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巧记系动词     
系动词亦称连系动词(Link Verb),它将主语和表语连接起来,形成“主系表”结构表示主语身份、性质、状态。系动词后须跟表语。因此,学好“主系表”结构的关键在于记住系动词,初中常见系动词可用一句话归纳:“三变四起来好像是感觉”。  相似文献   

2.
“中动结构”(“MiddleConstruction”)是英汉语言中一种特殊的句型.它通过“中动词”的巧妙的运用实现了动词从表动作到表状态的变化,赋予了语言运用更多的涵义.不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该动词的用法又有着细微的差别.本文拟从语义特点、属性、条件、形成等方面分别对英汉中的中动词作一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包含“真谓宾动词+疑问句形式宾语”的句子,具有多种表达功能,既可以表疑问语气,又可以表非疑问语气,还可以兼表疑问和非疑问两种语气。具有不同表达功能的“真谓宾动词+疑问句形式宾语”,从描写的角度看,主语位置上人称代词的实际指称存在差别;其宾语的指称、陈述性质存在对应分化现象。表达功能不同,对动词的选择也不同,这在重叠特征上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4.
“开开(门)”不一定是动词重叠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开(门)”从形式上看既可能是表动作时间短暂的动词重叠式,也可能是表把门打开了的动补式。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在动词重叠“从型”中所举的《元曲选》“我开开这门”一例,从语境和全书的使用来看,应是动补式,而不是动词重叠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动词有无行为内在界限的意义,把动词分为持续动词和瞬间动词二种,初步探讨了这两类动词在一般式与进行式,现在完成时,till/until结构等语法项目中的用法,对于正确理解“进行式表达将来情况”,“完成时态中的动词与时间状语的搭配”等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长阳方言属西南官话。长阳方言没有表短时和尝试的动词重叠“VV”和“V一V”,因为动词重叠式“VV”在该方言中用以构成表持续状态的“VV生”格式。长阳方言中,动词的AABB式重叠全为无基式重叠。  相似文献   

7.
《诗经》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动词重叠,一些重叠形式如“采采”、“处处”、“言言”、“语语”、“宿宿、信信”等,都不是动词重叠.《诗经》中的表动态状貌持续的重叠合成词,应该和汉魏时期表“持续反复”义的动词重叠有某种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情态动词must,can/could,may/might,should,oughtto在表“可能性”时的用法及区别。  相似文献   

9.
李建高 《初中生》2008,(1):112-114
系动词也称连系动词,它是动词的一种,本身有一定的词义,但在句子中不能独立作谓语,须与后面的表语一起构成“系表结构”。单纯的系动词并不多,大多数由实义动词转化而来。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王倩 《语文知识》2008,(4):58-61
文章总结了前人关于动词时量分类的类型,并从动量的角度出发,以动量词为标准,把单音节动词分为“定量动词”、“反复动词”、“累计动词”、“过程动词”、“强持续动词”、“状态动词”和“无量动词”。指出了各类动词动量上的特点和语义特征,并且归纳出了单音节动词从有界到无界,从典型到非典型,动量由强到弱的连续统。  相似文献   

11.
当问到英语中表“给”的动词时,同学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到give一词。事实上,中学英语课本中除了give以外,还有许多表示“给”这个意思的动词,归纳起来有afford,award,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汉语中表“倒仆”义的主要动词的考察,考察了它们由古到今的演变过程。先秦时期表“倒仆”义的词繁复多样,其中“颠”的使用率稍高;战国末期开始活跃的“僵”和“仆”,进入两汉成为表“倒仆”义动词的常用词;汉代出现的“倒”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使用频率激增,替代“僵”和“仆”成为表“倒仆”义的主导词。这样的情况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相似文献   

13.
对《“啄雌鸽杀”的“杀”是表结果的不及物动词吗?》中的一些解释提出疑问,经论证认为“啄雌鸽杀”是“隔开”型动补结构,“杀”是表“死亡”结果的不及物动词,并就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很+不V”中动词的考察,发现该格式具有较浓的口语色彩;同时,动词的情感意义也决定了它能否进入该格式,在心理动词中,只有表愉快等积极意义的词才可以进入“很+不V”中。  相似文献   

15.
until可用作介词或连词,意为“到……时候为止”、“到……时候才”或“在……时候以前不”。什么情况下表达什么意思,关键要看(主)句中的谓语动词是终止性动词还是延续性动词。  相似文献   

16.
“VV”、“V一下”、“V一会儿”是动词的广义形态变化,章主要讨论它们与动词的选用关系:(1)除少数心理词外,只有动作动词能出现的三种格式中;(2)在动作动词中,只有持续动词能出现在三种格式中;(3)在持续动词中,一般持续动词和短持续动词可以出现在三种格式中,长持续动词具有积极意义的才能进入三种格式中。  相似文献   

17.
“为”字被动式产生于战国晚期,表被动的介词“为”由“成为”义的动词“为”语法化而来。在述宾结构“为NN”“为N”结构中,N为名动兼类词,上古汉语名动兼类词的分化使“为NN”“为N”中的N演变为动词,促使“为”由动词语法化为表被动的介词,“为NN”“为N”则由述宾结构演变为“为NV”“为V”被动式。  相似文献   

18.
狭义“有”字句和方言“有”字句是有内在联系的,它们中的“有”都统一在表“存在”的本义下,分别表示事物、性状、事件的存在。“有”字的词性是动态的,根据后接成分从名词到名动词到谓词的不同,而呈现出一个由动词到准谓宾动词再到副词性确认标记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动词“be”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词,它具有与其它动词不同的特殊的变化形式,并且在英语中用得非常广泛。“be”动词特殊的八种变化形式决定了它特殊的语法作用。be用作助动词,be用作半助动词,be用作联系动词以及be用作实意动词四个方面不同的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20.
《敦煌变文》的词汇很有特点,对于构建科学而系统的汉语词汇史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择取其中表“抛弃”义的五个动词加以探讨,通过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类动词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两个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