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论是劳动价值论还是边际效用论,都承认商品中所凝结和耗费的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是使用价值产生的源泉和实体。二者的分歧,直接说来,在于劳动、资本和土地是不是交换价值的源泉和实体;根本说来,在于使用价值是不是交换价值的源泉和实体;最终说来,在于价值反论能否成立。边际效用论证明价值反论不能成立。因为边际效用论发现,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随着该商品的增多而递减,因而使用价值便随着该商品的增多而递减。因此,钻石交换价值大,决不是因其效用和使用价值小;恰恰相反,钻石交换价值大,只是因其数量小,因而边际效用大,从而使用价值大。水交换价值小,决不是因其效用大,而是因其数量多,因而边际效用小,从而使用价值小。因此,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大小成正比,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产生的源泉和存在的实体。这样一来,商品中所凝结和耗费的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便是交换价值的源泉和实体:它们是使用价值的直接源泉和直接实体,是交换价值的间接源泉和间接实体。马克思和古典经济学派误以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说到底,就是因为他们被价值反论所惑,误以为使用价值往往与交换价值成反比,因而不可能是交换价值的源泉和实体,不可能用使用价值来解释交换价值。这样一来,使用价值的源泉和实体——劳动、资本和土地——也就不可能是交换价值的源泉、实体了;否则,交换价值怎么能够与使用价值的大小相反呢?那么,交换价值和价值的源泉、实体是什么?只有劳动: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确实,如果劳动是创造交换价值或价值的唯一源泉,那么,价值或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往往相反就可以理解了。  相似文献   

2.
边际效用论无疑是一种划时代的经济理论。这种理论的最直接的意义,乃在于科学地破解了困惑经济学家两千余年的"价值反论"。因为边际效用论发现,单位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边际效用,是商品的最后单位增量的效用;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该商品的增多而递减,因而单位商品使用价值便随着该商品的增多而递减。这样一来,钻石交换价值大,决不是因其效用和使用价值小;恰恰相反,钻石交换价值大,只是因其数量小,因而边际效用大,从而使用价值大。水交换价值小,决不是因其效用大,而是因其数量多,因而边际效用小,从而使用价值小。因此,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成正比:价值反论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3.
一、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主要观点: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相互交换,就在于它们都是劳动产品,都有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凝结在里面。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不能自我表现的,必须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例题假如“1把斧子=2只羊”这个等式成立,运用相关知识回答1~2题。1.1把斧子和2只羊之所以需要交换,是因为A.两者都有使用价值B.两者都有某种共…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当前我国价格体系不合理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同类产品的质量差价没有拉开。因此,在同类产品中坚持“按质论价”,是我国当前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按质论价”,就是对同类产品,按产品的质量水平,制订高低不等的价格,实行优质优价,低质低价,拉开产品的质量差价。这里,有个理论上的问题需要解决,就是:商品的质量,是就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言的,实行“按质论价”,是否意味着商品价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它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否相矛盾?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交换价值或  相似文献   

5.
<正>大卫·李嘉图(1772—1823)是产业革命时代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李嘉图在经济学说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吸收和发展了斯密价值学说中的科学成份,建立了在资产阶级眼界内所能达到的最彻底的劳动价值学说。马克思指出:“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李嘉图把交换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这一规定作了最透彻的表述和发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51页)  相似文献   

6.
商品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并不完全是一回事,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提法。但是,有些政治经济学著作中,往往把两者完全等同起来。这是不符合马克思原意的。商品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有严格区分的。商品二重性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这是指商品具有二重属性,一方面具有供人们使用和消费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具有可供人们交换之用的社会属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商品是一个二重的东西,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商品或具有商品的形式,只是由于它们具有二重的形式,即自然形式和价值形式”。“一个商品,只要它的价  相似文献   

7.
对传统劳动价值论几个观点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劳动价值论是我国经济学界的主流价值论。本文针对这一理论的若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第一,使用价值不仅具有同质性,而且是交换的核心内容,不能排除使用价值在交换价值决定中的作用;第二,同一人类劳动并不能创造等量价值,这与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是矛盾的;第三,价值“转形”之后,商品按生产价格交换不符合等价交换原则。决定交换价值的是一般使用价值。一般使用价值实体是由要素共同创造的,等量要素及其相同组合创造等量一般使用价值实体,劳动只是创造一般使用价值实体的一个要素。  相似文献   

