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作中怎样才能出成绩?就是要永远保持“实习生”普遍具有的,对工作充满激情与好奇,始终保持谦恭的心态。二十一世纪一个倡导“快乐足球”的南斯拉夫教头米卢说过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看看今天的中国足球,我更相信米卢的这句话。几名通讯员在一起讨论怎样才能写好新闻。我的认识是:对于有志于新闻写作的年轻朋友来说,学点新闻专业知识是必要的,但若照着新闻ABC去写新闻,那是一篇好新闻也写不出来的。古人云:“功夫在诗外。”这个“诗外”就是永远做新闻战线的“实习生”,对工作充满激情与好奇,始终保持谦恭的心态。香港凤凰卫视的闾…  相似文献   

2.
“怎样写好新闻”?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现就我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谈几点初浅体会。我深深体会到:要写出有指导性、有价值的新闻,必须在新字上做文章。一是要选择最新鲜的事实。即是说新闻报道的内容、素材要新颖,如果内容陈旧,素材不新也就无从谈所谓新闻了。去年六月,我因工作下乡,去静边区发现四名高中生回乡联办化肥厂,于是,我深入采访,写了《回乡青年有志向,联合兴办肥料厂》一稿,席稿寄出不久,很快被《四川工人报》等报纸刊用了。  相似文献   

3.
谢顾问:我搞报道已有4个年头了,虽被军内外报刊采用过一些稿子,可都是些“小不点”,甚至只是三言两语的简讯。有人劝我写些“大块头”,我也想写几篇一鸣惊人之作,可就是写不出来。为什么我就不能写出“大块头”的稿件?54951部队别培海别培海同志:作为一个已有4年采写史的老通讯员,想写出点有分量稿子,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一定要明白,有分量的一鸣惊人的稿子不一定非是“大块头”不可,有些“豆腐块”新闻同样也很有分量,同样受读者欢迎。你注意到每年被评上奖的好新闻了吗?它们不少是几百字的短新闻。能写出高水平的…  相似文献   

4.
去年,我采写的一篇言论《踢好“后三脚”》被评为江苏省1999年度报纸好新闻二等奖。至此,我写的言论已连续四年在省报纸好新闻评选中获奖。这些言论之所以能获奖,我个人认为,关键在于挖掘出了改革开放中的“闪光点”,从而增强了新闻评论的焦点,最终聚集了评委们的视点。 从深入采访中挖掘“闪光点” 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年代,各种新人新  相似文献   

5.
地方报记者戏称自己是“井底之蛙”,意即新闻视野较窄,似乎也言之有理。但若以此为理由说写不出“好新闻”,就未免有些夸大。我认为,地市报记者完全可以克服这个局限,写出有份量,有深度、有价值的“好新闻”来。当然,“好新闻”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需要记者花大力气...  相似文献   

6.
勤奋出新     
我是市报社、电台、电视台的一名特约通讯员。两年前我还不懂怎样写新闻,但通过两年多的刻苦学习,勤奋写作,不断提高和丰富了我的写作水平和经验。截止1989年7月18日,我已被市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稿件399篇。要写好新闻,我最深的体会是要“勤奋”。在新闻写作上,我努力做到以下两点。一、要突出“新”意 1988年度,我被伍家岗百货商店聘请为名誉柜长之后,接触商店的工作多了一些。该店经理胡兆英白天脱产参加中专班学习,晚上和星期天仍坚持站柜台,一心扑在工作上。我想写篇稿子,可类似这方面内容的稿子,报纸上见的多,如何使这篇报道不落俗套?  相似文献   

7.
1983年,因工作需要,把我借调到院办公室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常接触到实用文体写作.开初写起来很吃力,又由于“临时代办”的思想,也就仅仅是应付而已.但事不凑巧,1984年院领导再三动员我,要我留在办公室工作,我只好服从调动. 由于工作性质变了,对报纸上登载的新闻注意看了,广播里的新闻节目留心听了.看到和听到别人写的好新闻连声叫好,可自己却不知怎么写,  相似文献   

8.
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参与被报道者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亲身体验他们劳动的酸甜苦辣,并在体验中进一步采访。在一般情况下,记者扮演的是“你做我写”的角色,不直接参与被报道者变革现实的实践。这是由记者职业的特点决定的。记者不可能对他所报道对象从事的社会实践事必躬亲,然后再去报道。但是“你做我写”,记者获得的只是间接知识,缺乏亲身体验,不能不说是个缺憾。体验式采访,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憾,变“你做我写”为“我做我写”。尽管每一次体验的时间有限,但对常年扮演“你做我写”角色的记者来说,还是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9.
我做编辑工作的时间不太长,五十年代末在高等学校工作时兼办过校刊,后来又在省报主持过文教稿件和文艺副刊的编辑工作,七十年代初移位于出版部门,主持文艺出版物的编审事宜。我干过责任编辑,但更多的是做编辑环节中的复审、决审工作。我和做编辑工作的同志们一样,有许多这样那样的职业感受和体会,这里我只想谈一点,就是“编辑要勤于笔耕”。作家搞创作是“笔耕”,秘书撰文稿是“笔耕”,画家泼墨缀红是“笔耕”,书法家染翰挥毫也是“笔耕”。大凡以“摇笔杆子”出产品的,都可称之为“笔耕”。著名作家孙犁说过:“我青年时,初登文域,编辑与写作,即同时进行。深知创作之苦,也深知编  相似文献   

