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秦始将连横》的“太公”注,分歧较多,主要有三惑:(一)“姓姜亦姓吕”与“姜姓吕氏”;(二)名“尚”与名“望”;(三)号“师尚父”与号“姜太公”。这三惑两千来未得明确,立足于当代,依据史与文的分别,“太公”作为历史人物,姓吕,名尚,字尚父(或名牙,字子牙),号太公望以及由此产生的吕望、齐太公等;而作为文学或民俗人物,则以冠姜字者的姜太公、姜子牙等为妥。  相似文献   

2.
古人除了姓以外,自幼有名,成年时由尊辈代取字,号(别号)往往自取的,死有谥。例如:北宋文学家苏轼(姓苏,名轼,字子瞻,号为东坡居士,死谥为文忠)。 何谓“居士(或犹处士)”呢?古称为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又一日:旧时有些自命清高的人,也往往自称居士。(参阅《辞海》)那末,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学长廊里,诗人名家比比皆是,皇皇壮观,自唐以来,自号“居士”有多少呢?  相似文献   

3.
一次听讲授《孟姜女》的课,学生问:“孟姜女”三个字中,有两字个表示“姓”,是不是孟姜女原来姓姜,后来因为某种原因,又姓了孟?执教老师回答:“姜女”是名,“孟”是姓,其它问题无据可考。此说法似乎已经圆  相似文献   

4.
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代汉语词典》中,“柳”的第六个义项为:“姓。春秋时有柳下惠。”很显然,编者认为柳下惠姓“柳”。《辞海》:“柳下惠,即展禽。春秋时鲁国大夫。展氏,名获,字禽。食邑在柳下。谥惠。”柳下是古地名,春秋时鲁地。一说在今山东新泰市柳里(今名夏家隅);一说即河南濮阳东部的柳下屯(简称柳屯)。由此可知,柳下惠姓展,不姓柳,柳下是其食邑。  相似文献   

5.
我们经常诵读诗词,可是关于诗词中作者的字与号你又了解多少呢?今天中国人大多只有一姓一名。但在古代,人们的姓名远没有这么简单。通常情况下,除了姓和名以外,还有字、号等。“名字”一词,就包括“姓”、“名”、“字”三部分,三者各有各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古人是如何称字、称  相似文献   

6.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一、 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6分)二、 按要求写词语。(12分)1.写出四个带有“东西”两字的词语。例:东碰西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四个带有“天地”两字的词语。例:冰天雪地______  相似文献   

7.
某校初二新来一名转学生,姓“解”(xie),班上同学错说为“jie”;作为人的姓,像“查”(zha)、“单”(shan)等,中学生常常念错;写出“万俟”(moqi)让注音,学生注“wansi”,全错,不知道这是复姓。最近,我们从“3500常用字”中挑出几十个字让高中一年级学生认读。这些字,有的是初中语文课本没有的,有的是多音字,初中课文有这个字的某一个或几个读音,还有的读音没出现,学生认读错误率高。在初三毕业会考考查的课文中出现的“非常用字”,试卷反映出,错误率不低,兹列出几个字:“颀、箧、荼、矍、铄、罅”,这是1993年以来几个省市初中毕业会考语文试题中的字。  相似文献   

8.
(时间:90分钟)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二、组四个带“然”字的词语,再选择合适的分别填入下面句子中的括号里。(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天气变化太大了,已是阳春三月,()这么冷。2.天气预报说下午  相似文献   

9.
王培明在《是姓成名名,还是以成为名?》(以下简称王文,见《语文知识》1994年第4期)一文中认为:《促织》一文的主要人物“成名”不是“姓成名名”,应是“以成为名”的意思。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现就王文所列三条理由谈些看法。王文的第一条理由是,《促织》全文写到“成名”二字的只有一句,  相似文献   

10.
我们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时,往往会碰到许多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一些概念性的难题,很影响我们对文意的理解。这里,仅就古人姓氏名字等方面的问题,谈谈我们的学习体会。一、古人的姓和氏有别在上古社会里,人们的姓和氏是有区别的。《说文》:“姓,人所生也。因生以为姓,从女生。”许慎的注解,一方面道出了“姓”字的本义;另一方面,也历史地反映了上古社会在未有婚姻制之前,是有过群婚制的。“母”字,就是当时禁止人们乱奸而产生的字。这样,生下来的孩子不可能认识父亲,只能“知母不知父”(《吕氏春秋·恃君》)。如“  相似文献   

11.
<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某些情况下,族和氏是同义词。《战国策·秦策》“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里的族就是氏之意。战国后,人们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二为一。钱大昕认为“盖三代以前,姓与氏分;汉魏以后,姓与氏合”。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如屈原,名平,  相似文献   

