,到初中三年级才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初三的学生要在短短的一年里形成写作议论文的基本能力,达到大纲要求,教师就得变换课堂教学的形式,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写作议论文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完成议论文教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