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白洋淀流域湿地生态水权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生态水权是分配给湿地生态系统使用水资源的权利。明确湿地生态水权对于建立湿地补水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进行湿地生态水权分析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基本生活用水保障原则;②生产与生态、上游与下游统筹协调原则;③尊重现状用水原则;④合理用水原则。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湿地生态水权的计算方法,并选取白洋淀湿地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显示,白洋淀湿地50%保证率的年生态水权量为13130×104m3,大于湿地适宜生态需水量;75%保证率的年生态水权量为8585×104m3,大于湿地最小生态需水量;而95%保证率的年生态水权量只有3891×104m3,远小于其最小生态需水量。在50%和75%保证率下,用白洋淀湿地自身的水权量为白洋淀补水,可分别满足其适宜和最小生态需水量要求;而95%保证率下,按照最小生态需水量为白洋淀补水,也需占用其他地区(白洋淀上游或外流域)的水权,需要对此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2.
白洋淀流域水文条件变化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彦春  王晗  龙笛 《资源科学》2009,31(9):1506-1513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平原湖泊,具有缓洪滞沥、蓄水兴利、保护生态平衡等诸多生态功能.近几十年来,气候向暖干方向发展,流域气温逐年升高,降水和径流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上游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快速下降,下游水质恶化、湿地锐减.尤其是下游的白洋淀.正面临水体污染,湖面萎缩,湿地锐减,千淀频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分析了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白洋淀流域水文条件的变化情况,讨论了白洋淀流域当前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指出提高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水平,统筹分配流域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建立节水型社会是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综合整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湿地生态用水标准确定及配置——以白洋淀湿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达明 《资源科学》2007,29(5):110-120
基于湿地生态用水研究进展,本文从用水标准及配置方面进行了生态用水理论与应用分析。针对湿地生态用水标准的确定,给出了确定原则以及湿地生态用水配置优先级标准、湿地生态用水配置水量/水位标准和湿地生态用水配置水质标准;对于湿地生态用水配置程序的研究,制定了湿地生态用水配置原则、程序、方案、相关配套环境以及实现手段。其中,湿地生态用水配置方案的制定须从湿地用水价值(生态、经济、社会)分析、管理目标以及生态需水方式等几个方面考虑,相关配套环境主要是相关的政策法规环境、经济评价、公众教育及用水配置方案修正等。本文最后以海河流域白洋淀湿地为案例区进行了生态用水标准及配置分析,分别分析白洋淀生态用水的逐月水位标准以及白洋淀湿地"三期"(汛期、生物繁殖期以及非汛期)三类(最小、适宜以及理想生态用水量)的生态用水配置量。  相似文献   

4.
白洋淀是我国华北平原的极大的淡水浅湖型湿地,对于确保华北平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平衡、和谐发展有这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反应。但是在最近几年间由于受到了持续干旱以及各种污染的影响,对白洋淀湿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并且对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目前,白洋淀湿地的生态环境破坏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各省市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因此,对白洋淀湿地的污染进行治理以及到了必须进行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白洋淀     
《金秋科苑》2013,(1):84-87
景点简介: 白洋淀位于河北保定境内,淀区主要在保定地区安新县境内,是国家重点旅游区和开放区。水域面积366平方公里,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南距石家庄189公里,北距北京162公里,东距天津155公里,是京津冀腹地。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现有大小淀泊1/13个,其中以白洋淀、烧车淀、羊角淀、池鱼淀、后塘淀等较大,总称白洋淀。面积336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6.
从白洋淀湿地的三个方面内容阐述了湿地的作用及其带来的经济效能,对于如何解决白洋淀湿地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做出了各种成因分析,并提出了保护白洋淀水生态环境的对策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白洋淀及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出台,针对白洋淀及上游水污染提出如下规划:到2014年保定市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2%以上,县级城镇达到60%;建立白洋淀长效补水机制,确保淀内大部分水质这标。为了更深入地探讨白洋淀水污染的成因及治理措施。将对白洋淀历史上的水质状况、近期污染状况、危害以及解决途径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白洋淀流域内生态环境恶化,水量水质对白洋淀水环境安全形成巨大威胁,形式已十分严峻。雄安新区设立以来,为加快治理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制定白洋淀生态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本文全面分析导致白洋淀水污染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有关生态修复治理的对策和意义,希望全面改善白洋淀生态环境,加快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自洋淀是我省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胜地。它位于“四县、一市”境内,四县是指安新、高阳、容城、雄县,一市是指任丘市。抗日战争时期,面积366平方公里,平时水深2—3米,洪水期达5.5米,底质黑土,水可饮。该淀由大小92个淀泊构成,淀内三分陆地七分水地,有62个村庄。众多的大小淀塘,芦苇茂密,港汉纵横,地形复杂,既可隐蔽,又可乘小船四通八达,因此成为白洋淀水上抗日武装雁翎队在水上奇袭、伏击敌人的主要水域场所。  相似文献   

