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家广电总局将2005年定为“农村服务年”,要求村村通广播和电视是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对广播电视行业来说,这一要求既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具体要求,也是发展壮大对农产业经营的机遇。如何有效地调动60%多的农村人口受众群,盘活农村广电市场?笔者在几年实践的基础上,从破解广播有效覆盖难和频率定位难两个方面,提出广播服务农村的新构想。深入探索有效覆盖途径是实现广播“村村通”的关键广播的覆盖率不等于到达率。广播“村村通”必须解决好覆盖率与到达率的关系,要以到达率来衡量广播“村村通”建设水平,衡量广播服务农村的…  相似文献   

2.
发展农村广播电视是一项台民意,顺民心的重要工作。扩大广播电视有效覆盖,实现“村村通广播电现”也是事关我国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巨大发展战略。为了加快峡江县村村通广播电视的建设步伐,峡江县委、具政府把“村村通广播电现”建设当作一项重要日常工作来抓,专门成立了峡江县“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分别由一名副书记和副县长兼任。为了确保“村村通广播电视”任务的完成,会年4月21日县委县政府又印发了峡江昌“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实施方案。将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并要求乡镇也要成立“村村通广播冉视”工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通过实施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等,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广播影视覆盖有了明显的改观,农村广播影视综合覆盖率大大提高,切实解决了相当大一部分农村人口听广播看电影看电视难的问题。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人口分散,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广大农村依然还有八九千万农民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已经覆盖的地方收听收看的质量效果和节目套数较城市还差得很远。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我国部分农村地区收听不到广播、收看不到电视的突出问题,国家广电总局1998年开始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使全国已通电的行政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大大提高了我国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村村通”工程运行良好,但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返盲”现象。我国至今仍有近48万个自然村、8000多万人口看不到电视、听不到广播。进一步巩固“村村通”工作的成果,解决一些地方的“返盲”问题,是“村村通”目前工作的重点。为此,2004年7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转发了国家广电总局、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巩固和推进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抓紧贯彻落实。本期特稿栏目刊发的《重谈广播问题》和《杨部长的广播情》两篇文章,既反映了一些地方“返盲”的现状;同时,浙江省金华市解决广播覆盖的事实也说明,只有像该市委宣传部长杨守春那样,对开辟农村广播阵地想方设法,真抓实干,才能进一步巩固“村村通”工程的成果,才能让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5.
地处我国西南边境的广西靖西县多年来坚持发展广播,特别是近几年,“村村通工程”实施以来,有线广播和无线广播覆盖大面积提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和本县广播站节目三套广播节目基本覆盖全县农村,为“三个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宣传服务条件。  相似文献   

6.
在今年年初的全国广播影视厅局长会议上,总局党组提出了在本世纪末基本实现全国行政村“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和要求。在7月份召开的厅局长座谈会上又强调了这个问题。召开这次现场会是为了进一步推动“村村通”这项工作的落实。今天,我就下面三个问题讲点意见:一、实现“村村通”,最重要的是解决认识问题我们反复强调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重点,是扩大有效覆盖和实际入户;覆盖的重点地区是农村,特别是老少边贫地区;覆盖的重点节目是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节目。在今年年初的厅局长会议上,党组提出并经过大家充分讨论,确定了在本世纪…  相似文献   

7.
在人民广播事业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建60周年之际,江泽民总书记为人民广播亲致祝贺并作出了重要批示,殷切希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全国广播系统继续办好广播,让党和国家的声音进入千家万户,让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 国家广电总局把“村村通广播电视”作为提高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率的重点工作,抓住了解决覆盖问题的关键。1998年以来,经过近三年的艰苦努力,“村村通”工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已通电行政村“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从而使党和国家的声音更多地进入了千家万户。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固本强国的基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党中央和江泽民总书记把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做好对农宣传工作,广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广播信息量大,覆盖面  相似文献   

8.
如何推进乡村有线电视,是广播电视业界乃至地方党委政府关注的焦点之一。江苏东部的如东县,在成功推进农村有线电视发展、实现“村村通”工程的基础上,统筹发展,推动有线网络与无线覆盖齐头并进,实现广播与电视的协调发展,带动农村广播电视的数字化进程,走出了一条从“村村通”到“户户通”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召开以后,各级党政组织和广播电视部门加快了“村村通广播”的建设步伐,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农村广播网络建设几起几落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建设农网难,巩固和发展农网更难。解决这个难题的“钥匙”是:务必重视村村通广播的组织管理、政策落实和队伍建设的三大问题。——组织管理:这是巩固和发展农村广播网络的根本保证。目前大多数地方舍得花钱,舍得花力气办广播,一是由于党中央作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必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二是已经认识到办广播的重要性并尝到了办广播的甜头…  相似文献   

