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红瑛 《四川教育》2009,(12):45-4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要求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广大语文教师所关注的焦点话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不少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疼,作文课上,要么腹中空空无从下笔,要么依样画葫芦.写出来的文章一个模式,空洞无物。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2.
赵桂青 《教学随笔》2007,(12):35-36
一、转变教学思想。更新评改观念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大家熟知的叶老先生的一句名言。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长期以来,学生写作文,老师改作文,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导致学生一写好文章不去检查,更不去修改,一交了之,留给老师去批改。而老师呢,单纯地搞书面批改,改呀,评呀,熬费了苦心才把一大堆的作文本改完。  相似文献   

3.
着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曾这样说过,“学生需能读书,需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由此看出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作文,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对于语文教学。叶老一句“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可以说道出了语文教学的精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最终“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相似文献   

5.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至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独立地自己读书、自己写文章。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因此.我们的教学追求应该是学生的“自能”.我们评价学生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也应该是学生“自能”的程度。那么.该如何利用好课堂教学来逐步实现学生的“自能”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8.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圣陶先生的这段论述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乃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使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呢?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这是教育从业者经常会提到的一个问题。叶圣陶先生对此有过具体的解释:“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简单地说,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授人以渔”,在我看来,就是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0.
周鑫 《考试周刊》2011,(67):44-4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十分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在学习语文的实践中形成的,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注意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基本含义是独立阅读和独立作文的能力。是叶圣陶先生一再提倡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相似文献   

11.
评价驱动的“自能”作文教学模型是在认知发展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基于“评价促进学习”的理念,借助发展性评价工具,促进学生在“作前学习课—作中体验课—作后升级课”递进发展的学习过程中达成“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的初级目标在于使学生“自能阅读,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它的终极目标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语文,不断提高语文能力和精神境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师要变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为培养学生的“发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语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里叶老把两个“自能”作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和衡量教学成功的标准,可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多么重要。通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起来,这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了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语文课程标准》确定的总目标有好多项,其重点内容,也是要学生能读书、作文。其他各项也大都只能是学生在读书、写作中实现。而现在学生的主要问题恰恰是读书、作文。小学生大都不在读书上下工夫。初中学生没有时间读书。不喜欢读书,干脆不读书;不喜欢作文,不会作文,干脆不练作文。高中呢?据报道,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15.
一、作文平时积累与修改的重要性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教学应重视平时的积累;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所以作文教学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要求上有这两方面的表述,在“教学建议”中也指出:“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学生会学,才能更主动地获取知识。把阅读课文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心智,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周波 《生活教育》2014,(7):118-120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写作等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宜空讲知识。或以为多讲知识即有助于写作能力的长进,殊为不切实际之想。——叶圣陶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说:“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二者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学生的作文要让学生自己改。 传统的精批细改的作文批改形式,只强调教师的详批详改,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完全放在被动的位置上,是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相悖的。新课程强调学生主体,强调语文教师要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老先生讲 :“自能读书 ,不待老师讲 ;自能作文 ,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由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多年来 ,作文的改革由“作文从内容入手”到“作文要有所为而作”,都是以“生活”作为作文兴趣的源头。但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发现 ,作文的“评改”同样也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切入点。我认为作文教学应把握好三个“改”。一、发挥集体智慧的“评改”叶老对作文评改曾有“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 ,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的论述 ,但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懒办法 ,是不负责任。其实不然 ,实践证明一节好的“评改”课 ,要比教师加…  相似文献   

20.
钱海荣 《现代语文》2010,(9):113-115
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要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