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构教学     
一、时论简要 学校课程设置上的学科本位、学生本位、社会本位之论由来已久。近几年来,随市场体系的发育,高等学校已有突破系轭培养通才即社会取向之议。虽然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模式弥补了学科本位、学生本位、社会本位的歧意。但是,由于传统习惯与某些负向因素的影响,各类学校并未在“层”与“形”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高等学校课程价值取向研究的现状,分析了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的优势及局限,并指出这三种课程价值取向的发展方向是三者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3.
美国教师教育中,长期以来存在着任教学科与教育学科分离与对立的现象,20世纪80年代后,二者出现明显的融合趋势,它主要是通过学科间的整合实现的。在教育学科与任教学科的关系上,出现了学科课程、学科教学法、学科教育学等课程;在教育学与  相似文献   

4.
新教材的编写背景与概况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教学的重点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转向为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即课程功能发生了转变。从课程的结构来说,要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从课程的内容来说,强调贴近生活和时代;从课程的目的来说,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5.
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群集模块式课程运用群集模块式课程设计模式,体现出“宽基础、活模块”的特点,实现了学科本位、社会本位、个人本位三种课程价值取向的兼顾融合。该课程因多元化走向的课程目标设计、宽与活兼顾的课程结构设计、多路径选择的课程实施设计以及能力本位的课程评价设计从而成为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培养目标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经历了从学科本位到能力本位再到工作过程本位的转换,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整合的实践分别以专业基础课、模块式课程和整合式课程的形式呈现,其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展望未来,从学术性与职业性融合的视角,职业教育课程建设需要加强"职业人格"本位理念的确立、综合型课程的设计以及教师协作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地体现了化学的本质特征,将学科基础知识、学科学习能力和学科思想方法有机融合。《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化学科的修订,立足于考查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着重考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针对这些变化,中学化学教学要积极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和高考内容改革的需要,实现由知识本位向提高学生化学学科能力转化,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本位课程和地方本位课程而言的,它们不同于学科/活动课程、分科/综合课程、普通/职业课程等以课程内容或结构形式划分,它们主要是按课程开发主体的不同划分而成的。国家/地方本位的课程是由国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聘请专家来决策,采用“研制——开发——推广”模式开发的,在学校通常以“必修课”的形式来实施。这些课程立足于国家(社会)本位、内容本位的教育取向,强调统一的国家基础和整体利益,追求课程的统一,有利于受教育者获得各种重要学科知识的基本深度和广度;地方本位的课程较之国家本位的课程只是…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能力本位课程的教材设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以学科本位的教育教学思想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表现仍然比较顽固,能力本位的课程及教材模式基本还停留在概念层面。本文就如何改革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教材,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新型高职课程教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转变学科本位思想,关注学科发展和科技前沿;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等是新课标的课程理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标的课程目标。在自己平时新编的物理习题中如何体现这一新的课程思想呢?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基础教育现行学科课程仍然是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的,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及人的发展需要的变化。在对已有学科课程价值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提出学科课程的全面性、全体性、全程性发展价值,试图通过生命这样一个大的视角,以求在学科课程的价值取向上达到个人、社会、自然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独特价值,其具体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落实三维目标,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实现课程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探索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管理;改变学科本位。构建新型课程结构;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如何引领老师和学生从学科本位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从重视学习实践,开展学科沙龙,到重视学科整合,开设综合学习课,最后发展到主题研究课的形式,另辟蹊径,没有纯然地把融合建立在原来的学科分布上,而是拓宽了新的课程领域,开发了新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跨学科融合,有利于突破学科教学的本位化,更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实践能力;突破情境创设的结构化,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突破问题设计的良构化,更好融通学习的有效性和开放性。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增强跨学科融合意识,提升课程整合能力,将学科“回归”到完整个体,将知识“还原”成真实世界,将问题“切换”为向外扩展,助力课堂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融合是当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针对课程思政与课程贯通融合问题,提出了教师施政与学生悟政、践政深度融合的全程育人模式.基于此育人模式,研究了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过程中融入PBL的必要性、基于PBL的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措施及实践探索.在基于PBL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过程中,通过问题驱动,引发学生思政意识;通过教学翻转,引导完善学生思政问题,通过学生践行思政,有效洞悉学生思想深处的思维和意识等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实施路径,实现教师施政、学生悟政及践行思政三位一体,实现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贯通融合.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要跟上社会变革的步伐,必须进行职业教育课程的变革.职业教育课程的变革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确立培养目标;改革由学科本位教育转变为能力本位教育的教育思想:采用行为导向型教学法,完善教育课程实施过程。推行个性化教学,以达到社会化学习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情思课程坚持学生本位思想,坚持情感与思维的统一,具有深远的课程育人实践价值。以学生为本位建构学科情思课程,在课程实践方向上有指向学生未来、指向学生生活、指向学生学科学习等特点。它需要教师挖掘学科课程内容的共情点和引思点,把学科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自然进行意义链接,以融通汇合的形式,让学生在学科学习的同时,融入社会、融入生活,促进情思的协调生长。  相似文献   

18.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状,数理融合应当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针对目前数理融合的不重视、不深入、少平台等现状,从顺应国家课程改革需要、两门学科核心素养的互补需求等方面考虑,加强数理融合在高中物理学习阶段都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紧扣高中物理核心素养要求,将物理学科和数学学科充分融合,让应用场景从处于相互纠缠的“混沌态”走向形神一体的“耦合态”.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模式造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为突破学科系统化的课程模式,我国职业教育界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新的课程模式。由此,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相继出现了如“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多元整合课程模式、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模式等多样化的课程模式。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发展呈现出以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观为指导、以职业分析为基础、突出工作本位学习等趋势。  相似文献   

20.
综合化课程--高等学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切人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是培养全面发展创新人才的需要.对目前高校来说,单纯从学科上进行整合无疑是不现实的,开设综合化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切入点,是实现学科之间的内部整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