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课程思政背景下,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提升新闻传播人才核心能力成为重要议题。推动课程思政与新闻传播教育同向而行,大力培育高素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是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本文提出课程思政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的四种核心能力,并指出相应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2.
周明瑞 《新闻世界》2012,(10):200-202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新闻人才供不应求。肇始于1996年江西财经大学率先招收经济新闻专业本科生,国内经济新闻本科专业教育走过了16年的发展历程,以江西财大为代表的财经院校的探索也为此提供了另一种视角。通过注重学科基础建设、强化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兴趣爱好、积极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有助于经济新闻人才的培养,而打通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开展定向委培,或是经济新闻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简论当前新闻传播学科教育的矛盾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新闻传播教育呈现出下述矛盾关系:高校人才输送与社会需求供大于求、业界急需人才出现断层与人才培养缺乏不可替代性、学科构架边界不清与专业发展缺乏个性,并逐渐或已经转化成学科结构性和社会性的矛盾。其中学科诞生先天性学养缺失与后续发展强劲之间的矛盾、新闻学科主干(新闻理论)发展脆弱与边缘学科发展强盛的矛盾、学界与业界对学术研究成果鉴定标尺差异的矛盾、学科的独立性与意识形态的操控性的矛盾、专业教学梯次不明与课程设置区分度不明的矛盾制约新闻传播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珊珊 《新闻世界》2013,(4):199-200
本文以七大行政区域划分为基础,分析各区内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分布情况,联系各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发展水平,进行新闻传播学学科培养地域分布和学科层次分布的比较,探讨其分布的合理性、科学性与协调性,试图为新闻传播学培养高层次人才提出区域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韩杨 《新闻传播》2015,(2):60-61
与新闻传媒行业不断快速发展相伴随的是各个需要新闻传媒人才的岗位对于新闻传播人才有了更为具体、全面的要求,这针对我们国家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实际的挑战。鉴于这种情况,本文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地观察和思考,分析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发展的历史情况和目前的实际情况,之后讨论新闻传播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而以此作为基础来分析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终从问题入手探索促进我们国家新闻传播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魏彦 《新闻世界》2014,(10):187-188
目前,我国的新闻与传播硕士在培养的过程中存在实践缺乏和师资队伍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培养模式的探索分析,并针对我国专业硕士的教育特点,提出具有密苏里特色的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培养模式:增加新闻与传播硕士课程的实践环节,加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引进和考核机制,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祁艳红  陈少志 《传媒》2023,(10):76-78+80
“四史”以厚重的史实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决定了其融入新闻传播学科理论课程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基于“四史”教育融入新闻传播学科理论课程的现状,文章提出“四史”教育融入新闻传播学科理论课程的“三课堂”的协同路径,即教学的课堂、实践的课堂与网络的课堂协同,真正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从而赓续党的精神血脉、更好培养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国人民大学和台湾政治大学为例,分析了两岸新闻本科教育在系科设置、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三个方面的异同,同时总结了两岸新闻本科教育在面临媒介融合时所做出的不同应对。比较发现,台湾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更重视多种符号的运用和传播,而非单就新闻传统领域做出拓展。两岸新闻本科教育都极其重视多元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但相比跨专业人才的系统培养策略,台湾本科新闻教育更重视学生对自身兴趣的探索和挖掘。  相似文献   