12.
我们现在提到一个人的名字,是指他(她)在户籍、身份证上所用的姓名。但是古人提到一个人的名字,并不包括姓,而且名与字不仅是两个概念,名和字之间还有含义上的关系。关于这一点,有些文史知识和一些书籍也偶尔提到,但却语焉不详。我们仅仅知道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一种训诂(字义解释)的关系——即用“字”的含义来解释“名”的含义。那末,究竟怎样训诂呢?大体可分为以下五类:  相似文献   

13.
文科博览     
外国人的姓名跟我国的不一样,字数多,规律不一。大致说来,区别如下: 一、英美语系 ①名字·姓。例如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即诺尔曼(名)·白求恩(姓);②名字·父名·姓。例如:美国进步作家马克·吐温(笔名),他的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名字)·朗荷恩(父名)·克雷门斯(姓)。 二、俄语系 名字·父名·姓。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尼古拉(名字)·阿历克赛维奇(父名)·奥斯特洛夫斯基(姓);革命导师列宁的全称是:弗拉基米尔(名字)·伊里奇(父名)·乌里扬诺夫(姓)——也可只写“名字·父名”而不写姓。如列宁可写作“弗拉基米尔·伊里奇”。  相似文献   

14.
(时间:90分钟)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一、看拼音,写汉字。(8分)二、用“√”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分A外(fFnfEn)捋A着(lVnL)茅塞A顿开(sQisF)朝A霞(chWozhQo)负担A(dQndSn)埋A怨(mWnmWi)三、在下列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9分)()()著名的()()地说(  相似文献   

15.
古代人不仅有“姓”和“名”,而且还有现代一般人没有的“字”和“号”。下面我们来介绍古代人“字”和“号”的常识。  相似文献   

16.
宋仁宗嘉佑六年(1061年)状元王俊民(山东掖县人),是个自我约束甚严的正派人物,与宋代以来种种以王魁为题的话本、戏剧中那个“姓王,名魁,字俊民”的负约背恩之徒风马牛不相及。  相似文献   

17.
“繁漪”姓什么?这个奇怪的问题因高中第四册《雷雨》一课的奇怪注释而产生。注释①中说 :“一天 ,侍萍从济南回来探望儿女 ,被太太繁(fn)漪找到周公馆 ,才发觉女儿的主人就是周朴园。”这里“繁”字被郑重其事地注了音。难道此字还有其它读音不成?翻检字典 ,果然发现它还可念作 p幃 ,只作姓。原来 ,编者用心良苦 ,意在告诉人们此人名叫“繁(fn)漪” ,而不是姓“繁(p幃)”名“漪”。那么 ,她姓什么呢?大凡看过《雷雨》全剧的人都知道此人姓“周” ,因为“登场人物”中明白地写着。如此说来 ,编者只需加上“周”字 ,便可…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 ( 1992年版 ,2 0 0 2年重印 )选进了一篇《扁鹊见蔡桓公》的课文。除对课文的出处有详尽的注释外 ,对扁鹊一名也有解释 :“扁鹊 ,姓秦 ,名越人 ,医术高明 ,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这里并没有注明“扁鹊”之“扁”的读音 ,也没有标明扁鹊是否姓“扁”。而“扁”字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1979)里有两个读音 :bi??图形或字体上下的距离比左右的距离小 ;物体的厚度比长度小。~圆 /~体 /~盒子 /一头压~了。别把人看~了 (不要小看人 )pi仭n(扁舟 ) ,小船 ;一叶~。两种读音的释意都…  相似文献   

19.
庖丁、伯乐,这是为人们熟知的两个智慧的人物,他们的智慧技巧为人们津津乐道,可是他们的姓和名却不是人人都清楚的。 《庖丁解牛》篇中的“庖丁”,高中语文教材注为:“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有的选本在翻译这段文字时,索兴保留“庖丁”二字,这实际上将“庖”和“丁”当作了一个人的名和姓来对待,这更是笑话。《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把“丁”字当作“旧指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即当作一个普通名词来理解,也回避了这个“丁”字的翻译。我认为“丁”不是名字,也不是泛指一般的人,而是姓。生活在那个时代中的下层人物,有姓而无名是常有的事。因此,我们可以把“庖丁”理解成“姓丁的厨师”。  相似文献   

20.
“小朋友,你姓什么?” “我姓王。” “你为什么姓王?” “因为我爸爸姓王”,机敏一些的孩子,可能会这样回答。 “为什么你爸爸姓王,你就一定也要姓王呢?” “……”。对这个问题,恐怕再机敏的孩子也难以讲得明白了。就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大人,恐怕也对回答。 其实,从姓氏的形成,或者说从姓氏的来源说来,儿子并不一定要随父亲的姓,古人就有“以大父为姓”的规矩。所谓“大父”,是指祖父。一般说来,祖父的姓,应当就是父亲的姓,而孙子倘不依父姓却随祖父的姓,岂不是一回事?问题是“以大父为姓”,并不是依祖父的姓为姓,而是以祖父名或字中的某个字为姓,这一来,孙子的姓可完全不同于父祖两辈的姓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