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9月份的一天下午,延庆县档案馆接待了一名学生模样的小姑娘.档案馆工作人员问她:"你需要查什么档案?"她介绍说,她叫小雪,来这里是想查一下父母的结婚档案.当问到你母亲叫什么名字的时候,小雪的眼睛湿润了,她一边抽泣一边讲述了事情的原委.  相似文献   

2.
赵颖硕 《新闻实践》2012,(12):16-16
2011年7月2日下午,在杭州发生了“最美妈妈”吴菊萍勇救坠楼女童的感人故事。作为吴菊萍家乡的媒体记者,我第二天赶到富阳骨科医院病房进行采访。在现场,我发现,吴菊萍还是一位七个月大的孩子的母亲。当天她接到了很多祝福鲜花和电话问候,但当她平静下来的时候,面对自己天真可爱的儿子、面带愧疚的神情深深打动了我,于是迅速定格了这一画面。  相似文献   

3.
1892年2月23日,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出生于密苏里州北部贫苦的农村。她的父亲嗜酒,爱讲故事,但却目不识丁;母亲整天陷入操持家务的劳累之中。史沫特莱是在浪漫传说和牛仔歌谣的熏陶下长大的。所以,她具有美国西部人民那种豪放、独立的性格。在她年幼的时候,她的家庭从密苏里的乡间,迁移到西部一个城镇的贫民区。母亲在家给人洗衣服,衣裙整天又湿又脏。父亲则在科罗拉多州洛克菲勒家族经营的矿上当矿工。他的状况一天不如一天,最后精神终于完全崩溃。这贫困潦倒的一家人,依靠史沫特莱的一个当妓女的姨妈的帮助,才免于陷入赤贫的绝境。下层社会的妇女由于结婚而遭受屈辱,以  相似文献   

4.
冰丘 《新闻世界》2007,(11):36-36
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随丈夫入主白宫,进入国际视野的那一刻距今已经14年了。如今,她本人也向白宫的总统宝座发起“进攻”.成为美国2008年总统候选入热门人选。但是由于希拉里的严密保护,她的母亲多萝西·罗德姆对大众来说还是个谜。不过最近希拉[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1990年3月,年仅16岁的孙华投笔从戎,去圆那多年来的军事记者梦。孙华家中除了母亲以外,哥哥。姐姐和父亲都是军人,父亲还是一位军级领导。作为一位首长的女儿,她从父辈那里继承了军人服从命令。严于律己、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新兵连结束后,班。排长被孙华下连时那背包里打着的一本本书籍,和她业余时间拖啃书本的行动所打动,便让她担任了连队文书,她开始了黑板报的设计和组稿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班、排长的“怂恿”,大大助长了孙华的“文化野心”,她已不满足于在黑板报的亮相,开始耕耘那一张不如桌面大的报纸园地。孙华初摘…  相似文献   

6.
《现代声像档案》2007,9(6):I0001-I0001
西奥多拉开的脸无望地注视着远方,让人印象至深的眼神灰黯着,从中看不见丝毫意志与生命之火。作为母亲,她肯定会觉得对不住睡着的孩子.但来自身体原子的裂变从内向外地抓住了她的灵魂,她只能终日在愧疚与毒瘾之间徘徊。  相似文献   

7.
一 刚到美国几个月的上海女作家张爱玲,已经充分感受到了在异国生存的艰难.她只得求助于基金会.1956年2月13日这一天,她填写了一份申请书,是寄给麦克道威尔文艺营的.其中写道:  相似文献   

8.
狱中     
正【整理者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天,母亲郑育之给我看了她的一篇回忆录,从中让我了解到关于母亲第一次坐牢的情况。那时,她才二十岁,在老共产党员薛迅的教导和帮助下成长了起来,在薛迅离开监狱后,她勇敢地承担起领导狱友与敌人作斗争的职责。1990年代初,母亲年事已高,已经不能写什么文章了,我与我大姐和哥哥将她所有的作品及回忆录汇集在一起,为母亲编了一本书,取名"多年的心愿",出这样一本书是我们  相似文献   

9.
最近,中央电视台“半边天”节目推出一组“母与女的故事”,其中有一对是在人民日报社当记者的母亲和我这个人民出版社做编辑的女儿.《新闻爱好者》杂志的同行赁着职业和敏感立即来信约我写写母女两代对新闻事业的“贡献与情结”.说到贡献,让我颇为惶恐,因为我的工作年限虽不短,但作为职业编辑的资历却不算太长,实在没什么业绩好写,至于母亲,确是无愧于新中国的新闻事业,作为在人民日报工作40多年的高级记者,她在1991年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而有关她的文章,她自己和别人都已写过不少,似乎也用不着我来写.  相似文献   

