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我国男子排球的竞技成绩不尽如意,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储备匮乏,人才梯队出现断层,培养质量不高成为阻碍我国排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将参加“2015年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训练营(男子组P的19支运动队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作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我国男排高水平后备队伍的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男排高水平后备队伍的教练员以初中级职称的教练员为主,拥有丰富执教经验的教练员占比较少,教练员参加岗位培训的情况并不乐观;训练计划的制定有较好的灵活性、时效性和科学性;运动员参赛场数严重不足;经费投入一般,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排球后备人才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东省9地市体校排球队和38所排球传统项目学校及有关部门的调查发现:山东省排球后备人才的储备总量不足,但参训人数有上升趋势;后备人才的储备主要集中在淄博、潍坊、济南排球项目优势地区;教练员年龄结构合理,但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性别结构不太合理。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依据竞技体育现状、区域优势,结合高校特点,进行云南高校竞技体育项目布局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主要结果和结论:云南高校竞技体育存在具有招生资格的学校少、布局项目单一、项目布局与后备人才储备脱节等问题.建议:云南高校竞技体育持续发展必须加快人才培养的改革,扩大高水平运动员的招收比例和规模,有效实施优势特色运动项目的布局与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法等对全运会排球比赛项目设置进行调研。主要结论:当前全运会青少年组别排球比赛的设立有利于各省市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但只设一个青少年组别比赛将造成排球后备人才的浪费,过多的奖牌数量是一柄双刃剑,成年组的设置则对运动员的转会及流动有消极影响。建议:全运会排球项目设置调整应与其他全国性排球竞赛改革联动;逐步取消成年组排球比赛,只设置23岁以下和21岁以下两个青少年组别的排球比赛,适当减少奖牌数量。  相似文献   

5.
我国青少年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培训基地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许益芳 《体育科学》2005,25(1):20-25
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对全国 15所青少年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培训基地的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培训基地教练员队伍的构建、培训基地资金投入状况、培训基地的办学模式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总结培训基地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为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6.
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对我省11所青少年高水平排球试点校、布点校培训基地的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教练员队伍的构建、资金投入状况、办学模式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总结各代表队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我省竞技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市场交流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市场学、社会学等理论,从实地调查着手对上海市竞技排球部分二线、三线运动员的交流现状,交流动机、择业意向及后备人才参与市场交流的态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针对上海市竞技排球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在政府宏观调控前提下,排球后备人才从半市场交流逐步向市场交流 过渡、最终实现人才流动和配置以市场为基础的目标模式,为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竞技排球或其它体育项目后备人才的交流提供相关参照。  相似文献   

8.
中国排球运动管理中心2003年全国首次命名的15所青少年排球后备人才培养训练基地,目前共有男子运动员273人。通过对这些青少年运动员的数量、年龄层次、运动年限和排球运动员主要6项身体素质的测试结果等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不缺乏青少年排球后备人才的生源,排球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已初见端倪并正在不断地完善。但是,这批后备力量的基本功不是很扎实,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竞技能力的结构不相同。所以在组建集训队伍和后续训练时应从排球项目的特征和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做好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拔工作从排球项目…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80年代的"五连冠",到2004年获得奥运会冠军,再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得第3名,中国女排经历了20年的起伏。自1996年中国排球联赛步入职业化以来,比赛竞争日益激烈,观赏性大大提高,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竞技排球运动的良性发展。后备运动员的培养,对竞技排球运动的发展起着主体和核心作用。我国竞技排球要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后备人才的培养不容忽视。本文以上海市虹口区少体校2002-2010年排球专项52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  相似文献   

10.
刘献国  韩勤英  葛春林 《体育科学》2003,23(4):F003-F003
实施奥运战略,实现我国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后备人才培养是关键.运用文献法、社会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影响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进行社会学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