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现代教育技术》2019,(9):13-18
"人工智能+教师教育"是教师培训未来发展的趋势。文章从目前国内外"人工智能+教师教育"应用形态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的设计思路,详细解析了其技术架构,并重点阐述了其实现路径,最后简要介绍了其构建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文章研究的意义在于将人工智能纳入了教师教育的整体发展战略规划之中,形成了一个以教师学员为中心,具有智慧、快速、精准等特点的教学环境,推动了人工智能与教师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技术》2019,(11):114-120
为深入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师教育领域的作用,文章首先通过文献搜索,得到近5年国内外已发表的研究"人工智能+教师教育"的相关论文共100篇,并分析了其标题分布和主题分布情况。随后,文章参考"2019人工智能+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五个国家学者所作12场主题报告的相关观点,结合100篇近5年国内外"人工智能+教师教育"相关论文的研究成果,从人机协同课堂、学习路径导航、智能评测、教学改进等角度,勾画出"人工智能+教师教育"的研究动态。最后,文章探讨了"人工智能+教师教育"面临的问题,以期为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师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教育"与高职旅游的结合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巨变,本文首先阐释了"人工智能+教育"的内涵及其特征,解释了"人工智能+教育"对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从学生、教师和知识积累三个层面点出了"人工智能+教育"对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的作用,最后提出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基础设施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具有"人工智能+教育"理念的教师和积极开发新课程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教育”以“共享”“创新”“协同”为理念,正引发一场“学习革命”,这场革命是深刻而可感知的。“人工智能+教育”改变了教学信息传输方式,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和学习空间,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人工智能可以模拟教师现场教学,实现知识技能的自动化测量评价,通过教育游戏和教育机器人“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首届高等院校教师教育发展论坛"于2007年11月3~4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大厦举行。该论坛是在国家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教师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办,首都师范大学教务处和《大学·研究与评价》杂志承办。论坛围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高校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两个议题展开。  相似文献   

6.
当前,世界各国以颁布政策文件的形式抢占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高地,我国于2017年颁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智能教育"的发展目标。因而,人工智能战略的制定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结构性变革的作用,具体体现在教学思维、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等方面。直面变革对职教教师能力的挑战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带来的发展机遇。通过变革职教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观念、构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职教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机制、更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职教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容体系、确立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实现新时代下职教教师教学能力创新路径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徐徐  郑秋伟 《江苏高教》2020,(5):100-104
人工智能正重构传统教育生态,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向智慧思政转型。"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在解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体力劳动的同时,也引发了主体性危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深刻把握智能时代下理论与理论思维、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行与知的关系,并通过学校、国家和社会层面的统筹规划、融通衔接、教育培养,不断审思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之道,以切实履行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担当。  相似文献   

