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与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言 《中国德育》2008,(10):8-12
我童年最大的痛苦就是没有书读,而现在最大的痛苦就是书太多读不过来。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当书越多的时候,实际上人读书的热情就越淡薄;当书越少或者找不到书读的时候,人渴望读书的热情就会越高。在这里,主要讲一下我读书的经历以及阅读对于创作以及人生的影响,希望同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2.
<正>我童年最大的痛苦是没有书读,而现在最大的痛苦是书太多读不过来。我总结出一条经验:书越多,实际上人读书的热情就越薄;书越少或者找不到书读的时候,人读书的热情就会越高。在这里,主要讲一下我读书的经历以及阅读对于创作以及人生的影响,希望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3.
我一直觉得文字是个奇妙的东西,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气息。对于读者来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也许正是因为读书像在与作者面对面,我一直相信看到喜欢的书就是因为文字的灵气与我们有缘。相信每个人都有被一段文字打动心弦的时候,当看到《范进中举》之后,我去买了《儒林外史》。  相似文献   

4.
正我也曾经体验过读书的乐趣,那是我童年的时候。书很少,好不容易借到一本就如获至宝。家长反对我读这些没用的"闲书",牛羊等待着我去放牧它们,我躲起来,不顾后果,用最快的速度阅读,匆匆忙忙,充满犯罪般的感觉,既紧张又刺激。——莫言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任何一个作家,都是先当读者再成为作家。作家莫言在青少年时期酷爱读书,虽然条件艰苦,但他总能想方设法读到自己喜爱的书籍。这奠定了他的文学功底,最终使他成  相似文献   

5.
蓦然回首,书一直陪伴着我,我读书的记忆简单却很深刻。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偶然从同学那里借来一本《儿童文学》,由此开启了我的阅读之门。捧着书,爱不释手,深深陶醉。12岁那年的暑假,中考过后,我有了最长的自由阅读时间,对书的渴望似乎是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爷爷的《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译林》等都被我借来阅读。开始,我看书只是看热闹,粗粗地读,囫囵吞枣,不认识的字就一带而过,不问也不去查字典,书中的情节至今早已成为一片模糊,但阅读的画卷已经展开。  相似文献   

6.
崔卫平 《教师博览》2012,(12):46-48
一女儿闹闹从什么时候开始阅读的?三四岁吧。一上来她就先读我收藏的书:《人性论》《存在与时间》《艺术与幻觉》,总之,我书桌上有什么她就读什么。当然,我读书里面的内容,她仅仅读封面。我的学生问她:"闹闹,你妈妈爱读什么书?""《野天鹅在行动》。"她毫不迟疑地说。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刻印仵他的意识里。”可见,激活学生的阅读欲望非常重要。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阅读主动性与积极性,我认为一定要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快乐地读书。让书伴着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夜读的况味     
对于识字的人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读书。宋人尤袤有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可谓得读书之真意。对于读书人来说,最好的读书时光莫过于夜读。“青灯有味是儿时”是南宋大读人陆放翁追念儿时对灯读书的况味,千载读之仍然觉得亲切温馨。记得自己在少年时常常喜欢趴在被窝里看书,那时最喜欢的一本书是《西游记》,其瑰丽的神话故事让我浮想联翩,梦中常常与书中的人物相遇。上学时读到冰心女士的《寄小读者》,其中一文中说过:“夜渐长了,正是读书的好时候。愿隔着地球,和你们一同勉励着在…  相似文献   

9.
夜读的况味     
对于识字的人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读书。宋人尤袤有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可谓得读书之真意。可惜后来人的读书观念渐渐起了变化。读书被当作一项功利性的手段而存在。  相似文献   

10.
阅读对学生学好语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帮助学生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课上课下多关注学生平时读什么,常问问他们读什么书,提高学生的读书热情。对于班上爱读书、读书最多的学生应该多加表扬。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领袖的读书无禁区没人能统计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逄先知。毛泽东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刁钻"甚至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传》当政治书看,把《红楼梦》当历史书看。  相似文献   

12.
董旭午 《教书育人》2014,(11):79-79
董老师,有个问题一直在我心里纠结着,都有几个月了,就是“我们读书到底是为了啥”?这个问题搞得我越来越郁闷,这几天我甚至都不想继续上学了。我们现在读《优秀作文选》,就是为了模仿人家写作文得高分,有的同学干脆就去抄袭;我们读《青年文摘》《文摘周报》等,也就是为了摘抄一些写作素材,而真到了写作文时还大多用不上;我们读《文学名著阅读指导》也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时的那几道文学名著题,结果常常是背了不少,考试时就考那么一点点。总之,我们现在不管读点什么书,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你常说“读书是有大用的”,难道读书就是为了这样用吗?董老师,我真的很想不通啊!我常想:如果读书就仅仅为了这样用,我宁可不再读书了。董老师,真的很希望在你那里得到个令我心服的答案。你能帮我摆脱这郁闷吗。  相似文献   

13.
如果你要我回忆,这些年阅读的愉快经历,我要告诉你,有这样一本书,我第一次拿起,读下去的时候感觉到开心,以后当我每一次再读的时候,我依然开心,甚至会更开心。这本奇妙的书就是《欢乐英雄》。你可以说它像光,可它不会转瞬即逝;你可以说它像水,可它不会干涸。  相似文献   

14.
一、缘起语文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阔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牵,的书。”当学生对书籍产生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的时候,当读书已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他们也就获得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一生读什么书,往往是他生命轨迹和思想轨迹的反映。作家巴金的读书生活更是如此。巴金一生书,一生读书,而书是读书的丰硕的结果。对于他来说,读书的过程又是思索生活和认识生活的过程。读与思,让巴金的思想得以发展,情感得以升华。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16.
于永正 《青年教师》2009,(11):19-20
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题目叫《感谢书》。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这个人读书喜欢想自己。我是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读书的。如果读书不与自己、与工作联系起来,学而不用,对我来说,读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读书同时读自己。  相似文献   

17.
陈瑛 《考试周刊》2010,(22):52-53
朱永新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能帮助儿童在畅游书的海洋时认识人性,领悟人类高贵的感情和高尚的道德。所以,一个人的童年是需要阅读,需要故事,需要文学的陪伴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相似文献   

18.
新教育的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曾反复强调:"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在我看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阅读。对于学生来说,这句话更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相似文献   

19.
卓嘎 《西藏教育》2008,(11):35-36
好读书就是自主阅读。教学生好读书就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读好书就是在好读书的前提下,选择健康向上的书读。那么作为教师,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呢?  相似文献   

20.
把书读活     
少年朋友,你们知道吗?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把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把我为书所用,这个人顶多也就是个长着两只脚的书橱。应当说,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这样,读书才算读到家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