10.
张玉  赵晓辉  邱琳 《科技风》2011,(11):254+267
潴龙河是大清河南支的骨干行洪河道,由于上游来水携带泥沙较多,经过多年运用,其入淀口有大面积的泥沙淤积。地方部分群众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无视白洋淀行洪及法律要求,在淀内非法围埝,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其中部分区域围埝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严重缩窄了行洪河道,给行洪带来了重大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1.
祝洪勤 《金秋科苑》2009,(4):176-176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白洋淀位丁华北平原中部的河北省境内,白洋淀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大沽高程度10.5米时),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东西长39.5公里,南北宽28.5公里,淀区由143个淀泊、3700多条沟壕、12万亩芦苇主成,地貌景观以水、芦苇、蒲草、荷花为主,水体约占80%左右。荷塘渔村星罗棋布,荷花芦苇交相辉映,素有“华北明珠”、“北国江南”的美称。  相似文献   

12.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白洋淀位丁华北平原中部的河北省境内,白洋淀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大沽高程度10.5米时),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东西长39.5公里,南北宽28.5公里,淀区由143个淀泊、3700多条沟壕、12万亩芦苇主成,地貌景观以水、芦苇、蒲草、荷花为主,水体约占80%左右。荷塘渔村星罗棋布,荷花芦苇交相辉映,素有“华北明珠”、“北国江南”的美称。  相似文献   

13.
根据近几年调查研究数据和资料,概述了嘉兴市秀洲区北部湿地生态现状,分析了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以及发展湿地生态高效农业的潜力,提出五种适合当地的湿地生态保护和湿地高效生态农业结合的开发模式,即:滩地立体水生植物栽培模式、湖荡洁水型养殖模式、池塘和低洼水田生态循环型养殖模式、种养加结合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湿地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模式,以期达到湿地生态、经济和景观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欧维新  龚佳莹  叶丽芳  孙小祥 《资源科学》2010,32(11):2107-2114
湿地开发与保护矛盾的实质是人类在湿地生态经济功能利用上的冲突,湿地系统生态经济功能变化的动态评价,对协调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冲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利用生态位理论,界定了湿地功能生态经济位的内涵及其在湿地管理中的意义,构建了湿地功能评价的生态经济位评价模型,并以盐城滨海湿地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①盐城滨海湿地系统经历了生态功能不断降低甚至丧失生态服务功能、经济功能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且这种变化还在延续;②盐城滨海湿地系统在生态和经济功能上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边界,在湿地资源的利用上,不存在适宜开发的湿地功能过渡地带,表明现有的"滚动"开发模式不是以湿地功能为导向,而是更多地依据开发通达度、开发成本等其它因素;③协调湿地保护与开发矛盾,需要有科学的湿地功能区划工作来指导。  相似文献   

15.
陈龙  谢高地  鲁春霞  裴厦  张昌顺 《资源科学》2011,33(8):1475-1480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速度惊人,为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改变了水体的自然环境,水利工程不可避免的对水生生物尤其是鱼类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水利工程影响鱼类主要分为直接的阻隔作用和间接作用即水利工程引起的水体自然环境的改变,包括水文条件、气体过饱和以及水温等。本文以白洋淀为案例,通过分析近50多年来鱼类物种的变化来反应水利工程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利工程的直接阻隔作用和入淀水量的减少是白洋淀鱼类消失的重要因素。建议今后在水利工程建设时应采取相关措施,以保护鱼类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大量国内外湿地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湿地生态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以PSR模型为基础,通过选取压力、状态及响应等方面指标构建湿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可对湿地生态及其服务功能进行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7.
湿地具有生物多样性,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开发利用和湿地保护之间的利益失衡,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的生态功能也在逐渐下降,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可以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分析了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概述,并提出了我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吉林西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土地沙化、盐碱化比较严重。湿地是遏制盐碱化及沙化的重要生态屏障。吉林省西部湿地分布广泛、类型多样。由予气候及人为作用,湿地萄积萎缩,湿地储水和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生态功能退化。为保障湿地生态功能,针对湿地不同类型,提出保护和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19.
依托单位:长春地理研究所。研究方向:湿地生态结构与生态过程,湿地环境效应,湿地编目及湿地资源动态变化,代表性或独特性重要湿地生态环境评估和物种保护对策及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分类系统、演替规  相似文献   

20.
白洋淀流域气温与降水量长期变化趋势及其持续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王洁  徐宗学 《资源科学》2009,31(9):1498-1505
本文首先应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对白洋淀流域7个气象站1957年~2006年50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序列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进行显著性检验.针对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的不足,在此方法的基础上运用R/S分析方法,估算各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得到流域气温、降水量的持续性特征,并采用随机重排法对估算结果进行稳定性检验,再结合两种方法得到其未来变化趋势及其持续性.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平均气温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冬季气温贡献最大,且未来一段时间气温将呈持续上升趋势;降水量总体上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夏季降水量的下降趋势最为明显,未来一段时间降水量可能持续下降.白洋淀流域未来气候将向干热化方向发展,这可能是白洋淀"干淀"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