8.
在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教学中,必须抓好一个关键性环节,就是分析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生产物,一个满身矛盾的事物。要认识商品这个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必须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分析商品的矛盾。商品具有二重属性。商品首先是一种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一种有用物,具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物质属性。商品又能够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交换,具有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不同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各种异质的使用价值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是以存在于它们之中的共通物为前提的。交换价值其实就是彼此交换的商品中共有的人类劳动力(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即一般人类劳动在数量上的表现。这种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就是商品的价值。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现象形态,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史上,《反杜林论》这部光辉著作,不仅第一次把政治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来论述,而且第一次提出了创立马克思主义广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纯洁性的试金石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首先,他科学地分析了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细胞的商品的二因素.第一次明确地从交换价值中抽取出了价值,并把价值归结为商品的社会属性,因为形成价值实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一些颇有影响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中,常常有这么一种表述:“商品不是物,而是一种社会关系。”我们认为这种表述是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商品”中明确指出:“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资本论》第一卷第47页)就是说,商品首先应该是一个物,正是物的有用性即使用价值,才具有成为商品的可能性。然而,要使  相似文献   

11.
一、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主要观点: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相互交换,就在于它们都是劳动产品,都有商品生产的劳动凝结在里面。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不能自我表现的,  相似文献   

12.
<正> (一) 在马克思以前,学者们对“价值”的理解,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古希腊的柏拉图是最早涉及这个问题的人之一,他把价值定义为:“物品所固有的绝对性”即从使用价值的意义上理解价值的。与此相反,罗马和中世纪的学者们则是从交换价值的意义上来理解和使用价值概念的。到了亚当·斯密那里,他把价值分解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并把它们分别定义为物满足人们需要和交换的能力。这种分解法,后来被经济学家们所沿袭,并且后来,在文字上出现了并不十分合理的现象,从价值概念中分解出来的交换价值,在许多经济学家那里,又被习称为“价值”。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吸取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最高成就,予以辩证地扬弃,创立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完整体系。(一)对商品的科学分析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前提。马克思认为,商品关系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现实的最简单的关系,资产阶级正是通过占有商品从而占有财富,才使其成为资产阶级的。所以商品是表现资产阶级财富的第一个范畴,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细胞。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这种有用性不是悬空的,它是与每一具体商品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商品体本身,……就是使用价值,或  相似文献   

14.
符号政治经济学是鲍德里亚早期文本中的重要思想,是一个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成立的命题。鲍德里亚认为,在今天的社会中,商品不再作为一种使用价值而存在,同时物也不再作为商品而存在而是作为一种符号而存在,充斥整个世界的不是商品而是符号。鲍德里亚通过对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人的需要和商品拜物教的否定,从而彻底否定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他断言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要推动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必须把政治经济学全面推进到符号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5.
传统价格理论认为,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即价值决定价格。然而运用这一理论解释某些经济现象时遇到了困难,分析发现,价格首先是交换价值的货币表现,然而交换价值并不等同于价值,因此价格也并非完全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是用于交换的物品。同时,提出“交换价值=自然价值+劳动价值”的公式和“负价值”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劳动二重性学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运用这一学说,马克思成功地解决了商品内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廓清了一百多年来困扰着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价值理论的种种迷雾,从而确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为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正因为这样,马克思强调指出:“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相似文献   

17.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高一经济常识中基本内容,教材中的一系列知识的学习也离不开这一基本知识,所以,全面深刻地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对同学们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商品的含义及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两重属性:一是它作为有用物品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即它的使用价值;二是它可用于交换别的产品所具有的社会属性,即它的交换价值。商品的二因素,从表面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本质上则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因为,商品价值的大小决定着商品之间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即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二、商品…  相似文献   

18.
课本第9页阐述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时,对“价格革命”这样解释:“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量贵金属源源流入欧洲,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我认为,“价值”一词用法错误,应该是“价格”。理由如下: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自发地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强制贯彻其作用的表现。②金银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金银货币可以代表一切商品的价值,金银的价值是由生产金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其表现形式是金银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③…  相似文献   

19.
关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学术界有各种各样的观点。我认为,要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作出正确理解,必须首先弄清楚马克思的价值概念。目前许多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和有关文章,几乎都只是把商品价值简单地说成耗费在商品生产上的劳动时间。事实上,这并不是马克思的价值概念,而是古典经济学家的价值概念。古典经济学家由于他们的资产阶级局限性所造成的超历史观念,认为自人类社会产生  相似文献   

20.
关于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概念,一直是个没有引起争论的常识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在政治经济学教材和一些论著中,关于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第二种说法,认为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创造商品、创造新价值的劳动能力本身。还有第三种说法,认为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是一种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