10.
“书记的嘴,主任的腿”这是南城县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对有线广播的作用的由衷称赞。由此,笔者联想到,在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的工作中,固然应该重视调频广播、广播与电视共缆传输等先进的传输手段的椎广运用,但也不应该忽视现有有线广播的巩固和适度发展。尤其是在行政村一级,建设村广播室和小面积有线广播仍然十分必要。这也与电视不能取代广播一样,调频广播不能取代有线广播。因此,在事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上,不仅要考虑如何扩大广播信号的有效覆盖问题,还要考虑到怎样使农村广播发挥更大作用的问题。六、七十年代是我省农村有线广播发…  相似文献   

11.
媒体扫描     
解读"农村服务年"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朱虹在《建立农村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电影产业》中指出:实施农村服务年,就是要紧紧围绕建立健全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结合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的建设,大力提高农村广播影视人口有效覆盖率,大力提高农村广播影视覆盖的质量和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享受好基本的广播影视服务。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巩固已有的覆盖成果,全面有效遏制村村通萎缩现象。二是扩大覆盖面,今年年底将基本实现新通电行政村和5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新解决3000万农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的问题。三是提高节目收听收看质量,增加节目套数,使农村通广播电视的地方能收听收看到3至5套广播节目。8套电视节目;进一步改进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四是从经费、机构、人员、技术等方面入手,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长期有效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罗庆恩  胡云 《声屏世界》2005,(12):21-22
2005年是广电总局确定的“农村服务年”.按照总局要求.实施“农村眼务年”要紧紧围绕建立健全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结合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的建设.大力提高农村广播影视人口有效覆盖率,大力提高农村广播影视覆盖率的质量和承平.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享受到、享受好基本的广播影视服务.让党和政府的声音更快、更好地传入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13.
罗庆恩 《中国广播》2005,(12):17-19
今年是广电总局确定的“农村服务年”,按照总局要求,实施“农村服务年”,总的是要紧紧围绕建立健全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结合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的建设,大力提高农村广播影视人口有效覆盖率,大力提高农村广播影视覆盖率的质量和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享受到、享受好基本的广播影视服务,让党和政府的声音更快、  相似文献   

14.
高华 《记者摇篮》2012,(7):28-29
基层的广播电台在新时期如何向当地农民提供所需要的内容服务是摆在农村广播频率面前的一道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立足鞍山市对农广播现状,总结几年来的实践经验,从破解广播有效覆盖难、加强节目联合、找准频率定位等3个方面探索新时期对农村广播的发展,希望有助于在构建和谐新农村中更好地发挥广播媒  相似文献   

15.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十一五”期间广播电视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工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作为广播人,我们一直关注着村村通工程中广播的发展,村村通中广播的喜与忧也一直是各地广播人谈论和关注的话题。为此,中国广播杂志特邀请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和浙江、贵州、河南、陕西、北京五个省市广播电视局“村村通”工程的负责同志撰文,请他们介绍各自省市村村通工程中广播的生存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立即行动起来,“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媒体报道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广播是在农村有巨大影响力的传播媒体,为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贡献力量责无旁贷。近几年,由于“村村通工程”和“西新工程”的实施,对农村广播覆盖大大加强,但是仍有一些地方,特别是边远山区收听状况欠佳,亟待改进;广播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以求更适合农民口味,对各台来说都是无止境的。本期《特别策划》邀请新疆台、河南台农村广播负责人和几位县台(局)同行撰文,从不同角度谈当地加强农村广播的做法以及存在问题,希望能引起读者关注,促进农村广播更好地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长久以来,人们更多地把农村应急广播体系研究放在“应急”“防控”上,而较少关注其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本文以“村村通”大喇叭为研究切入点,以安徽省明光市A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和文献分析等方法,针对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在基层治理中的角色和功效进行重点研究,同时指出当下农村应急广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促进农村应急广播体系的完善,让“村村通”大喇叭更好地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和谐文化,必须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正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民心工程。宜春市目前广播电视信号已覆盖了绝大多数农村地区,但是广播与电视这两大媒体的发展却呈现两极分化走势,电视蓬勃发展,广播日渐衰落,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作为农村发展的主体力量——农民,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就地方广播如何更好地为"三农"服务进行了初步探讨。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那么,作为党的舆论工具,作为最接近农村农民,最有接地气优势的地方广播如何发挥好喉舌功能,在服务新农村建设,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有所作为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搞好"通道"工程,抓好地方广播的村村通全覆盖工作广播覆盖好比交通事业,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20.
远征 《声屏世界》2007,(11):20-21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1998年开始实施该项工程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市直各有关部门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团结协作,艰苦奋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已解决了二十多万农村人口看电视、听广播的问题。与此同时,全市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2006年底,全市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4%和94.26%,分别比1998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和8.26个百分点,为繁荣当地农村文化、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景德镇市广播电视局由此被评为全省先进集体,5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被评为优良工程。在实施景德镇市“村村通”工程建设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