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泱  张文红 《出版广角》2016,(19):12-14
互联网技术改变了出版业的基础技术,延伸了出版产业链,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单一型出版人才已经无法适应新业态的需要,更无法推动出版产业发展,出版人才培养面临的新问题亟须业界研究应对.  相似文献   

2.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深化实施的重要五年,也是我国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的关键五年.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总结"十二五"时期出版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十三五"时期如何实现出版业融合发展、向更深层次迈进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我国传统出版业步入数字化时代,出版业发展出现了传统出版和数字平台融合的发展平台,跨媒体出版、深度数字化、深度绿色化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时代下内容捕捉能力和技术商业模式对传统出版业发展带来了冲击,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融合发展,成为出版业有关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出版业网站评价原则与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版业网站是出版平台媒体形态内容建设的基础设施,它在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从目前互联网上层出不穷的出版阅读新形态来看,出版业网站建设愈来愈重要。作为新兴内容生产传播服务出版模式探索的基础平台,出版业网站自身  相似文献   

5.
呼唤建立出版业诚信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出版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经济转轨时期,出版体制的积弊、立法滞后的影响和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出版业尤其是图书出版领域和分销领域个人信用乃至企业信用的缺失,出现了"信用贫困"和"信用危机",失信行为盛行.由此而引发的问题正日益凸现,已成为影响我国出版业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同时引起了业界同仁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张姝 《传媒》2006,(11):4-6
10月13日~15日,由新闻出版总署主办、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承办的"2006中国数字出版年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在出版业面临着全方位、深层次变革的关键时刻,此次会议的召开,无疑成为出版业界共同瞩目的一场盛宴.  相似文献   

7.
梁上启  魏星 《出版科学》2013,21(1):66-69
随着三网融合的快速发展,出版业营销将从店面营销、互联网营销进一步扩展到"三网"营销(本文简称网络营销),这是未来出版业营销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三网融合下出版企业如何制订定网络营销战略规划,成为出版企业做好网络营销、实现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时代下,纸质图书生产成本高效率低,市场逐渐缩水,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对知识的快速获取,传统出版业受到社交媒介、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各类新媒体技术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传统出版业如何成功转型受到业界人士和学者的关注. “众筹”概念的引入和其在各领域的成功案例,为出版带来一丝希望.Inkshares作为国外优秀的图书众筹出版平台之一,通过对优质资源的全面整合,不仅为作者提供全流程出版服务,还通过分区特色服务和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各参与方的利益最大化.Inkshares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出版业网站是出版平台媒体形态内容建设的基础设施,它在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从目前互联网上层出不穷的出版阅读新形态来看,出版业网站建设愈来愈重要。作为新兴内容生产传播服务出版模式探索的基础平台,出版业网站自身的规划发展不仅影响着本单位,而且影响着出版业的数字化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互联网传播形式的普及,新兴的网络出版启发了人们的无限创意。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虽然以纸质媒介为代表的传统图书仍在当今的出版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网络出版势不可挡,必将成为出版业发展方向。然而,网络出版又一直让人爱恨交加,爱其方便检索、绿色环保,恨是因为众多看好其前景而积极投身其中的人并没有获得起码的收益。面对网络出版的如此现状,记者我们究竟要怎样应对?  相似文献   