8.
《教育艺术》2016,(4):2
由郭海燕、赵明、张立军、王嵩涛同志主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研究评审通过,已经批准立项为"十三五"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2016128)。总课题组秘书处设在首都师范大学《教育艺术》杂志社。课题组秘书处在课题组长和秘书长的领导下,承担课题组日常管理及科研服务保障工作的任务。课题组秘书处的工作人员是一个朝气蓬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有关"人工智能+教育"的研究如火如荼,在教育学界掀起了一股"人工智能热"。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具体可分为教学类、学习类和管理类,运用风险理论对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进行分析,文章发现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存在智能教育治理风险、技术风险、伦理风险以及教师职业替代风险等潜在风险。为有效规避这些教育风险,文章提出在未来教育变革中应正确认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关系,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精准治理新范式,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建构,以及培养人才适应、驾驭人工智能的关键素养。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语委重大课题"面向基础教育的阅读行动研究"课题组将与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中国教师》杂志社、《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山东城市出版传媒集团联合举办"教师阅读与基础教育"研讨会。研讨会将于2017年4月2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此次研讨会主题为"教师阅读与基础教育",下设四个分论题:"教师阅读与教师素养""教师阅读与专业发展""教师阅读与语文教育""教师阅读与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1.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发布以来,中国人工智能中小学教育工作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积极探索如何开展人工智能课程设置与教育工作。人工智能课程由于具有内容难度较大、交叉学科较多、知识更新较快等特征,对教授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认为,从事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教师只有做到定心、大心、专心、虚心和用心,才能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推向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2.
名师工作室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载体,也是培养人工智能师资的孵化基地。面向人工智能教育的名师工作室教师培养可遵循以下策略:搭建面向人工智能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构建名师工作室联合的人工智能教研共同体,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和科研活动,研制人工智能师资培训演示教具,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人工智能师资培训。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初步》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新增的选修模块,广大一线教师对此课程比较陌生,因此有必要通过专题网站提供适当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指导。本文介绍了"人工智能教育"专题网站的基本框架和栏目设计,并结合网站访问数据的分析,讨论了该类专题网站建设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4.
面向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工程教育,建立一种人工智能伦理谱系是必要的,以此阐明人工智能伦理与工程伦理、传统伦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开展人工智能伦理教育提供支持.人工智能伦理谱系围绕着"人与机"关系展开,机器"质变"是划分人工智能伦理谱系层级的根本因素.当前人工智能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不同的参与人群催生了不同类型的人工智能伦理问题.人工智能伦理谱系对未来工程教育和工程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发展"面向科技本身的人工智能伦理教育体系",探索"专业课+必修课"的新人工智能伦理课程体系,推动人工智能科技专家参与或主导编撰人工智能伦理教材,培育新型人工智能伦理教育观.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教育"正在引起教育的一场革命。本文通过展示学校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究过程,就小学阶段如何开展人工智能启蒙教育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倡导将人工智能与现有课程深度融合,建立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人工智能探究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以云计算、大数据和深度学习为核心驱动力的人工智能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它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教育”)正在不断变革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手段、丰富教育内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不断推进应用之时,围绕它的批判声也络绎不绝。究其根源而言,人工智能试图驰骋于整个教育疆域但却力不从心,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使它步履维艰。以此为根,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领域而招致的批判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人工智能+教育”系统、工具的安全性能无法保障,教育数据隐私泄露,教师主导地位沉沦。基于此,可以制定统一的“人工智能+教育”系统、工具开发与设计标准,利用区块链技术保护教育数据隐私,划定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边界,从而拨开“人工智能+教育”前行中的重重迷雾。  相似文献   

17.
随着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借助人工智能支持教学和校园管理的做法日渐普遍,也相应地引发了诸多伦理讨论。以教师的伦理价值为切入点,提出思想实验方法可作为探究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伦理困境的创新手段,选取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下典型的伦理价值冲突,对应开发了4个基于虚构场景的思想实验,通过问卷调查探究了教师的伦理价值取向,为可信赖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建议。结果表明,在角色期望方面,教师普遍希望人工智能作为教学辅助而并非直接代替他们完成教学任务;在价值排序方面,教师最担心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会引发隐私方面的风险;在价值决策方面,教师倾向于强调自主以化解准确和透明的冲突、愿意让渡部分隐私换取教育福祉,以及在自主和公平内部的平衡点上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18.
《教育艺术》2013,(7):82
"‘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FHB110067)总课题组秘书处设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教育艺术》杂志社,并得到《教育艺术》杂志社社长、著名演说家、教育家、诗人、书法家李燕杰先生,《教育艺术》杂志主编郭海燕教授的热情鼓励、关怀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教育艺术》2013,(3):81
"‘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FHB110067)总课题组秘书处设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教育艺术》杂志社,并得到《教育艺术》杂志社社长、著名演说家、教育家、诗人、书法家李燕杰先生,《教育艺术》杂志主编郭海燕教授的热情鼓励、关怀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正>李栋在《中国教育学刊》2018年第9期中撰文指出:人工智能对教师专业的替代程度,往往会由于人们对教育完整内涵与价值取向的不同认知而产生巨大的差异。如把教育的全部看作是知识的训练与授受,那么人工智能基本上能够完全取代教师的存在;而如果把教育视为一项人性教化的事业,旨在实现人的精神的健全生长、灵魂的提升净化、德性的优秀卓越,那么人工智能只能处在教育的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