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大学之道——刘献君教育论丛》(以下简称《大学之道》),汇集了作者刘献君教授从事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三十余年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这三十年间,刘献君教授大体上每十年侧重于一个主题,主要在中国教育研究的三个领域影响突显:第一个十年开展大学德育研究;第二个十年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研究;第三个十年开辟和发展中国院校研究。  相似文献   

2.
据《澳洲人》高等教育版2006年2月22日报道:一项新的研究结果告诫学生不要依据大学排行榜选择大学,并指出在如何评价大学质量方面标准不一。  相似文献   

3.
《教育》2007,(17)
高青,1955年6月生,山东日照人,中共党员,研究员。1982年1月毕业于山东化工学院仪表及自动化专业,留校任教,2001年7月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历任青岛科技大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党委组织部部长,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等职。2002年7月至今,任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高青研究员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与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研究课题,在《中国高教研究》、《思想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5部。高青是山东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理论学习》刊物编委、青岛市国学学会名誉会长、山东省十届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4.
大学对学生的影响是高等教育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Alexander W.Astin在《大学里什么东西最重要:“四个关键的年份”》(修订本)中对此做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理论分析,书中作者着重探讨了学生在大学期间是如何改变和发展的,以及大学应该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5.
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博士、教授石坚平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与华南宗族问题研究。《创造祖荫——广州沥潘村两个宗族的故事》一书,是其从事相关研究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该书被列选为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资助出版的侨乡丛书,由广东人民出版社于2013年7月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6.
杨继本,1918年生,河南省郑州市人,1942年于西南联合大学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45年于中央大学研究院获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现任湖南师大教授.教育,心理研究所名誉所长、校务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社会心理学会会长。他四十多年来在大学讲授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心理卫生等课程,在汉字心理学,心理保健教育心理,社会心理学理论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成效的研究,曾根据人时汉字字形的识别特征结合字形结构特征,发明了“边角画码查字法”,提出两项汉字信息输入编码方案,发表了数十篇有价值的论文,主编《社会心理研究》一书,参加翻译出版《学校心理卫生》、《学校管理》、《条件反射研究五十年》、《课堂教育心理学》等专著。  相似文献   

7.
德育能不能测评、要不要测评、以及如何测评,这是长期以来困惑德育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三个基本问题。肖鸣政博士围绕这三个基本问题坚持研究十余年不间断,最近连续出版了《德育测评》、《德育测评的理论与技术》、《品德测评的理论与方法》三本专著,对上述三个问题作了令人信服的回答。 《德育测评》一书于1993年11月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侧重于德育测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包括德育测评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结果报告三个部分。在基本理论研究中,作者首先概括分析德育测评研究与实践的现状与存在问题,阐述德育测评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最优控制》是工程电子类自动控制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一门选修课教材,于一九八○年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是我国第一批出版的“现代控制理论”教材之一,一九八四年改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自发行以来,已被国内许多院校采用为大学高年级学生的选修教材和研究生教材,获得兄弟院校的好评,为在我国传播现代控制理论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系2004年11月经学校批准成立的一个专门从事中国农村研究的学术机构,由社会学系、法学院及我棱其他院系从事“三农”研究的专家学者组成,目前有专职研究人员近十人,兼职研究人员多人,中心主任为贺雪峰教授。中心办有三农中国网(http://www.snzg.cn),出版《三农中国》季刊和《乡村中国评论》年刊。中心主持有十多项大型研究课题,在湖北洪湖、荆门等地建有乡村建设实验基地,在全国二十余省市农村开展调研。中心强调以田野经验为基础,从学术扣公共政策两个方面推进“三农”研究。其研究风格被学界…  相似文献   

10.
朱新均 《成人教育》2012,32(6):130-132
我与叶忠海教授相识,是在2002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换届会议期间,会议选举我任会长,他任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主任.十年来,我们一起参加了中成协的重要活动,每年总要见好几次面.尤其是在编审出版《中国成人教育改革发展三十年》一书、开展《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课题研究及其总报告《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编写出版,以及编写《成人教育大辞典》期间,接触和交流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11.
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具有重要影响,如何加强高校对网络舆情的引导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此研究从高校网络舆情特征及影响入手,分析高校网络舆情演变中大学生思想动态变化的规律,探讨在舆情演变规律下如何构建高校网络舆情管控机制,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汪霞教授等撰写的《高校课程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一书从"课程结构"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大学生就业与课程结构的关系,论证了大学课程结构对大学生"可雇佣性"的影响,开拓新的就业空间与调整课程结构的关系,职业领域人才需求的变化及其对高校人才培养、课程结构调整的要求。基于研究,提出毕业生就业与高校课程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3.
如何做好新时期"90后"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摆在各高校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分析"90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探讨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深入改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调高校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伦理观。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大学教育第二课堂",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因此,在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中,如何有效引导并发挥其在思想政治伦理教育中的作用,将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和《综合幸福问卷》对南昌大学330名90后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精神信仰与幸福感显著相关,且社会信仰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幸福感。从而得出结论:社会信仰能够正向预测幸福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对提升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大热点,建设大学和谐校园文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建设适合高校自身发展的校园文化以及如何利用校园文化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其中大学生寝室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以大学生寝室为重要阵地,切实加强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已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练习课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练习课的教学方法,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为例,谈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练习课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英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负面现象不可避免地有着一定的存在空间,其对青年大学生具有着较强的"冲击力",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培养、理想信念的树立与历史使命的担当。文章立足大学生认知特点,分析社会负面现象的消极影响,从而探寻减少和避免社会负面现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和法律素质产生消极影响的积极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和谐校园建构的重点关注对象.因学业与学费、人际关系的处理、情感、就业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存在着普遍的焦虑.而与此相对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却不容乐现,新时期中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采用新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