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刘双 《新闻世界》2014,(7):344-345
寺院非正式出版物是寺院自编出版与自办发放的无正式书号印证号、不公开发行销售、用于内部交流的各种出版物,如经书、小册子、光盘等。仅供内部使用的寺院非正式出版物对其接受者与社会产生一定影响,这与它的传播体系密不可分。本文立足于"5W模式",从传播者、传播渠道、传播内容、受众与效果出发以冀呈现寺院非正式出版物的基本传播过程,并试图为信息时代的寺院非正式出版物传播探寻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央电视台《加油!向未来》通过娱乐化的表达方式,传递和普及以科学知识,在节目创新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从传播理念来看,栏目坚持寓教于乐的宗旨,以游戏竞技的节目形态实现娱乐化传播、通过普通人与明星的搭配凸显娱乐化的特色,以娱乐手段吸引青少年为主要收视对象,最终用娱乐化的形式传递科学内核;从使用的电视手段来看,对内容进行"小题大做",使得科学原理变得可知可感,通过高难度的制作手段给观众带来视觉震撼,以联合主持的方式传递多元丰富的信息,环节设计营造出紧张的氛围,演播室及节目包装设计体现出鲜明的科学风格;栏目充分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进行媒体联动、跨界传播,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丁梦琪 《今传媒》2015,(3):32-34
新媒体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传播学5w 即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传播效果等方面都体现出新兴的传播特点。基于此,媒介工作者应当加深对新媒传播过程及特性的认识,以更好地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  相似文献   

4.
电视在传播过程中采用了一种具有麻痹功能的传播手段,即用娱乐的方式迎合受众。这不但让电视传播者的创新力下降,而且还使受众健忘麻木。  相似文献   

5.
陆高峰 《青年记者》2009,(16):119-119
在新闻传播研究中关于传播内容.渠道、受众,以及效果与反馈的研究都十分丰富,唯独对传播者的研究比较贫乏。  相似文献   

6.
时统宇 《青年记者》2009,(21):94-94
电视在传播过程中采用了一种其有麻痹功能的传播手段,即用娱乐的方式迎合受众。这不但让电视传播者的创新力下降,而且还使受众健忘麻木。  相似文献   

7.
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心理等都在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传播者作为传播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其人格结构也对传播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心理学框架下,以《非诚勿扰》中主持人孟非的具体传播活动为例,研究了与这种影响有关的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控制系统等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发生作用的过程,并为增强主持人传播效果提供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泛娱乐化进程中,不少人打起快乐的旗号。但是,对于传播过程的三大要素——传播内容、传播者和受众来说,仅有娱乐和快乐是不够的。1、过度娱乐窄化了电视的传播内容,弱化了媒体的社会责任。娱乐是电视的功能属性之一,但不能跃居首位;娱乐节目是电视的传播内容之一,但不能占比过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融媒体的发展背景,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主流媒体政治传播的同步发展,使主流媒体政治传播的内容更加丰富化、传播主体更多元化、传播效果更扩大化、传播形式更具互动化。为了进一步推进主流媒体政治传播效率及舆论引导功能,传播者应在融媒体下创新传播途径、渠道及方式,以实现全媒体传播新格局。本文对融媒体和基于融媒体的主流媒体政治传播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郑维东 《视听界》2009,(1):50-52
拉斯韦尔在《传播的社会功能与结构》一文中,将传播行为的基本结构界定为传播者、内容、渠道、受众和效果这一5W模式。从中不难看出,在媒介内容由传播者传递至受众这一链条中,内容和渠道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传播效果的获得。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推动传播渠道多元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形式加入到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中。  相似文献   

11.
互动传播在我国传统媒体中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彦 《新闻知识》2006,(3):8-10
互动传播就是媒体既充当传播者也充当接受者, 媒体与受众的角色并没有一定的界限,在不同的传播时段、环节,能够实现某种互换。由于传播环境的改变使互动传播的发展成为必然,当今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在内容形式、发行管理、运营方式各方面都向  相似文献   

12.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传播与公众档案信息获取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当许多人多角度研究信息传播者时,信息接受者——受众理应受到更多关注。本文在信息网络传播权要义及其合理使用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受众视角下信息网络传播权在档案馆合理使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满足社会公众需求为基点,重塑信息网络传播权在档案馆合理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传播效果变得数据化、可视化,受传者对媒体内容的兴趣、态度和看法一目了然,由此推动了传播的载体、风格、工具发生巨大转变。传播方式从大众传播向分众传播转变,传播渠道从传播者到受传者的单向传播转变为相互传递的双向传播。本文以“账号化、人格化、个性化”的制作实操手法,试从主流媒体传播者角度,解析如何重塑对传播内容的认知、传播符号的定义、传播技巧的打造,以实现主流价值观内容的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传播学的奠基人拉斯韦尔在《传播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中,提出了5W模式,即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传播效果如何。根据传播学的要素划分,我们可以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来总结政务微博的传播模式特征。  相似文献   

15.
张红  刘媛 《新闻爱好者》2012,(23):75-76
中央苏区设计艺术的传播采取了全方位的组织结构,广泛的传播受众,大众化的传播内容,多样传播渠道,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为革命的胜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本课题以"5W"模式为理论框架,从传播者、受众、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效果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陈淇 《采.写.编》2021,(12):89-90
短视频新闻是将新闻内容融合短视频,以一种新颖的方式传播新闻信息,融媒体环境为其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短视频新闻传播体现出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传播渠道社交化、传播效果高效化、传播受众年轻化等显著特点,新闻传播优势更强,是当前新闻信息传播的主流渠道.然而融媒体环境下,短视频新闻需结合传播特点,不断探索传播新路径,以此提升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一、新媒体对新闻传播教育的挑战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传播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已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传播结构、手段与方法。传统的传播手段与数字化、网络化的传播手段相互融合,媒介融合时代悄然而至。基于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微博、微信等新传播中介不仅成为时效性最强、内容最丰富的新闻信息传播渠道,而且构成了传播者与受众合二为一、舆论场由单一转向多元的新  相似文献   

18.
网络流行体的“5W”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拉斯韦尔"5W"模式理论,从传播者、受众、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四方面分析了网络流行体广泛传播现象的原因,并认为应对网络时代下"娱乐至死"现象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19.
诸焰 《视听界》2013,(3):108-109
语境是语言使用的环境,是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传播者和接收者共同创造的“交流场”。在传播过程中,语境起到了增加或者削弱语言传播效果的作用。但是声音语言并非语境产生的惟一因素,甚至不是最主要的因素,传播者和接收者的社会性、文化性因素往往导致语境的变化。作为主要使用声音语言进行传播活动的广播主持人、播音员,认真研究语境的作用、生成的元素,掌握其中带有规律性的方法,有助于提高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中,受众从被动的信息消费者转变为主动的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信息的来源渠道被拓宽,信息传播的内容海量化、方式多样化。然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传播的参与者表现出道德观念淡薄、伦理失范现象普遍等问题。本文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和"姚贝娜事件"报道为例,分析新媒体环境给新闻伦理实践带来的威胁与困惑,并就其对策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