10.
刘畅是湖南电台交通频道的一名年轻记者。在这次抗冰救灾的报道当中,她克服重重困难,二十多天一直奔跑在最前线,采写了大量重大而鲜活的新闻报道,而一只小小的手机也将她和国家总理温家宝联系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11.
艾青同志曾为我母亲子冈的告别仪式写了两句诗:“你在冬天走了,为的迎接春天。”母亲是在“三九”第一天离去的,更是在比严冬还要残酷的长期肆虐中病倒的。她走了,但那一颗滚烫的心还关注着人间,她渴盼春天——尤其是新闻改革的春天……母亲在30年代从一名文学青年起步,本来从气质修养上讲,她完全有可能成为作家。但抗日的烽火惊醒了她,黎民的惨状激励着她,于是从二十一二岁时便走上了新闻岗位。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空前尖锐,可以说是母亲及其同代记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金融系统的业余通讯员,学写通讯报道起初是因为爱好,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迷上了,也取得了一点成绩,这些只缘认识了她《新闻通讯》。前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一本《新闻通讯》杂志,马上就被其内容所吸引,从此“一见钟情”地“恋”上了她。从她那里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特别是“新闻学步讲座”和“通讯员促膝谈”等栏目办得很有  相似文献   

13.
初识潘岱予,是在工艺美术展览会上。看到她拿着小本,认真地记录每一个新颖的造型设计时,我不禁有些纳闷,一个已经有些名气的设计家,还象小青年一样勤奋地收集构图资料,有这种必要吗?当我看到一本本美丽的装帧设计从她手中流出的时候,我就明白了她所付出努力的价值。作为中国工人出版社的装帧设计师,她每年要承担几十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个人生命延续的三种方式:旅行、读书和健身;指的是心智的成长。所以有了那句话——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这句话经常被我们挂在口边,但有的人身体力行着。她37岁去过37个国家,7年出版26本书。她坚持一天读一本书,一天看一部电影她是台湾"广告文案教母",以诗歌般的创意文字将诚品书店塑造成为台北市的文化地标。她说,她不在乎那些主管、经理、老板之类随时可以被别人取代的身份。她宁愿把自己当作一项事业,建立一个别人拿不走的身份。  相似文献   

15.
盒子里的吻     
佚名  林佚 《出版参考》2006,(2):34-34
一个母亲惩罚了自己五岁的女儿,因为她把一整卷精美而昂贵的包装纸剪坏了,是那种很少见的金色。当看到女儿用这卷包装纸包好的礼物盒放在圣诞树底下时,想起家里极不稳定的收入,这位母亲越发生气了。不管怎样,在圣诞节那天早晨,女儿还是把她精心用金色包装纸包好的礼物送给了妈妈:“妈妈,这是给你的礼物。”很显然,妈妈这时因为前一天生气的事而十分尴尬,当她打开礼物时,却发现里面空空如也。  相似文献   

16.
她是谁?是南和县东南张乡后高村的农民,叫王素金。说起邻居们唤她买柴油,这里还有一段故事: 3月的一天,年已50的王素金提着一只天蓝色塑料桶,来到村委会门口排队买挂钩柴油。乡亲们见她也来买油,便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她那口子当着咱县三思乡的党委书记,好歹弄桶油就够了,还排队买这点油?”有的冲着她说:“书记家的,还跟俺们争这三斤五斤的油?”王素金说:“俺种地也指着这点油呢。”  相似文献   

17.
有位母亲,儿子因车祸丧命,同车人亦受伤不轻。幸存者说,是她儿子无证驾驶惹的祸。交警信了,母亲却不信:她知道儿子胆小,不会轻易开车。多次找交通大队喊冤,交警说除非拿出有力证据.否则不能更改结论。于是母亲就到80里外那个出事小镇去.一家一家叩门.寻找目击者。家里没钱.母亲只能步行.走一次差不多要花一天时间。  相似文献   

18.
自负的哲学家 叔本华生于1788年,父亲是个商人,精明能干、脾气暴躁。母亲是个小说家,丈夫一死,她便热衷于自由恋爱。叔本华因此跟母亲争吵,最后两人分开过日子。在一次登峰造极的争吵中,母亲把儿子兼冤家推下楼,这位哲学家直到她死再也没去看过她。 大学毕业后,叔本华恣情放纵于恋爱和肉欲,变得忧郁、愤世嫉俗、多疑,睡  相似文献   

19.
建君 《新闻天地》2006,(2):17-20
连日来,古城扬州正在被一个美丽的女子感动着。她的名字叫韩冰,一位胃癌晚期患者。2005年11月16日,她选择结婚一周年纪念日这一天许下诺言,无偿捐献角膜和遗体;为了日后丈夫有个好的归宿,她还瞒着丈夫偷偷为他征婚,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日能帮他找个好姑娘。29岁的女人,生如夏花绚烂。韩冰,在她快走完生命旅程的日子里,为变得越来越物质的世界,投下了一片美丽得让人心痛的温暖。厄运突降时,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呀  相似文献   

20.
父亲打鼾     
父亲从年轻时身材就又高又胖,睡觉时鼾声如雷。母亲讲,她嫁给父亲后,曾后悔不已,父亲的鼾声让她整夜无法入眠。几天下来,母亲熬得眼圈乌黑,像霜打的秧苗,整天无精打采的。使尽了各种方法,折腾了近一年的时间才适应了父亲的鼾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