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理念的提出 所谓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大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在大学阶段及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连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其追求的目标是大学生个体素质的不断完善、和谐和臻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简而言之为大学生保持自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大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的能力,具体而言是指大学生持续不断地获取、运用和创新知识、发展技能、完善个性、提升综合素质,及时调整状态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拓展发展空间,实现自身的长远永续发展需要具备的本领和力量。  相似文献   

3.
一、正确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大矛盾的协调统一的社会状态。其中,人自身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同时又是自然与社会和谐的产物。造就和谐的人,就是要使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做到人与自然、社会融洽相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是指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及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连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大学生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态势,并具有持续不断地获取、运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体育文化素养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身心素养和体育知识素养,是大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的身体与文化基础。通过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大学体育教育教学途径,真正实现体育文化素养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职业院校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大学生所拥有的并可以支持其在大学阶段及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作为个体人、社会人实现个人素质不断提高、发展和完善的能力。其包括身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职业化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社会化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此三个层次间还各自包含相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教育在人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然而教育促进个体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理想的应然,并非所有的教育都必然促进个体可持续发展。违反个体自身发展规律和教育学规律的教育会导致对个体可持续发展的阻隔。个体可持续发展是指个体在其生命史中始终保持发展力,能够持续不断地发展。个体可持续发展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发展性,即个体从较低发展水平到较高发展水平,从旧质到新质的变化;二是可持续性,即个体的发展是能够保证持久发展力的发展。持久发展力包括持久发展的动力和持久发展的能力。教育阻隔个体可持续发展是指教育实践活动没有产生…  相似文献   

7.
一、青年教师和谐发展的涵义人的和谐发展主要指的是人在发展过程中,自身各要素之间以及个体与外界之间相互促进、协调一致的理想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人的身心和谐;第二,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三,个体与类的和谐,包括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青年教师的和谐发展是人的和谐发展应有之义,是指青年教师在发展过程中自身各要素之间以及个体与外界之间相互促进、协调一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青年教师自身各方面素质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8.
对于全面小康目标定位的诠释,除了注意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外,还应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从环境与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模式,它不是在一般意义上所指的一个发展过程要在时间上连续运行、不被中断,而是特别指出环境…  相似文献   

9.
一、课程改革要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在终身教育的新理念下,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终身学习者。所谓终身学习者是指学习者在一生当中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活动来求得思想、意识和行为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社会经验和从业能力,以达到发展个人潜能,提高精神、文化生活品味,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目的。终身学习者有三个基本特征,首先,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严峻就业形势和学生就业及创业意识淡薄的现状,及时修订培养目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实用的职业生涯教育是对学生追求个体素质不断完善,自觉地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规划,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提升自身的生存发展质量与层次.真正实现人们的全面发展的至关重要的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人作为社会个体自身的和谐,没有个体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有5层含义: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可持续发展应将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放在首位,可持续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在人力资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起点和条件,人口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人口自身的发展、经济自身的发展和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可持续发展3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科学发展观教育是促进大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科学发展观教育工作,增强科学发展观教育的实效性,努力促进大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价值,要通过社会机体自身的改革与完善,不断促进社会成员为自由的人、自主的人、自觉的人,并将人的主体性的不断提升融化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之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心和谐是前提和基础。每个个体的自我身心的和谐,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基础。完善自我、宽厚待人、融入社会是实现个体内心和谐的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实践活动涉及三个领域:自然、社会、人自身.故人类社会就是一个由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的关系所构成的矛盾体.社会的和谐相应地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任何社会只有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才能稳定发展,其中任何一个维度的弱化或缺失,都会导致社会的失序和混乱.  相似文献   

17.
道德思维是指人们对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现象以及对自身的道德行为等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做出判断、进行评价的思维活动。在实际生活中 ,道德思维能力主要表现为社会认知能力、道德判断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培养中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 ,就是指导学生按照社会需要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 ,正确运用科学的思维规律、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和艺术 ,观察、分析和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一些问题 ,调节自我 ,发展自我 ,完善自我 ,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道德思维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就道德…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关注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融入生命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更有利于未来的社会建设。该研究以生命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外语专业大学生生命认知和生命教育状况为切入点,旨在探索新形势下外语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外语人才在和谐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课程改革要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 在终身教育的新理念下,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终身学习者.所谓终身学习者是指学习者在一生当中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活动来求得思想、意识和行为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社会经验和从业能力,以达到发展个人潜能,提高精神、文化生活品味,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目的.终身学习者有三个基本特征,首先,终身学习者是学会了学习的人.所谓学会学习,是学会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通过探索、独立地进行有效学习,从而促进自己的持续发展与不断完善,学会学习是成为终身学习者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类个体与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人的各方面全面、自由、充分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全面、自由发展。人的和谐发展是指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人与自然、他人、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谐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今时代的具体体现,人的和谐发展又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