10.
我来河南日报工作7年了,有8篇新闻作品获得了全省好新闻奖(其中两篇与他人合作)。我静下心想想,这8篇好新闻,有的属幸运,有的是“无意插柳”,也有一些是“有心栽花”。随便说两句可以,真要弄成文章,写出个子丑寅卯,既觉得理不出头绪,又感到诚惶诚恐。因为,我在这方面的理性认识尚少,报社内又多是行家里手,好在“初生牛犊”,谈些个人的体会吧。一、脑子里要经常有好新闻意识我们工商处的几个年轻人私下议论起写好新闻,一说“事在人为”,一说“可遇不可求”。各  相似文献   

11.
说实话,当记者谁不想写好新闻,作为一个地方记者,我也有这份“野心”。 可是,说来也巧,从1984年,一直到1991年全国第二届现场短新闻评选揭晓,我有8篇作品获全国好新闻奖。 1984年写的消息《东鸭鸽营社员跑步成风》,获全国好新闻二等奖。 1985年写的通讯《记县委书记与乡长的对话》,获全国好新闻三等奖。  相似文献   

12.
《在乡下过年——日记六则》,是2001年春节我回家过年时采写的一篇稿子。转眼间,5年过去了,但至今,我遇到陌生的采访对象,向他们介绍“我叫万京华”时,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你就是万京华?那年你写的《在乡下过年》不错。”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都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从事新闻工作15年来,我写的稿子有30多篇获得过全国及全省的各级新闻奖,而这篇稿件除了被评为莱芜日报好新闻奖外,并没有参与其它评奖,但受到了广泛的赞扬。至今已有不下40人对我说过、谈论过这篇稿子,他们中间有部门领导、有一般干部,有工人、有农民,各种阶层、各种身份的…  相似文献   

13.
我是煤矿的一名业余通讯员,订阅《新闻通讯》已两年了,受益非浅。《新闻通讯》刊物虽小,但内容丰富,短小精悍,易学易懂。每到一期,我都一口气接连看下去。我喜爱看:“好新闻评介”、“写作杂谈”、“采访札记”、“通讯员谈体会”等小栏目,从中学到了许多采写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来,有个爱好新闻写作的青年朋友问我:“为什么我写的稿子难得采用,你写的稿采用的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说:“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还是把稿子拿来看一看再说。”稿子拿来后,我粗略看了一下,立意还可以,角度也比较新,就是语言不够精练,内容有些重复。我对他说:“你这篇稿子是为电台写的,电台早新闻节目只  相似文献   

15.
获悉《岳西五千农民“走西口”》 (以下简称《岳》文 )一文被评为 2000年度全省经济好新闻一等奖时,距我写作该文的时间已过一年了,那是去年春节期间酝酿、采写完成的。要谈采写体会,我想是“四心”帮了我的忙,这也是我日常从事新闻报道所做到的,更是我的为人之本。   一是拥有一颗赤诚之心。新闻是历史的记载,是时代的留言。搞报道的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始终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抱有一颗赤诚之心。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能紧贴时代,政治性和思想性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以小见大,普…  相似文献   

16.
县市报由于受区域的局限,新闻源头较为狭窄,记者时常为写不出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而苦恼。的确,在我们身边,不可能每天都有被称之为好新闻的事件发生,但好新闻又客观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这也是事实。关键是记者要注意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挖掘新闻。  相似文献   

17.
写好新闻既然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那末,这功夫应下在什么地方?陆定一对《新闻战线》的同志说:“新闻,我是天天看的,看了几十年了。看来看去,想来想去,我还是认为,新闻一定要真实。技巧是要的,但主要是要真实。”他还说:“我建议你们要在真实上做功夫。”  相似文献   

18.
湖北襄阳农民报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农民家庭,为千家万户服务”的方针,力求把农事宣传搞活。这里,以该报去年发的三条新闻为例: ——5月1日一版发表的《今年卖粮给现钱》,共105个字,报道了粮食部门对去年夏粮收购结算工作实行“两大改革”、“五个到户”的消息。即:改生产队结帐为社员户结帐,改非现金结算为结算给现钱。做到粮食收购包干任务到户,定购任务到户,公粮任务到户,  相似文献   

19.
鲁艺 《记者摇篮》2006,(1):14-16
那天,报社领导通知我到省记协开会,参加“成功记者论坛”,说实话,是有些受宠若惊或者说惭愧的,虽然写过几篇在全国有些影响的稿子,但被冠以成功记者实在汗颜。后来一想,这是领导的一种鼓励,再推托岂不是有不识抬举之嫌了,于是,也就斗胆在这里和大家探讨一些做记者的心得,且不说是否成功,姑且算自己的一点经验吧。在我看来,想成为一名好记者最重要的就是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这也是常说的记者要有职业操守。记得一位新闻前辈曾这样说:“一定要把做人和做新闻结合起来,一个人,做不好人,就做不好新闻,做不好人就做不好学问,特别是我们做新闻人,…  相似文献   

20.
我有幸参加了自治区第五届(1989年度)好新闻评选工作。本来,评选好新闻,一篇消息落选不值得大惊小怪。然而,由吐鲁番报选送的《横穿7省区养路费无人问津/途经吐鲁番补交4300元》一稿(以下简称“养路费”)的落选却发人深思。事先商定,这次好新闻评选的方法是:各个评委先仔细阅读各地选送的新闻作品,进行意向性投票;然后,对选票过半数的作品,大家评头论足,各抒己见。评选好消息时,第一轮意向性投票,计有19篇消息得票过个数,“养路费”一稿也在其中。作为评委,对这篇消息我是投赞成票的。在阅读时,我写了如下眉批:“此稿既新且短。不论对内对外,一律依法办事,不见奴颜,没有媚骨,读后令人鼓舞,是一篇好新闻。”好在此稿不长,连标点只有200来字,特抄录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