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2021年1月,教育部发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进什么、进多少、如何进”的问题强化顶层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验的是教师的教学素养与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首次对中小学课程教材如何有效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系统谋划。贯彻落实《指南》,从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落实课程教材主渠道、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和加强师资培养等方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有助于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3.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地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中,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4.
<正>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要求各地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紧密结合。在政治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是政治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正一、语文课程"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鉴于各级各类课程在吸收和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着不系统、不全面的现象,《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从小学到大学各个学段的课程如何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古诗文学习受到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这些重要文件都明确指出要把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并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大幅提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比重。古诗文作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  相似文献   

7.
<正>2021年1月,教育部下发了《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两个文件,就革命传统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内容、载体形式做了统筹设计和科学安排,强调素养导向、系统规划和全科覆盖。《指南》将革命传统界定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精髓,将其融入到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有助于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信。在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课课程教学相融合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依托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专业核心课程《生态工程学》,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该课程中课堂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6个案例进行调查,探析学生感兴趣的融合方式及其原因,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专业课课程思政中的价值,探索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2014年教育部颁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应该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在中小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如何在一年级教学中教授经典的传统文化?2014年9月以来,我在瑞龙小学一年级进行中国古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研究,尝试将语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高度契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既有必要性,又有合理性,两者在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等方面均内在地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的路径是:优化课程教学理念,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强化课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2.
张香 《天津教育》2023,(7):183-185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也是培育具有强烈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关键。教育部在2021年颁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其中小学数学教材就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值得教师充分挖掘和利用。但目前一线数学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以及教材挖掘的理解意识不够,缺少探究文化系统性的教学策略。因此,本文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党和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能的传承",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要求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因此挖掘传统文化教育功能,深化地理课程改革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4.
<正>张燕玲,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教师》:根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内容,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您认为这有何意义与价值?张燕玲:教育部是在今年3月的时候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相似文献   

15.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1],有力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教育部在2014年《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要求,“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对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教育艺术》2020,(4):F0004-F0004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指引》一书已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由全国新华书店经销作者简介王嵩涛,青年学者,首都师范大学《教育艺术》杂志社社长学术助理、副主编、教科研中心主任。从事教育艺术、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课堂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出版专著《李燕杰教育思想研究》《"少教多学"的理论与实践》;主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与实施方案》两卷,主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理论卷》一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中期报告》三卷;在国内相关专业杂志和主流网站上发表论文多篇。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部在2014年3月26日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在中小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这一纲要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语文教学在传承优秀文化方面的价值,但也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多更具体的要求。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人格素养方面的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既是国家政策的要求,也是学校提升立德树人质量的现实需求。进课程的关键点是以“特”为核心,在既有建设基础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转化为课程内容;以“融”为根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学校课程体系;以“统”为主线,实现课程组织的结构化;以“实”为基准,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的有效性。达成上述要求可以采取以下实施策略:学校基于循证原则进行课程发展规划,通过多主体协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在校内研训和各层次教师培训中,着重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和课程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了解并学习中国文化已成为世界瞩目的一个文化现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所有学科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当前中小学生存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核认识理解流于表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把握不够深入的问题。音乐作为培养艺术修养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显著优势。文章分析了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以期能够在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同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