11.
孟睿  丛磊 《出版广角》2021,(14):34-37
互联网时代,数据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数据交换、共享已经成为各个出版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出版业诸多信息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共享的现状,出版产业通用数据交换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的"耦合数据交换技术"架构提出了"端交换方案"通用构想.这一设计革新了系统数据接口的开发方式,弥补了出版业信息化人才匮乏、技术开发能力薄弱的不足,对出版业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谢寒 《编辑学刊》2021,(1):24-29
由"互联网+"引领的创新时代,对出版业造成了冲击,出版业要获得更加健康长远的发展,加快创新成为必然的选项.面对传统出版模式的局限和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探索适应市场的的改革之路,以期促进出版业高质量的永续发展.文章运用文献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立足出版业大环境,对四川出版现状进行了归纳,剖析存在的问题,运用融合理论,探讨创新发展之路.研究分析表明,基于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改革经验,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只要举措得当,积极创新,融合发展对振兴四川出版业是有益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二者加速融合的趋势,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产业转轨的机遇,手机出版作为继报纸、期刊、图书、互联网出版之后的一种全新出版形态,引起人们的关注.易观国际(Enfodesk)产业数据库<中国手机应用市场用户调研报告2009>显示,手机阅读已成为继手机游戏之后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最多的手机应用业务,用户使用占比达到58%.目前,手机出版因其拥有的庞大用户基量、成熟收费模式等而令业界侧目.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与出版相结合,"互联网+出版"是出版业的新方向。本文在剖析了互联网对现有三大类图书(即大众类图书、专业类图书、教育类图书)的冲击后,分析了"互联网+出版"的优势,对现有三大类图书的出版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指出目前"互联网+出版"与传统出版可互相补充,推动出版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数字出版已成大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在全球普及,出版业从介质的更新、流程的再造,到内容的管理、阅读方式的改变,数字化已经渗透到出版业的每一个环节中.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业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延伸和扩展,这不仅丰富了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而且也改变了传统出版物的生产方式和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16.
蔺红英 《传媒》2015,(15):58-60
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深刻地改变了媒介市场的内在结构和总体格局,并引发了媒介革命.新旧媒体在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媒介融合日益成为当下传统媒体产业发展的一种战略思想.网络、手机、IPTV、微博、微信……媒介融合越来越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焦点.面对上述大趋势,出版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之变局,如何将互联网思维植入传统出版行业的各个环节,实现由出版业牵头的跨媒介融合,从而推动转型升级,是每位出版人亟需考虑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传媒产业,出版业正面临着来自互联网传播的强烈冲击。基于编辑把关、纸本印刷、书店贩售和出版社主体的传统出版体系越来越难以适应数字时代的商业环境与知识需求,这一落差使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全球性挑战。面对颠覆性的互联网传播,出版业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应对思路。一种是坚持传统出版思维,强调"出版为体,互联网技术为用",试图以各种不同方式来"数字化"成型于19世纪的传统出版模式;另一种思路则质疑传统出版模式和核心价值在互联网环境中的适用性。任翔《移动互联时代出版核心价值的颠覆与重构》一文围  相似文献   

18.
于文 《出版科学》2018,26(2):127-128
"数字出版"从概念的提出到今日之欣欣向荣已近20年.这是短暂的20年,我们依然还只处于互联网的孩提时代,数字出版的未来必将远超今日之想象.但也是日新月异的20年,工业时代出版业整齐划一的产品形态、商业模式和行业边界坍塌了,数字出版的全貌却始终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概念不断地裂变和滋长.就像"互联网"快速迭代使"焦虑感"成为互联网从业者的集体心态一样,对数字出版的"理论焦虑"也长期困扰着出版学界和业界.尽管数字出版及其商业模式的理论众说纷纭,但因为视野和立场的不同,许多研究依然有盲人摸象之感.浙江大学陈洁副教授新作《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研究》则不失为缓解理论焦虑的一剂良方.全书丰富、立体而清晰地勾勒出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的文化逻辑、多重面孔及其关系结构与路线图,是一部兼具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的佳作.  相似文献   

19.
<正>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曾明确指出:传统出版业界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出版产业,整体由数字化、网络化方面改变出版业。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具有新时代"748"工程的地位。"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报纸出版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都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到了空前的战略高度,为报纸  相似文献   

20.
刘永坚  吴婷  白立华  施其明 《传媒》2021,(9):78-80,82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变革,加强新型互联网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国出版业数据化、智能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立足"新基建"的时代背景,分别从政治、经济、技术和服务导向探讨了出版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以"出版新基建"为契机,构建符合出版业未来发展的新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制订新准则,以期为推动我国出版业转型升级提供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