9.
"新文科建设"是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型文科人才做出的战略部署,也为新闻传播学科的建设和变革提供了方向.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应该实践智慧教育,通过强调人机协同的教育理念、打造"新闻传播学+"的学习空间、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智慧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10.
更加强调与经济社会的联结与互嵌、更加关注传媒技术的突破与迭代、更加重视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移动互联时代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为了造就具有"新质"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新闻传播教育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战略定位,跨媒体以因应媒介形态的颠覆重构,跨学科以构建多元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跨文化以确立新闻传播的全球视野。其次,要围绕战略定位制定合理的战术选择。向教改要出路以明确培养目标,制定人才标准,优化学分配置,强化创新实践;向课程要质量关键是考察需求、结构、内容、条件、实施等要素的协调驱动;向学科要支撑旨在谋求方向引领、科研反哺和平台聚合;向社会要资源重点是拓展补短板的智力资源、课程资源、实训资源。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革新带来了传媒业态的巨变,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媒体输送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成了社会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新要求.明确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内涵,并通过完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新闻传播专业课程设置、完善新闻传播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构建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对高校培养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面对国内外舆论环境和传媒业的巨大变化,党和国家对新闻舆论人才提出了全新要求,高校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也需要及时做出回应与调适.在厘清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传媒实践关系的基础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应回归本土国情定位、人文教育底色以及核心能力养成.面向未来,要以学科独立筑牢人才培养根基,以学科交叉升级人才培养模式,以评价标准引导人才培养向度,以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立体全面的改革创新中实现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潘艳 《采.写.编》2022,(5):173-174
理论研究与技能实践的矛盾、特色发展与学科建设的矛盾,是高校新闻学科面临的现状。新媒体环境以及融合新闻生产方式,对高校新闻学科现有的课程体系、教育内容与方式形成了新的挑战。因此,应通过加强学科融合、推进新闻学科中人文课程设置,重视协作能力培养、建构以合作为导向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等方式,提升高校新闻学科的实践与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4.
论新媒体的新闻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新闻人才的培养从《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发刊以来,一直被媒体工作者在实践中学习和摸索着。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成立报学科,我国新闻人才的培养才开始系统化和正规化。到互联网兴起前,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变化不明显,都是单一的传统模式,即“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的,以新闻知识与技能的教育训练为教学重点”的模式。网络媒体的出现,对新闻人才的知识面和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1998年,原华中理工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率先在全国招收网络新闻传播的本科大学生。1998年,  相似文献   

15.
黄丹 《新闻知识》2012,(2):81-82
随着媒介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新闻传播业对新闻人才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新闻教育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新闻人才的需求。地方高校在新闻人才的培养上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借鉴知名院校办学经验积极探索。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科学的培养目标、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都对新闻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江凌 《新闻传播》2009,(9):6-12
在目前的新闻传媒教育中,培养“历史的记录者”“社会的守望者”“文明的推动者”已成为三个不同层次的教育理念,为此,新闻传媒教育正由单学科教育向多学科教育转变,从侧重技能训练向素质教育、通识教育转变.在加强知识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文理渗透:强化应用的教改思路指导下,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新闻传媒人才,成为新时期传媒教育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说,新时期的新闻传媒教育指导思想是培养“体”“用”兼融的复合型人才。那么,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呢?  相似文献   

17.
以人工智能为技术驱动的智媒,进一步重塑了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形态,专业媒介组织边界被彻底打破,编辑和记者面临着严峻挑战。在融媒时代的基础上,具备一切区别于人工智能的,从人出发、超越机器的能力才是智媒时代新型新闻人才的根本性优势。为此,新闻教育在引进和培养智媒师资、搭建智媒实践平台的前提下,需要进一步打破教育壁垒、培养学生的人文社会学视野、增设计算机技术与智媒技术课程、加大媒介创造性及审美性课程比例、坚持传播伦理的教授,才能使培养出的人才具备与人工智能相比的差异化优势。  相似文献   

18.
面对融媒时代,新闻教育自身的矛盾越发凸显.其表现有:新闻教育理念落后,未能适应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未能与国际很好地接轨.在新闻人才的培养上,没有与媒体实践很好地融合,使之脱离社会,而且在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上也是概念模糊不清.在新闻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基本上处在“一个新闻言新闻的、相对自我封闭、自我运作的课程构架”,不仅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而且与传媒业的需求相脱节.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强。媒介融合带来了媒介产业内部的革命性变革,也给传统的新闻学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国新闻学教育目前主要是为传统媒体培养编辑、记者,但是传媒产业变化的趋势,要求新闻教学单位必须考虑到社会对新闻人才的多元需求,进行较大的调整。从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方面来看,新闻专业的课程必须包括人文艺术类课程、社会科学类课程、传媒技术类课程和传统新闻课程四个板块,并根据各个教学单位的特色需要,在它们之间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20.
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强。媒介融合带来了媒介产业内部的革命性变革,也给传统的新闻学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国新闻学教育目前主要是为传统媒体培养编辑、记者,但是传媒产业变化的趋势,要求新闻教学单位必须考虑到社会对新闻人才的多元需求,进行较大的调整。从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方面来看,新闻专业的课程必须包括人文艺术类课程、社会科学类课程、传媒技术类课程和传统新闻课程四个板块,并根据各个教学单位的特色需要,在它们之间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