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0 毫秒
1.
崔彬彬 《林区教学》2020,(11):115-117
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增长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综合性探究实验,是课程标准要求中的重要部分。旨在引导学生尝试建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数量模型,以此探索酵母菌种群的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不同培养条件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影响,总结出以不同培养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张昊 《生物学教学》2010,35(10):30-32
本文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的几个细节作了阐释,这些细节对实验成功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归纳了高中生物学探究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中学生的常见疑问,并作了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正>"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中的探究实验。学生通过该探究实验可以动手建构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感性地认识种群数量的变化特点。另外,本实验涉及微生物培养技术、抽样检测技术以及显微计数技术等,有很高的教学价值,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开出率非常低。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实验周期长,很多学校不愿让学生在一个实验上"浪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其中有这样的思考题:"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建议你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这是为什么?答案很简单:防止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分布不均匀。但是酵母菌在培养液中究竟是怎样分布的呢?上层多还是下层多?这个问题产生于学生,在教师之中也讨论过,始终存在2种看法:第1种看法认为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  相似文献   

6.
血球计数板是常用的微小物体的计数工具,可以对人体内血细胞进行显微计数,也可计算细菌、真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的数量。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需要测定酵母菌数值,使用血球计数板能较为快捷地抽样检测出酵母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7.
血球计数板是常用的微小物体的计数工具,可以对人体内血细胞进行显微计数,也可计算细菌、真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的数量。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需要测定酵母菌数值,使用血球计数板能较为快捷地抽样检测出酵母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8.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为高中生物学中的一个探究活动。由于本活动耗时长,对学生能力要求高,在实际教学中很少实施该实验教学。本文报告了笔者带领学生进行的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1教学目标①明确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并能恰当评价和完善实验方案;②正确使用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等实验器材解决实验问题;③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④解释种群数  相似文献   

9.
关于血球计数板使用的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球计数板是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计数酵母菌数量时使用的一种计数工具。本文以酵母菌计数为例,从计数板的结构构造、使用步骤、计数三个方面对血球计数板的使用进行小结探讨。  相似文献   

10.
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是本实验的核心,把“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为总课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确定相应的子课题,通过开题报告→实施实验→结题报告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1.
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的实验方法、实验设计、实验安排、实验步骤进行改进,提高了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杨海荣 《学苑教育》2012,(23):83-83
本文拟就“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的两个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是生物新课标模块三活动建议中的一个实验,实验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显微镜操作技能,及进行一周乃至数周的耐心观察,并了解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及其产生原因。实验的开放性虽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究空间,但在实践中也导致了实验目标的把握偏差,致使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后,实验目标达成效益很低。基于上述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稳态与环境"模块的活动建议。不同版本教科书对培养液的选择有很大差异,如葡萄糖溶液或马铃薯溶液。此外,由于教科书对酵母菌的初始浓度、取样的时间等都没有明确说明,且酵母菌在培养过程中易受到杂菌污染,往往难以得到理想的"S"形增长曲线,也未发现关于有氧或无氧条件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陈鹏 《中学生物学》2009,25(8):58-59
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的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内容中,教材为了便于学生了解一定条件下某一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设置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这一探究活动.在这部分内容中涉及到了血球计数板(2 mm×2 mm)这一中学师生普遍比较陌生的实验仪器.  相似文献   

16.
丁傅 《中学生物学》2012,28(11):44-46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是新课标教材"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的学生分组实验,需要学生学会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准确计数酵母。通过结合"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这一实验和有关血球计数板的命题的分析,对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原理和操作方法中遇到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高中教材人教版必修3上的一个探究实验.不少学校由于实验室条件有限而没有让学生动手实践,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单方面的讲授和学生做题巩固,导致学生在做这类试题时失分较多.实际上该实验所涉及的实验材料新,操作事项多,仅靠教师纸上谈兵式的讲解是无法达到实验要求的.笔者在多次操作该实验后总结出一些注意事项,希望能给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较多困难,通过转变教学模式,创新计数方法和构建数学模型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降低实验难度,增加实验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新课程标准增设的一个探究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变化的能力,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但这项探究历时长,涉及的技术多而复杂,教科书通常仅作简要的提示,因此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提供或师生共同查阅相关资料,如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就是学生学习中不容回避的障碍之一.但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大学教材、网络资源及某些中学教辅书籍说法不一,甚至还不乏谬误,易给师生的教与学造成混乱,甚至误导.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介形虫、紫萍作为新的替代实验材料,来完成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探究过程的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