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南朝顾野王所撰《玉篇》经唐代孙强、北宋陈彭年等人的重新修订,题为《大广益会玉篇》流传于世。未经修改的《原本玉篇》失传已久,直至清末民初由黎庶昌、罗振玉等人从日本传回国内。二书皆保留有众多《诗经》材料,在引《诗》体例上互有异同。《大广益会玉篇》虽然大量删减《原本玉篇》中的《诗经》经文,但保留了不少注解训释,且二书所据皆以《毛诗》为主以《韩诗》为辅;《原本玉篇》引《诗》皆标明是毛家还是韩家,《大广益会玉篇》则只称为《诗》而不言何家,但可以推断为毛。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疏于辨别二书的引《诗》体例,并将二书混为一谈,通过“非毛即韩”的排除法认定《玉篇》所引之《诗》为韩,出现了一系列辑佚失误。  相似文献   

2.
本文搜集了本世纪以来《玉篇》的研究资料,分专题综述了《玉篇》研究的过去和现状,指出《玉篇》研究的成绩与不足  相似文献   

3.
《玉篇略》作为受到中国《玉篇》影响的系列字书《和玉篇》的其中一个代表版本,通过对其反切用字的梳理和对比,可以初步考察日本《和玉篇》与中国《玉篇》以及周边其他辞书的关系,进而从中日字书传承的角度对《和玉篇》和《玉篇》作出初步描述。  相似文献   

4.
《玉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楷书为主体的古代字典,并几经修订,流传至今。原本《玉篇》大部分已经亡佚,所剩的只有残卷。在原本《玉篇》残卷中,重文数量不少。从字形上看,可以将原本《玉篇》残卷重文之间的关系划分成三类:异体关系、假借关系、同义换读关系。  相似文献   

5.
王嵘 《甘肃高师学报》2009,14(3):123-125
民国至今,研究宋本《玉篇》的专著有两部,论文有十三篇,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学界对此项研究却缺乏总结、归纳。总体来看,宋本《玉篇》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综述:一、宋本《玉篇》校勘、版本研究;二、宋本《玉篇》音韵、文字研究;三、宋本《玉篇》研究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研究原本《玉篇》音韵的有两部专著和十二篇论文,可以从三方面进行综述:一、原本《玉篇》音系全面研究;二、原本《玉篇》音系零散研究;三、以原本《玉篇》音系为基础,讨论中古标准音。  相似文献   

7.
《玉篇零卷》年代释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篇零卷》清末由日本传回中国,学界从而知道《宋本玉篇》极大改变了顾野王《玉篇》的原貌。但《玉篇零卷》是否原本玉篇?是否如前人所说它们至少是唐代抄书?本文根据此书汉字形体特点和各残卷注文体例的对比及其他文献材料进行分析,发现《玉篇零卷》各残卷并非同一时期,而有时间先后。最早的有可能是南北朝顾野王原本《玉篇》,其余为唐写本。对《玉篇零卷》年代的准确解释,将有助于《玉篇》一系书的研究,进而了解这个时期汉字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原本玉篇》所引《论语》和今本《论语》比对,简要考论其歧异现象,指出歧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原本玉篇》所引《论语》数条与《说文》所引、皇本等古本相合,足见其资料之珍贵。  相似文献   

9.
汉字构形学理论为汉字异体字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方法和手段,将其应用于宋本《玉篇》文字研究,也为《玉篇》研究开拓了新领域。按照汉字构形学的理论、方法,对宋本《玉篇》异形字进行整理,是《玉篇》文字研究中的新探索。在这一探索中,主要侧重异形字认定、整理方法预设、整理结果描写和对整字结构与部件功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宋本《玉篇》明确标注出的引《说文》(大徐本)的内容,包括释义、析形、书证、注音、字形和重文。其引文与《说文》相应条目的不同,表现为十二个方面。修订者参考了不同于大徐本的说文本子,或者引用时改动了原文,以及宋本《玉篇》和大徐本在流传中产生的讹误,都可能导致这些不同。  相似文献   

11.
《说文拈字》是清代陕西安康学者王玉树撰写的一部文字学著作,其《校附篇》旨在考证《说文》新附字。《说文拈字·校附篇》对于我们今天认识《说文》新附字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校附篇》有因人成说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谈《说文解字》“同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意"是许慎《说文解字》的说解用语之一,它既沟通了造字意图相同的汉字,也解释了有相同参构意图的部件。"同意"对后人分析汉字字形有较大的影响,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同意"做了必要的阐释与补正。  相似文献   

13.
“读若”作为《说解字》中的一个重要条例,历来《说》专家们对它的作用说法不一,该肯定了现代学陆宗达与王宁先生关于“读若”主要是明音的观点,并通过分析了《说》中的几个“读若”例后,认为“读若”在帮助我们探求本字本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汉字历史发展的角度浅析了《说文解字》的前十则省声字,从中可以看出省声不是一种造字的方法而是一种用字的方法。由于各种原因,《说文解字》对省声字的分析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对待《说文解字》中的省声字时要采取谨慎态度,在具体分析其形声字时,要采取历时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对清代学者据《字林》,兼及《玉篇》等校改《说文》“祲”、“噫”、“轈”三字释义存在的问题发表看法,以匡清儒不当校而校之失。  相似文献   

16.
释儒     
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儒义为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柔代表了谦逊,无私的美德。秦汉时代称儒生为术士,术指道艺。  相似文献   

17.
清代《说文》学"四大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段玉裁。从语法的角度对其《说文解字注》进行爬梳抉择,可以发现段氏在训释虚词、分析词或词组的内部结构、分析实词的词性和用法等三个方面都有超越前人的新见解,从而显现段氏独具特色的语法观念。  相似文献   

18.
十年来《说文解字》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回顾10年来《说解字》的研究,有综合性研究、词义研究、“六书”研究、历史化研究、体例研究、比较研究、方言研究和许慎《说解字》研究等8个方面的新成就。本时期《说解字》研究显示出重视普及性研究和学科转向渐趋自觉等四个方面的新特点,同时,也指出了今后《说解字》研究尚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语言文字规律是校勘传世《说文解字》的一个重要手段,这其中常用的是造意和本义规律、文字系统性规律和字形分化规律。考察字义说解要正确区分体现构形意图的造意和表示词义的本义,运用文字系统性规律要注意由字形发展导致的规律的时代性问题,利用形声字分化规律则应正视它在《说文解字》中应用得并不普遍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20.
一个时代的汉字是一个时代文化积淀的反映。成书于汉代的《说文解字》不仅是一部解释字形义关系、分析字形结构、归纳汉字构形结构的字典,也是一部记载了诸多文化现象的汉字文化宝库。从《说文》所收玉部字的分析,可管窥中国悠久的玉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