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象,体悟作者情感,走出诗歌教学的困境,提升教学成效,文章从“读”诗歌、“品”意象“、析”情词“、悟”景语“、知”作者五个方面阐述了语文诗歌教学策略,即诗歌五字教学法———“读、品、析、悟、知”。  相似文献   

2.
王俊丽 《现代语文》2007,(1):117-117
鉴赏古代诗歌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笔者经过数年教学实践,认为“读”与“悟”最为重要。现详述如下:一、通过读获得整体感知“读”,是从文本中获取大部分第一手材料(感性材料)的唯一途径。对诗歌而言,“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从读诗中获取的第一手材料是鉴赏诗歌的先决条件。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只要是利于诗歌的鉴赏,都可采用。如慢读、  相似文献   

3.
读中四悟     
王静 《教育艺术》2001,(10):57-58
叶圣陶老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 :“作者思有路 ,遵路识斯真 ;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一字未有宜 ,语语悟其神。”叶老还说过 :“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 ,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 ,则其功至伟。”这是他对“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所作出的精当评价。这就启示我们 :在阅读教学中 ,教者要以“悟”为主要目的 ,以“读”为主要手段 ,从而让学生在读中悟境 ,读中悟意 ,读中悟情 ,读中悟法。轻读悟境轻声读 ,是读的重要形式。它有助于学生在读中借助语音 ,凭借想象 ,感知语言内容 ,还原课文画面。因此 ,在学生初读感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笔者在课题研究中运用“行动研究法”,在实践反思中学理论、用理论,对“读悟式”阅读教学进行了重点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以读促悟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以读促悟的前提必须是充分地“读”。反复读,能  相似文献   

5.
叶老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叶老还说:“教者的责任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这就启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教者要以“悟”为主要目的致力于启,以“读”为主要手段着力于“导”,从而让学生在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情,读中悟法。 一、在轻读想象中领悟语言情境 轻声读,是读的重要形式,它有助于读书者在读中借助语音,凭借想象,感知语言内容,还原课文画面。因此,在学生初读感知、了解内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中,读悟结合是学生对课文感受、品味、揣摩、领悟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以读为本,以悟促读,在“悟”之后能升华“读”,读出情,读入境,达到与作品、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同构。但是,笔者听了一些教学研讨课,听了一些青年教师的优质课评比,发现课堂上学生“读”得轰轰烈烈,“说”得热热闹闹,而实际上学生的“读悟”是在同一平面上滑移,根本没有读出层次,悟向纵深,也就达不到入情入境了。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背后,笔者发现许多教师没有正确走好“读悟结合”的捷径。误区一:急于求成”式的读悟案例:《春天的雨点》教学片段(学生初读后,…  相似文献   

7.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其学习过程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对所学的一切知识,学生总要通过自己’的头脑加工整理后才能消化、理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是我国历代教育家倡导的教学思想。叶圣陶先生把学生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因此,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满足学生这种内在的学习需求,保护他们“自读自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阅读时间和畅想空间,让学生去“读”去“悟”,使他们的个性和灵性在课堂上飞扬。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其学习过程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对所学的一切知识,学生总要通过自己’的头脑加工整理后才能消化、理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是我国历代教育家倡导的教学思想。叶圣陶先生把学生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因此,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满足学生这种内在的学习需求,保护他们“自读自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阅读时间和畅想空间,让学生去“读”去“悟”,使他们的个性和灵性在课堂上飞扬。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中,读悟结合是学生对课文感受、品味、揣摩、领悟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手段。以读为本,以悟促读,读出情,读入境,达到与作品、作者的情感交融同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课堂上学生“读”得轰轰烈烈,“说”得热热闹闹,而实际上学生的“读悟”是在同一平面上滑移,根本没有读出层次,悟向纵深。阅读教学中读悟结合的误区随处可见。一、读悟结合的误区误区一“:急于求成”式的读悟案例:《生命桥》教学片段(学生初读后)师:同学们,初读了课文,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生:主要讲了老羚羊…  相似文献   

10.
“悟”是领会、明白、觉醒的意思。它是一种认识事物的心理过程。人们就常用“悟性”的好坏来评价一个人认识能力或认识层次的高低。“阅读”可以概括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悟读式阅读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对于文章的领悟能力。此模式重视读,特点是读中悟,悟中读。悟读式更适用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1.
该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提出了诗歌有效教学的"读、讲、析、悟、练"的五步方略,并从读诗歌、讲诗意、析语言、悟主旨、练手法五个方面解读了这一方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呼吁阅读教学要返璞归真,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著名教学专家支玉恒老师更是将“读”发挥得淋漓尽致,那指导学生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的技巧真是炉火纯青,真正体现了语文课“以读为本,读中求悟”的精神和理念。笔者多次领略其语文课堂教学无法预约的精彩,请看以下几个教学实例。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对于理解来说是很重要的。朗读是直接完整地感受课文言语,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一个“感知接受一体验理解一领悟表达”的过程。“读中悟”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反复朗读课文,在阅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所领悟和收获,达到对学生悟性的培养。“读中悟”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又适应了新课程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悟性,如何做到“读中悟”呢?下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需要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自读”和“感悟”呢?一、掌握方法,以多读促进感悟“熟则能悟,悟则能化”。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要通过朗读、默读、复读、赛读、整体读、部分读、引读、分角色读、范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从读中得到感悟,培养语感。“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感悟,就必须充分地读。熟则能悟,悟则能化,因此,只有读得充分,才能悟得到位。教学中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实践活动,以“读”为主,教师主“导”课堂,而不独“占”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读得充分 悟才能到位@马希芳$宁…  相似文献   

16.
孙雄斌 《广西教育》2008,(19):45-46
(这是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的一节古诗教学课。孙老师巧妙设计了“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主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学、自读、自悟,组织学生质疑、讨论,使学生不仅读懂了一组送别诗歌,而且初步领会了这一类诗歌的表达方式,收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呼吁阅读教学要返璞归真,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著名教学专家支玉恒老师更是将“读”发挥得淋漓尽致,那指导学生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的技巧真是炉火纯青,真正体现了语文课“以读为本,读中求悟”的精神和理念。笔者多次领略其语文课堂教学无法预约的精彩,请看以下几个教学实例。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学生“阅”,教学生“读”。离开了“读”,就搞不好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经过不断的“反刍”、“融合”、“互训”、“加深”、“自悟”,最终实现由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理解肤浅到理解深刻,实现由“感”到“悟”的飞跃。  相似文献   

19.
用“读注悟”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宁 《现代教学》2009,(9):52-52
“读注悟”是以读为基础,注为手段,悟为核心建构而成的新的统一整体。其具体过程表现为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边读、边注、边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悟时注、在注时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依据自己的体验、感受与发现,主动与作者对话,与同学、教师交流,从中获得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中,读悟结合是学生对课文感受、品味、揣摩、领悟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手段。以读为本,以悟促读,读出情,读入境,达到与作品、作者的情感交融同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课堂上学生“读”得轰轰烈烈,“说”得热热闹闹,而实际上学生的“读悟”是在同一平面上滑移,根本没有读出层次,悟向纵深。阅读教学中读悟结合的误区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