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梅氏书平》的学术价值与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人只知有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而不知韩国也有一位经学大师丁茶山的《尚书》辨伪巨著《梅氏书平》。这部书的学术价值与成就也鲜为人知。然研究中国经学之跨文化传播以及研究《尚书》学特别是古文辨伪,不能忽视《梅氏书平》。这部书在订正旧籍旧注之误、补充疏证新的历史事实、阐释《尚书》义理之辨、考辨孔壁真本源流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值得引起学界重视。同时研究《梅氏书平》,对于研究丁茶山这位韩国实学思想家的经学思想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春秋》义例的形成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今文家攻驳《左传》不传《春秋》,古文家为强化《左传》的传经性质,努力缔构左传家的义例体系,因此《左传》凡例成为春秋学的研究关注重点。《左传》凡例由《左传》作者采辑相关史料撰成,并成为左传家说解《春秋》大义的义例体系核心。如果从形式上追溯其产生来源,礼例是其直接渊源之一,律例则是秦汉厦其以后春秋家义例体系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关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与司马相如《自叙》的关系,前人已有所涉猎。笔者认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相如所撰《自叙》为蓝本,加以增改而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为我们透露了相如《自叙》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4.
《论语集注》是《四书章句集注》的一部分,是朱熹经过40多年的用心“理会”,并“逐字称等”后,才最终写定的经典之作。其注释特点有三:第一,以程氏之学为主,兼采时人之说;第二,承袭、增损改易汉唐古注;第三,通经以求理。《论语集注》既注重探求经文之本义,又注重义理阐发,从而将训诂学与义理学熔为一炉,避免了对经文的穿凿附会,使其阐发之义理建立在对经义的解释之上,因此成为《论语》学史上最有影响的一部著作。  相似文献   

5.
汉代古文经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应推郑玄的三礼学。但郑玄承刘歆改《周官》为《周礼》且置为三礼之首,虽使孔子以来的礼学体系在内容上有所扩充,在性质上却使之有所改变。所以,郑玄三礼学实质上只是汉代礼学的研究成果代表。至于郑玄三礼学体系是否合理,从晋唐以下尤其是宋代以来,引起学者们的质疑讨论。  相似文献   

6.
一竹枝词原名竹枝,又名竹枝歌、竹枝曲,是一种在土家族的先民巴人中传唱的民歌,鄂西与川东一带是它的发源地。这种古老的民歌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形式,并与音乐舞蹈相结合。演唱时手执竹枝或花枝;或在歌词中插入“竹枝”、“女儿”等衬字。由于它植根民间,源于生活,并且密切联系实际,因此受到群众欢迎。早在一千多年前,竹枝已经风行民间。唐长庆二年(822年),刘禹锡任夔州(今四川奉节)刺史。他深入民间采风,先是学会了唱竹枝,以后又写出了保持歌谣格调、富有生活气息、脍炙人口的11首竹枝词。这些作品在唐诗中别开生面,因此刘氏也成为将这种…  相似文献   

7.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典籍,其独特的篇章结构和它最初是与图画相配而行有关。《山海经》书名中的“经”字并非经典之义,而是经界的意思。《山海经》产生的时代大致是在战国中期到战国末期这段时期内,是名副其实的先秦文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三国志玉玺传》说白部分的分析,结合作者以往的研究,认为《玉玺传》据以改编的《三国》底本,极有可能是罗贯中的《三国》原本,大约产生于1358-1368的十年间。  相似文献   

9.
胡适的《秋柳》诗是他一生极其钟爱的诗篇,从他早年上海求学、留学美国、任教北大再到为抗日而至美国从事外交活动几个时期,其生活和思想是与《秋柳》息息相关的,这是与胡适喜爱道家思想并深受道家影响分不开的。胡适思想的演变轨迹可从胡适对《秋柳》诗的创作、修改及其种种诠释中寻绎出来。笔者认为,胡适《秋柳》诗中的“西风”喻其生活逆境或当时社会反动黑暗势力,与“西化”思想没有关系,诗中的“秋柳”也是一种“柔弱胜刚强”的意象。本文遵循知人论世的诠释原则,力图在特定社会一历史进程中理解胡适《秋柳》的主旨,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解读,并澄清有关误解。  相似文献   

