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了滦河文化研究与唐山文化研究、历史文化研究与现实文化研究、文化研究的学术品位与实践品格的构建与坚守诸关系,认为唐山区域文化研究应有基础性研究、归纳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一个从理论研究到实践研究、从单向研究到辩证研究的发展过程,先后经过了传统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四个阶段或者四条研究道路的探索,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完善和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考察现代、后现代课程研究内涵的基础上,就现代、后现代课程研究的关系,后现代课程研究的意义,后现代课程研究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试图围绕并通过这些方面的探讨,勾勒课程研究的发展思迹,揭示课程研究的范式转变,最张普我国当前的课程理论研究提供借鉴或启示。  相似文献   

4.
西汉经学意识形态确立之前,经学有一个大众化的趋势,这源于经学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契合性、经及儒家先师的神圣化、儒家对教育的重视。经学信仰的大众化推动了统治思想的经学化、通经入仕的制度化、官僚队伍的儒生化,是西汉经学意识形态确立的重要原因之一。经学意识形态确立后,统治阶级致力于经学传播,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进一步推动了经学信仰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5.
6.
论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的范式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关系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学术界颇为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试图通过回顾英美学界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的范式转换的内在动因,为讨论另辟蹊径。论文将重点分析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理念等三个关键领域的差异。笔者认为文化研究不是困扰文学研究发展的一个问题,而是解决文学研究诸多内在问题的一个潜在方案。  相似文献   

7.
当前,译界对“翻译”的指称争议较大,究其根源在于该词内涵丰富、外延包容。本文反思了翻译界对翻译一词的使用,从语义、翻译本体、翻译研究本体、翻译学科和翻译研究走向五个层面澄清了翻译领域对于翻译范畴的模糊认识,对争议较大的翻译本体和翻译研究本体给出了重新的界定,对翻译学科的已有定位进行了新的审视,对翻译研究的发展方向予以了剖析,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阐述开展科研的意义,在实施课题研究之前选定科研方向,掌握科研理论、确定研究课题、解决科研经费和科研设备的必要性、可能性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研究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 ,研究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其本身的价值。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 ,运用客观描述与分析评点相结合的方法 ,从诗歌、历史剧、文艺思想与创作个性诸方面对郭沫若研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回顾、反思和评述 ,从而揭示郭沫若研究的多重价值和意义 ,指出研究中的不足和缺陷 ,同时预测郭沫若研究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0.
作为当代文化研究思潮的契机,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备受关注。然而,学界却很少注意到这一文化研究形式本身的理论起点。这一理论起点就在于伯明翰学派的文学研究。作为文化研究的理论起点,伯明翰学派的文学研究为它设置了理论的出发点,提供了研究的基本方法,设定了理论的基本框架,还体现了它的主要特点。相对于探索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来说,探索这一学派的文学研究具有追本溯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92年 ,我国大陆正式启动小学社会课程。随之展开的是各种各样的研究和探索。内容包括 :在小学开设社会科的意义和价值 ;小学社会科的目的、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结构 ;小学社会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小学社会科的教材研究 ;小学社会科的比较研究以及一些相关学科领域的具体研究等等。总的看来 ,我国大陆小学社会科的研究还相当薄弱 ,尤其是理论方面仍有很多有待深入探讨和澄清的问题 ,历史研究也是一个空白 ,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还应进一步强化 ,实验探索和经验总结亟需提高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不少学者往往将训诂方法和训诂方式等同起来,或者混淆了二者之间的界限。有的学者将声训视为训诂方式,有的学者将声训视为训诂方法,也有的学者甚至把声训与因声求义等同起来。其实,训诂方法和训诂方式在训诂实践中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声训是训诂方式,因声求义则是训诂方法,不宜混淆二者之间的界限,亦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13.
民俗艺术学是二级学科艺术学的分支学科。将传播学和民俗艺术研究相结合,可以为民俗艺术研究寻找到一个新的分支方向。民俗艺术传播研究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其内容包含民俗艺术的传播环境、传播者、传播信息、传播媒介等。传播学和艺术学方法的结合,更有利于民俗艺术研究。在重视民俗艺术传播的同时,也要注意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4.
孙诒让是在两千多年墨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关键性人物。他是中国新旧墨学的分水岭,既是传统治墨方法的集大成者,又是新墨学的催生者。孙氏的治墨成果,是现代和未来墨学研究者的起跳板,既是必须依赖的文献基础,又是期待超越的思想对象。孙氏《墨子间诂》和《籀庼述林·与梁卓如论墨子书》等重要文献,充分证明了孙氏在墨学史上无可替代的崇高地位和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把翻译研究从纯语言层面解放出来,将其置于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空间,拓宽了视野,开拓了领域。然而文化转向后期所呈现出的无所不包的研究倾向使得其研究缺乏重点性、一致性和连贯性,学科边界和学科独立性日益模糊,翻译研究本体面临被替换的危机。本文通过对文化转向的哲学渊源、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及影响进行分析,反思翻译的文化转向和文化学派研究,探讨当今翻译研究发展趋势和走向。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清代的汉学与宋学之争从开始到终结经历的三个阶段:清初,汉学与宋学的初步分化;清代中期,汉学形成了独立的学术派别,汉学与宋学形成了壁垒分明的对立;道成以降,在严重的社会危机面前,汉宋之争趋于汉宋兼采。汉宋兼采虽为传统儒学注入新的活力,但随着近代社会的变迁,传统儒学因不能适应近代社会的需要而出现异端,汉宋之争随之结束。  相似文献   

17.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表明,执政能力关系到共产党的前途和命运。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巨使命,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复杂多样的国内环境,更应该提高执政能力。加强理论研究,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环节。理论研究要处理好理论研究与宣传、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党内研究与社会研究等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8.
政治学发展的自我反思与中国政治学建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数量化是政治科学的必经之路,但是数量化必须以精确、严格的定义为基础,而且政治科学的发展不能停留于数量主义,它必须建立起解释理论,并以此支撑应用研究。建构中国政治学,指的是政治学的中国类型,而不是指在不同国家或地域存在着不同的政治学。建构中国政治学具有双重目标:既完成“补课”任务,与国际的政治学发展接轨;又实现政治学的本土化、中国化。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为指导;必须增强政治学的科学性,不仅尽量扩张数据的“硬性”方面,使之具备最大限度的可测量性和可比较性,而且尽量提高它的可理解性、可交流性;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关怀点和归宿点。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西方翻译研究出现了从"语言翻译"向"文化翻译"的转向,从而进一步扩大了翻译研究的学术视野,并且为中国翻译研究提供了思考和认识问题的新视角。文章分别对西方翻译研究和中国翻译研究从语言翻译向文化翻译的转向进行了评介和分析,并对中西方翻译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从世界范围而言,各国妇女学的产生与发展有着相似的大背景和共同的目标,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各国的妇女学必将走自己的路。在中国,妇女学从无到有,正在探索与形成之中。在大学开课,是妇女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了在中国的高等院校进行妇女学教学应该回答的问题:妇女学如果作为大学的一门课程,或者是渗透于其它课程的教学内容,要达到什么目的和目标?应该讲什么?教学方法有什么不同?是否应该将其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来谈论和对待,就像是历史学或社会学?学术界的学者和教授,尤其是管理者应如何对其做出反应?它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学术研究、乃至政策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机地融入怎样理解本土化,以及妇女学教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应从何着眼这两条思考线索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