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英汉句法的最显著差异一直是许多语言学习者讨论的热点。本文通过对英汉句中省略的观察和比较.提出英汉句法的最显著差异在于汉语的句子注重“意合”.句子组织较少借助连接词和形态变化,属隐性连贯,而英语的句子注重“形合”,句子组织常常借助连接词和形态变化.属显性衔接。  相似文献   

2.
英语重形合,惯用结构复杂而严密的长句,属形态型语言;汉语重意合,句子结构简短而松散,属语义型语言。两种语言的差异给英语长句汉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翻译实践和教学中,基于奈达的核心句理论,作者总结出了英语长句汉译的程序转换应该遵循的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3.
刘新会 《高中生》2009,(3):29-30
1.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英语中连词的作用 英语与汉语在句子结构方面最基本的差异是:汉语句子重意合,英语句子重形合。也就是说,汉语并不追求形式上的完整,往往只求达意;英语句法重句子结构形式的完整和逻辑上的合理。具体来讲,在英语中.两个简单句之间不可用逗号分开,要用连词连接起来,或者使它们单独成句子。如:  相似文献   

4.
英语重形合,惯用结构复杂而严密的长句,属形态型语言;汉语重意合,句子结构简短而松散,属语义型语言。两种语言的差异给英语长句汉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翻译实践和教学中,基于奈达的核心句理论,作者总结出了英语长句汉译的程序转换应该遵循的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5.
汉语注重意合,而英语强调形合,这是汉语与英语之间差别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表现方式对英语语篇的逻辑衔接影响甚重。英语短语逻辑衔接中的形合具有时间性,若两个短句链接且具有逻辑,要考虑句子之间的时间先后或者一致性,因此说时间特征在英语短语衔接中起举足轻重作用,能完成形合的功能。基于此,本文对英语短语逻辑衔接中形合的时间特质进行分析,先对英语短语及形合的相关理论进行介绍,然后探析逻辑衔接中的时间特质,最后以before、with和when为例,分析英语短语衔接中形合的时间关系,以期为英语学生的学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语篇的形合(hypotaxis)与意合(parataxis)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是英汉语篇对比研究的重要内容。英语思维重逻辑、分析,汉语思维重悟性、直觉,这使得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篇结构上的最大区别在于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形合是组词造句的外在逻辑,意合是遣词造句的内在认知事理。英语注重显性衔接,结构完整,以形制意;汉语则注重隐性连贯(covert coherence),讲究功能和意义,以意驭形。  相似文献   

7.
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造句法的不同,即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探讨在英译汉中英语词、词组、从句和句子的拆译,认为以词组和从句为基本切分单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英语、汉语在语言学上有很多区别。汉语注重意合,注重功能、意义。常常不用或少用连接手段,语言中词与词、句与句的组合主要是凭借语义上的关系和联想达成的;而英语注重形合,注重句子结构、形式的完整和逻辑的合理。正确认识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特点及其相对性,对于汉英翻译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新会 《考试》2008,(4):31-33
连词是一种虚词,它不能独立担任句子成分而只起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以及旬与句的作用。连词主要可分两类: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使用连词时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种:1.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英语中连词的作用英语与汉语在句子结构方面最基本的差异是:汉语句子重意合,英语句子重形合。也就是说,汉语并不追求形式上的完整,往往只求达意;而英语句法重  相似文献   

10.
英语重形合,往往通过连接手段和形态变化,把许多修饰成分或从句连接起来表达句子的逻辑关系。而汉语重意合,主要用小句的串接和意义的连贯来组建句子。因此英语汉译时常常把英语原文的一个句子拆成汉语的数个小句,即把英语中的某个单词、短语或从句拆译成汉语的句子。  相似文献   