10.
陈国军先生《谫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一文,批评拙作《〈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及今奉改定年代小考》,误以拙作谓张思廉诗“戟尖不掉丈二尾”句出自《三国演义》,却避开了拙论真正的证据,属凿空之论。从传播学角度考证《三国演义》成书,是小说断代研究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对推断小说成书下限最为适用。在没有“反证”出来之前,《三国演义》成书“元泰定三年说”是最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孙子兵法》在诸多方面接受了老子思想的影响。其“知胜之道”的“道”与老子的无形之道有缘;其“兵者,诡道也”,则体现了对老子若干矛盾范畴的改造和运用:其关于加强将帅气质修养的思想,亦在深层次上受到了老子主张的内敛性涵养的启导。《兵法》所以能接受老子思想的影响,这除了由于老子早于孙武以及兵道两家思想的互动互渗外,也与孙武的家世与生平经历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2.
毛本研究是《三国》研究的重要方面,成果显著。本文围绕毛本的作者生平、金序的真伪、版本源流,以及“评”与“改”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对毛本研究的发展历程作一次比较全面的述评。  相似文献   

13.
北宋郑獬可能是历史上《左传》成书秦汉说的最早提出者。南宋魏了翁亦疑《左传》乃秦汉初人所作。明嘉靖年间季本最早明确提出《左传》成于汉初张苍之手。近人洪业继之。然此数说无甚影响。真正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是刘歆伪作说。从历史渊源来看,此说远在西汉末刘歆挑起今、古文经学之争时就已伏下了线索。清刘逢禄《左氏春秋考证》的问世,标志着刘歆伪作说的正式兴起。近世以来,大凡今文经学派和受今文经学派影响较深的学者多持刘歆伪作说。但现今此说已难见持论者了。代有增益说调停春秋说、战国说及秦汉说三派之间,以顾炎武的表述最为简明扼要。对此说有所申阐发明的是徐中舒。  相似文献   

14.
扬雄为西汉末年今文经学向古文经学转折点上的思想家,他在批判今文经学"固守一经"、"烦琐解释"的基础上,在创作《太玄》、《法言》时提出了代表古文经学的解经观念,主要包括"要合《五经》"的经学立场、"《易》为经首"的经典认知、"约卓艰深"的释经原则。  相似文献   

15.
《二年律令·津关令》所见之扜(扜)关、郧关、武关、函谷关和临晋关,均为关东地区出入关中的重要关隘,与沿黄河渡口共同构筑起一道由南而北的军事防线。汉政府设置"五关",实行关禁制度,严格控制马匹、黄金、铜等战略物资流入关东地区,防止汉民叛逃诸侯国,与其强干弱枝的统治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五关"在汉初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中,对于加强军事防御,维护社会治安,保护汉王朝政治心脏地带关中地区的安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的小说《新中国未来记》在文本上具有政治与文化的双重结构,它表露了梁启超对中国文化历史与现状的隐忧,以及他在日美欧强势文化迫力下的精神反抗。正是由于政治与文化两个层面因素的复杂影响,小说的写作进程被中断。《新中国未来记》作为政治与文化文本,其意义不仅在于提供一种新小说的范式,更在于体现了作家自身的政治与文化观念,由此提供了一个透析作家自身政治、文化困境的窗口。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中国诗学传统初期的诗乐分体现象,主要以《诗经》为研究对象,分析各朝各家对《诗经》音乐关系的见解并探隐发微,考证“南”乃风之一体、“雅夏”为王畿之音、“风”非为徒诗、“颂”分歌诗舞诗诸论,辨析《诗经》实为唱本志的渊源。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王雱现存《老子注》文本,从佛家用语、援佛解老两个层面,对王雱《老子注》与佛教的思想关联加以考察,并进而对王雱经世致用的学术宗旨以及融会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特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百年来《水浒传》成书及版本研究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20世纪以来<水浒传>的成书和版本研究进行了简要的回顾与总结,内容涉及<水浒>的成书过程、成书时间,<水浒>版本问题中繁本与简本的关系、版本的演变,以及<水浒>祖本及金圣叹是否腰斩过<水浒>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这首格调清新、语意双关的竹枝调,为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之一,诗歌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初恋的少女在江边听到情人唱歌时的惊喜、迟疑的复杂心绪。谢榛的《四溟诗话》第二卷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措辞流丽,酷似六朝。”这里所谓的“六朝”,是指六朝时代的民歌和文人的诗歌创作中存在的采用谐音双关语的风气。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把眼前的“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景物,融入初恋少女的复杂心情,用天气的“晴”与“不晴”,谐人物的“有情”和“无情”,把两种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