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会激励,就是把社会发展的潜在动力转变为现实动力。传统发展模式的一个严重误区就在于片面地理解以至扭曲人的需要,从而导致社会激励的偏离或缺乏。邓小平的社会激励理论,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内核,以发展经济、科技、教育等为支点,以经济、政治和文化激励机制为经纬。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中国人民激发出巨大的、经久不衰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中国社会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和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运动原理,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突出强调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和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以科学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邓小平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根本宗旨,是立足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现实,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千方百计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她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始终高扬的荣辱观的根本宗旨。邓小平荣辱观是中国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强大动力。立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根本宗旨,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展开了气势恢宏的理论创新,而这些理论创新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构建起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框架。坚持以邓小平荣辱观为指导,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灾区人民在经历了地震带来的巨大损失后,重建家园是更为重要的任务.某种程度上说,重建工作是举国上下的任务,在给予灾区人民物质支援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给予灾区人民精神激励,精神动力能够为灾区建设提供更为持久,更为顽强的力量.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民族精神转化为灾区人民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5.
社会发展动力是社会历史前进的推动力量和源泉,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马克思认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科学技术和人民群众这几个因素共同构成的,它们协同作用推动着社会发展。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和主要内容,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归纳了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五个主要部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激励人民群众创造性工作的动力源泉。十多年来,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始终以党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组织文化的引领和保障作用,不断以文化建设的新成果促进自身的成长,推动招考事业发展迈出新的步伐,走出了一条文化建设和事业发展相辅相成的发展路子。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文化建设和招考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逐步渗透到招考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创设全员参与、共同建设的良好内部氛围,是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果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7.
岑曦 《文教资料》2021,(1):73-75
浙江精神作为地域性精神理念,从浙江人民探索建设中提炼出来,引导很多人投身建设浙江的实践中,推动浙江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用浙江文化熏陶人民,用浙江经验鼓舞人民,用浙江精神激励人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理论灌输、环境感染、实践教育等途径,将浙江精神融入其中,不断增强育人效果,加深大学生对浙江文化的认同,激发精神动力,实现高校创新型人才培育目标。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这一任务的完成有赖于社会多种力量共同发挥作用。这其中,既需要理论的说服,以统一的思想为指导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斗,也需要道德的约束,以共同的道德遵循使整个社会稳定有序,还需要有文化的渗透,来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只有重视、调动、协调这三种重要的精神力量,才能有力地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宣传思想工作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眼于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着眼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形成体现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理论指导、舆论力量、精神支柱和文化条件,引导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报告蕴含着丰富的人民主体思想,主要表现为:人民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主体,共产党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主体等。它以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为理论基础,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小康社会的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仅坚持和继承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与社会主义义利观有一致性。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社会主义义利观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为全体人民谋利益,是邓小平社会主义义利观的核心内容;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社会主义义利观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激励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管理学的角度看,邓小平激励思想在激励基础和激励手段运用方面与西方激励理论均存有趋同之处,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管理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实践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它具有全面性、协调性等显著特点。我们必须以邓小平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努力探索一条能使我国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论断,并对"发展"的全面性、各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实现社会全面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巨大的实践意义,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则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对邓小平社会发展观的拓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内涵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它有着丰富的内涵.从语言学角度看,邓小平认为共同富裕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范畴;从思想本身看,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一个由四个相关命题组成的有机整体;从整个邓小平理论体系看,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一个由五大观点构建的理论大厦.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党建理论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没有专门的纯哲学著作,但他能在实践当中自觉地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本文以邓小平的党建理论为例,说明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邓小平党建理论是马列主义的建党学说和毛泽东党建理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政治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目标取向和基本方略,有力地推动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改革开放必须是社会主义和强国富民的有机统一。邓小平这一改革开放定向思想扬弃了以往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某些空想的形式化的社会发展目标,为新旧体制的转轨提供了合理的价值导向,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提供了强大的凝聚力,为整个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方法指导,保证了改革开放政策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价值观是以人民为价值主体的价值观。从价值创造主体、价值评价主体、价值标准、价值实现手段、价值实现途径、价值取向多层次性等六个方面分析邓小平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