11.
形合与意合是涉及句法问题的两个重要概念。文章通过对《红楼梦》第四回的英汉翻译对比研究,提出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这种差异在语篇衔接上主要体现在连词、省略及从句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12.
从汉英语言对比的角度探讨翻译仍是翻译研究中极为重要的途径之一。汉语意合和英语形合的特征具有深层民族心理和哲学思维方面的成因;由于汉语重意合,语法呈隐性,重以神驭形,而英语重形合,语法呈显性,重以形驭神,在汉英翻译中须对汉语的意合句句内和句间的隐含逻辑关系进行分析,进而转换成显性的形合句,以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符合翻译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
省略是汉英语篇衔接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语篇分析中可以细分为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通过对《红楼梦》及其两个译本对比分析发现,汉英语篇省略的使用倾向不尽相同:汉语语篇多省略名词和连接词;而英语语篇则多省略谓词性成分。这是由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的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汉语重意合,句子在表达上不太注重直接体现关联性,英语重形合,非常重视句子内部之间以及句子相互之间关联性的体现。翻译不仅要求宏观的语言文化背景,还需要基本的语句重构技术。在汉译英中,可采取添加衔接手段、断句和合句、运用插入语、适当取舍、语序调整等方式体现句子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形合与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最重要的一个区别。语言。汉语重意合,是因为它是一种以分析型为主的语言。英语重形合,是因为它是一种以综合型为主要特征的两种语言在语篇衔接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其根源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的。以句段为语篇单位,以语篇翻译理论为指导,对比分析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的差异对语篇衔接造成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对语言差异造成影响的原因并指出双语转换时语篇衔接变化的主要趋势,有望提高语篇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语义衔接大同而小异。但由于英汉小句复合体的构句方式的巨大不同,两者在逻辑衔接上表现出本质性差异。英语主要是显性的逻辑衔接。而汉语除此以外,更多的是通过语序象似性与话题有关性来帮助实现小句复合体内部的衔接。  相似文献   

17.
补语小句分析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即结果补语结构中NP的句法语义性质和VP的构造形式。在结果补语小句的内部结构中,“了”是小句中“体投射”的中心词,即补语小句的谓语动词要先通过向小句内AspP的中心词“了”位置的移位来建立整个句子的“T链条”,才能保证句子得到完整的时态解释。“小句理论”对分析汉语结果补语结构和相关结构都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是汉语研究中一种值得重视的句法和语义分析理论。  相似文献   

18.
邱瑾 《文教资料》2014,(34):11-12
国内语言学界对于英汉对比研究的重点,多集中于语音、词汇、语法、句子等传统语言层面,对英汉语篇的对比研究相对缺乏。英汉语篇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它们的不同点主要是由中西方思维差异造成的。中国偏向于综合性思维,而西方偏向于分析型思维,形合与意合之别是英汉语篇差异的一个主要方面。汉语重意合,无须借助显性衔接,仅靠内含的意义的联系,便能构成连贯的语篇;英语则需借助显性的语言形式构成语篇整体。文章从英汉语篇差异方面的一个表现即意合与形合的对立出发,选择《围城》的中、英文本为对比语料,分析形合与意合在其英汉文本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功能句法中“主从关系”的若干问题,作者认为:(1)功能句法中的“主从关系”不同于传统语法的“主从关系”;(2)“主从关系”不妨看作是“内嵌”的一种形式;(3)小句复合体不是“高于”小句的句法单位,小句的成分可以由词组/短语体现(这个词组/短语还可以内嵌有同级的词组/短语或高一级的小句),也可以由小句体现(即小句平面上的内嵌);(4)韩礼德提出的“逻辑—语义关系”表示的是并列关系的小句之间的关系,不能全面概括内嵌小句与相关小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重动句的句法语义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重动句是汉语中一种特有的句式,它具有突出的特点。重动句在句法上具有线性序列特点,在语义上具有立体语义特点,重动句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能够在一个句式中巧妙地化解句法和语义之间的矛盾。重动句的句法语义形式主要表现为三大类,即“动助”式,“动介”式和“动趋”式,每一大类之下又可以细分为若干小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