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促进学生就业,高职院校应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要优化专业设置,以技能为核心设置课程;通过学分制改革突出岗位特色和实训特色;加强实训设施的多元化建设;建立以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考试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围绕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的重要性及相关问题,特别突出地探讨了"双肩挑"岗位和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通道"等难点问题,提出了对高职院校有一定借鉴意义的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策略.  相似文献   

3.
当前,建设类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突显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构建学科化,岗位职业能力不突出,且普遍存在"结而不合"的现象。建设类高职院校应构建符合专业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要体现"职业岗位能力本位化",教学过程要"项目化或产品化",考核方式要多样化,企业锻炼要关联化,充分发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素质、高技能专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海西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设置现状入手,分析了福建海西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室内环境治理员”新职业,为此,教育部首次在高职院校中设置了“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该专业的教学目标是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教学内容强调“实用性”,专业教学过程突出“实践性”,因此,高职“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设置充分体现了职业岗位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专业是高职院校办学方向和特色的具体体现,专业设置是联系社会和学校的重要纽带,是构成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区域支柱产业及发展方向设置主体专业;要面向现代服务业职业岗位群,构建服务类专业群;要紧跟市场发展变化,密切关注人才需求新动向,积极寻找新的专业增长点,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专业是高职院校办学方向和特色的具体体现,专业设置是联系社会和学校的重要纽带,是构成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区域支柱产业及发展方向设置主体专业;要面向现代服务业职业岗位群,构建服务类专业群;要紧跟市场发展变化,密切关注人才需求新动向,积极寻找新的专业增长点,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是高职院校办学方向和特色的具体体现,专业设置是联系社会和学校的重要纽带,是构成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区域支柱产业及发展方向设置主体专业;要面向现代服务业职业岗位群,构建服务类专业群;要紧跟市场发展变化,密切关注人才需求新动向,积极寻找新的专业增长点,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贺小凤 《职教论坛》2007,(2X):39-41
社会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室内环境治理员”新职业,为此,教育部首次在高职院校中设置了“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该专业的教学目标是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教学内容强调“实用性”,专业教学过程突出“实践性”,因此,高职“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设置充分体现了职业岗位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及学校定位决定了应用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体现"专业+职业"的办学特色,以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其中课程设置成为影响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及办学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既要区别于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的中职院校,又要区别于以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为目标的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应用日语专业的课程建设本着以职业为核心,加强专业与岗位的对接、强化应用能力,实现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产业融合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提出新要求,高职专业建设应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建设宽平台、多方向的专业群,以适应产业融合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专业群建设要围绕产业行业、岗位、师资等进行,同时整合课程资源和实训资源,探索校企合作新机制,扩大学校自主权等。  相似文献   

12.
基于SWOT分析模式,陕西省高职院校文科专业设置的优势包括:依据市场需求设置优势专业,专业设置定位明确,专业开办低成本投入与高回报率。劣势及挑战包括:专业开设速度过快,重复专业过多,文科专业认同度低以及生源减少。陕西高职院校应结合区域特色及产业特点,优化专业设置,合理开设文科专业,以推动高职文科专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既不同于本科专业建设,也不同于中职专业建设,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构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机制。为此,应建立在市场导向和全员参与的基础上的专业建设新机制,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培养应用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职学生,从而使高职专业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布局,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适应职业岗位变迁。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8所独立学院新增专业多,发展快,专业设置雷同问题突出,专业建设不够重视。主要原因是未建立健全独立的教学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缺乏人才需求预测与论证,缺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开发能力。要优化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就要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和市场调研,处理好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服务面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抓好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以河南省9所地方综合性高职院校2011年招生计划为依据,对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分析表明,9所院校以第三产业为专业结构的主体,专业设置规模较大,基本适应现代产业结构.但存在专业重复度较高,专业聚集度较低和专业设置趋同等问题.河南高职院校应降低专业的重复度,针对职业岗位群和技术设置专业,并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专业.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步骤、原则、要求、方法进行研究与探析,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和规律,按照特定的步骤,把握正确的原则,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自身办学水平,使其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目录外专业设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应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结构和经济情况进行目录外专业的开设。通过分析开设的目录外专业呈现的特点,提出开设目录外专业的建议与思路。开设目录外专业要有利于学生就业,要讲究策略,要善于整合学校资源,要质量至上。  相似文献   

18.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紧贴产业需求,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类专业,着力巩固和提升制造类专业,适当控制财经类专业发展规模,积极培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在办学实践中,积极发挥资源优势,突出打造专业特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搭建校企互动技术服务与培训平台.  相似文献   

19.
调整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甘肃省14所本科院校专业种类比较齐全,专业覆盖面较宽;基础学科专业实力较强,应用学科专业发展较快;新兴学科专业得到了初步的发展。但专业设置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专业结构与行业需求脱节;专业设置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热门专业重复设置;专业结构缺乏区域特色;与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布点较少。为此,学科专业结构调整需要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确保专业的良性运行;各类高校应准确定位,面向社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布局;构建社会广泛参与专业建设的机制,加快专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师范教育中的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教育不等于教育学。师范院校的教育专业不等于教育学专业。对于特殊教育来说 ,特殊教育学专业同样也不能代替聋校语文、聋校数学、聋校外语、聋校体育等面向具体学科的专业。学科特点与教育学相通的特殊教育学只是应该设置的面向特殊教育的专业中的一个部分。师范院校设置的有关特殊教育的专业中 ,除了应该包括特殊教育学专业之外 ,还应该包括其他面向基层特殊学校特定课程的各种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