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教材借助长方体模型,观察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讨论得出两个平面位置关系的分类标准,然后根据两个平面公共点的分布情况归纳出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学生对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并不陌生,早在学习"棱台"定义时,对两平面互相平行有所了解.教学时可结合平面互相平行定义,回顾棱柱、棱台、圆柱、圆台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张成华 《黑河教育》2009,(4):47-47,5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A版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是在学生已掌握了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对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的进一步研究.也是在学习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基础上对空间两个平面所成角进行的研究,是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也是研究空间两个平面位置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高考命题趋向数学科《考试大纲》要求考生: ①掌握平面基本性质、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特别是平行和垂直关系)以及它们所成的角与距离的概念; ②能运用上述概念以及有关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两个平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的性质与判定,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是有级别区分的。前人关于语法单位有“一级说”、“三级说”、“四级说”、“五级说”、“六级说”等。如果站在结构主义语法学的立场上看问题。那么,把语法单位确定为五级(不同于前人的“五级说”)是比较合理的,完善的。这五级是:语素、语素组、词、短语、句子。五级语法单位可分为三个平面:语素和语素组为第一个平面;词和短语为第二个平面;句子为第三个平面。每个平面到上一层平面都是质变关系;而一个平面内部的两个级别中,下一个级别到上一个级别则是量变关系。语法单位是由三个平面与两种关系组成的一个层级体系。  相似文献   

5.
射影平面的结构与整体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给出射影平面的几个不同但是互相联系的模型 ,借以揭示射影平面的结构 ,想象射影平面的整体形状 ,并通过射影平面与莫比乌斯带的关系来了解射影平面的一个整体性质———单侧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认真分析二维平面上的卡诺图的对称性和相邻性的关系后发现,改变平面卡诺图的结构,将一个平面卡诺图划分为两个或多个较简单的卡诺图平面,使平面上的卡诺图立体化,并重新规定它的对称性和相邻性,使得每一个小格的相邻域不变,格与格之间的相邻关系不变.并使这种关系更加直观.基于这种考虑,形成了本文所论述的主体卡诺图及相应的化简逻辑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球面反射与平面反射是n维欧氏空间中两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变换,研究它们的重点在于对其所具特性的分析,包括对平面反射、球面反射各自特性的分析,平面反射、球面反射相互之间关系的分析以及平面反射与欧氏等距映射之间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使数与形有机结合的纽带,要学好平面直角坐标系,必须学好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弄清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点与点之间的关系,点与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等。下面和同学们谈谈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衣型柱面的建立主要通过制作最小柱面围、获取人体模型最小柱面围、制作衣型柱面三个步骤完成。以所建立的衣型柱面为参照,通过实验,数据求证和检测,有助于理清衣型柱面立体余缺到平面省道的转化关系,即余缺空间方位与省道平面位置的对应关系、余缺空间与平面省道大小比例的对应关系和余缺空间与平面省道形状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第一章 直线和平面一、知识要点(一 )空间元素位置关系空间元素间的位置关系平面 ( 3个公理 ,3个推论 )两直线间位置关系相交直线 斜交垂直平行直线异面直线线面间的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 斜交垂直直线和平面平行两平面间的位置关系 相交 斜交垂直平行(二 )平行、垂直位置关系的转化(三 )空间元素间的数量关系1 四种角( 1 )相交直线所成的角———α∈ ( 0 ,π2 ] ( 2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 3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斜线与其在平面内射影所成的角 ( 4)二面角———用平面角来度量 2 八…  相似文献   

11.
离差在点面间位置关系的判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运用离差判断点与两相交平面间位置关系的基础上,将其推广至判断点与三相交平面间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2.
平均值不等式在直角坐标平面上的几何模型,和谐地集中了四个平均值的几何关系。而与上述平均值相关联的某些最值问题,在直角坐标平面上可以得到清晰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几何解释。  相似文献   

13.
生产关系分为基础层次、运行层次和体制层次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生产关系的内部矛盾.生产关系基础层次的性质对生产关系运行层次和体制层次的形式具有决定作用,生产关系运行层次和体制层次的形式对生产关系基础层次具有反作用.生产力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是通过生产关系三个层次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生产关系运行层次为生产力作用于生产关系的输入部,生产关系体制层次为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输出部.生产力通过生产关系运行层次影响生产关系运行层次和体制层次形式的变化,生产关系运行层次和体制层次形式变化中的超前变异是对生产关系基础层次的部分否定,这种否定达到了极限,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14.
本提出一种新的能快速从2幅投影图像中自动检测平面的方法.首先通过引入互相关对Scatt特征点匹配结果作后处理得到可靠的点点匹配,然后根据2幅图片间特征分布的近似不变性从特征点匹配得到特征线匹配,继而将特征点按照与特征线的几何关系进行分组,作为初始集合估计平面单应矩阵,将特征点按所属平面分组.此方法能有效地避免随机的全局搜索.此方法尤其适于人造场景的平面检测问题.实验表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传统观点认为审美联觉中感觉之间转换是单向的,而事实上,从审美联觉产生的生理机制、心理基础和美学情趣等看,感觉之间的转换有立体的、多角度的、多层面的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郑茂刚 《培训与研究》2007,24(8):99-101
在国家与农村关系的制度框架下,从政府与乡村社会两个层面和"官治"与"自治"两条主线考察,中国乡村治理的演进呈现出一条自治化(县政乡治)——行政化(乡政治理)——行政化与自治化并行(乡政村治)的变迁轨迹。中国乡村治理的演进逻辑影响深远,以至我们改善乡村治理的任何努力都不可能脱离"乡土中国"熟人社会抑或半熟人社会这一历史基础及其演变,都不能不重视乡村治理单一行政化的近代特征及其教训,都不能不肯定村民自治这一具有民主价值的当代元素。  相似文献   

18.
对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临界速度进行了讨论,并对没有支撑物的物体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有支撑物的物体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特殊条件下的物体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分别进行了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
用计算机代数方法,研究了两个二次曲面的光滑拼接,给出了应用中国剩余定理得到的在两个截面平行的条件下的三次拼接曲面,并且由此得到的拼接曲面还满足超限插值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