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冈石窟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宏大雕刻石窟之一,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气势雄伟、规模庞大,有着"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之美誉,所以也有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而本文则是从云冈石窟历史背景着手,对其雕刻艺术美进行了分析,希望以此来更好地分析云冈石窟艺术特点,领悟其中所存在的雕刻艺术美。  相似文献   

2.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是我国古代雕刻的艺术之花。我国的雕刻艺术从秦朝和汉朝以来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北魏的雕刻艺术就是秦、汉雕刻艺术的延续和发展。云冈石窟气势雄伟、宏大 ,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豪迈的气质 ,成为我国古代文明的标志之一。云冈石窟现存主要洞窟 53个 ,大小石像 51 0 0 0多座。这些雕刻的完成时间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大约雕刻于公元 4 6 0年左右 ,佛像的服装是右肩或两肩袒露 ,佛像头戴宝冠 ,全身有凸起的衣纹 ,像毛质衣料 ,有中亚一带服装的特点。第二期成像于公元 4 90年左右 ,佛像清秀 ,袒露上身 ,下面着大裙 …  相似文献   

3.
云冈石窟以其厚重的底蕴、雄壮的气势、鲜明的个性、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文化品质与审美特点而成为北魏历史文化的座标以及佛教石窟艺术的巅峰之作.构成这种价值和意义的基本因素,就在于它所蕴籍的独有的文化品质和审美特点.皇家工程的性质、一朝完工的特点、帝佛合一的主脉、笑意乾坤的精神与风度,就是这种文化品质与审美特点的基本描述.  相似文献   

4.
张华 《家教指南》2007,(6):13-19
云冈石窟建筑雕刻中屋顶的脊饰,具有不同的式样组合,表现出实用、美观的云冈独特的地域风格,为佛教寓意与中国传统建筑融汇之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晚清民国文人抵御外侮、抢救文物的愤声疾呼中,云冈石窟已非单纯之文物古迹。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符号”,石窟寺所承载的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以充分彰显。随着平绥铁路线的贯通,作为沿线“风景”之一的云冈石窟始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同时,近代报刊业的繁兴也为文人墨客的云冈书写提供了更为普遍的物质载体和异于往日的传播媒介。于传统诗文总集、方志史乘、石刻碑铭之外,充分利用题跋、游记、报刊、杂志等近代文献就清民之际文人咏云冈石窟诗词予以钩沉辑录,亦系当前“云冈学”建设及云冈文献整理的重要环节与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云冈石窟,它融合东西,贯通南北,以鲜明的民族化进程为特色,在佛教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本文重点列举了古希腊文化、印度文化、鲜卑文化与汉民族文化在云冈石窟雕刻中的特征反映,并通过这些特征因素对云冈石窟的民族化转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2005年7月26-29日,在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成立五十周年之际,由大同市人民政府主办、大同市文物局、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承办的“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西省大同市隆重举行。来自中国、日本、德国、美国、韩国、意大利、柬埔寨、新加坡、中国台湾等九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300余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袁道宣,著名古建筑研究专家罗哲文、郑孝燮、文物保护专家黄克忠、著名考古学家杨泓、马世长等知名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与会者提供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大部分是云冈石窟保护与考古研究的成果,表明了云冈石窟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 学术会议主要围绕“石窟保护”和“石窟考古研究”两大专题进行讨论。石窟保护涉及世界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石质文物保护、古遗址保护、壁画修复、遗址的环境治理、保护材料等方面;石窟考古研究涉及到石窟寺考古分期、石窟艺术的影响传承、石窟艺术的样式分析等领域。 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所长李治国在开幕式上作了《云冈石窟保护五十年》的报告,综述了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成立五十年来,全所工作人员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努力拼搏,在保护和研究事业上取得的成果 从云冈石窟发展的历程,我们看到了五十年来以李治国所长为首的云冈石窟全体工作人员怀着对祖国文物事业的责任心和对云冈石窟的爱心,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工作,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加强了与国外和国内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合作,在保护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2001年,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8.
伍玥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2):11-13,18
大同云冈石窟是北魏时代佛教文化传播和发展的见证。从审美人类学角度把云冈石窟放在一个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不仅仅考察当时的"语境",同时也考察云冈石窟在现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所反映的审美现象,考察其在北魏时期以及当代社会里作为雕塑作品的社会功能与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云冈石窟雕刻中长柄香炉的调查,笔者认为长柄香炉在云冈石窟出现的时间大约是在北魏太和年间,这一器物并不是当时普及的供器,而是身份较高的人才有资格使用.云冈石窟中的长柄香炉虽有炳灵寺的遗风,但创新多于传承,对后世长柄香炉的雕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麓,建于公元五世纪中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云冈石窟的雕刻在我国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  相似文献   

11.
由于长时间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云冈石窟地质病害十分严重,文章概述了几十年来电法勘探技术在云冈石窟保护区应用情况,进而为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地质、水文地质等方法研究了影响云冈石窟石雕保存的水和盐的来源问题,采用化学方法全面分析了云冈石窟二泉窟、洞窟渗水、石窟区大气降水(雨水及雪水)的水化学特征;分析了云冈石窟各层岩石样品以及其中盐类的化学组份和物质成分及含量。讨论了云冈石窟石雕快速风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水岩化学效应,其中包括: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解、碎屑长石的水解、盐类矿物的结晶和氧化铁及氢氧化铁矿物形成和转变。  相似文献   

13.
游云冈石窟     
去年夏天,我随爸爸妈妈游览了盼望已久的云冈石窟。拾级而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连一个的大大小小的石窟。望着这古老的建筑,我的思绪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  相似文献   

14.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境内,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历经晚唐、五代,盛于两宋,明清时期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庞大、集中国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相齐名。  相似文献   

15.
当代学者从多角度对云冈石窟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而20世纪后半期兴起的生态批评又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文在考察云冈石窟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发掘其深刻的生态美学蕴涵,揭示其独特的生态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云冈石窟是我国三大著名石窟之一,是佛教传入中国后首次由国家主持经营的石窟.在吸收融汇印度、西域、凉州等石窟造像风格后,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且加以创造,形成了具有我国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的北魏石窟艺术风格,对我国早期石窟的开凿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须弥山石窟即是受到云冈石窟的影响而开凿的,在窟龛形制、造像题材、雕刻手珐、艺术风格等方面均受到来自云冈石窟文化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了一定的时代共性。  相似文献   

17.
韦正  马铭悦 《家教指南》2022,(5):97-110
对河西早期石窟与炳灵寺第169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第74、78窟关系的梳理表明,早期石窟在河西的传播并不一定由西到东,还应存在跳跃或迂回现象。长安佛教可能对炳灵寺和云冈石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长安与河西早期石窟一样可能也都有自己的独特来源。长安佛教在北中国早期石窟史中的地位值得继续仔细评估。  相似文献   

18.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米,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从石窟所保存的纪年铭刻和艺术风格看,这宏伟的艺术工程基本都是北魏的遗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云冈石窟以气势宏伟、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著称于世,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云冈石窟石雕表面降尘中金属元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x射线荧光分析法(PIXE)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对云冈石窟表面降尘中的金属元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降尘中含有Cu,Pb,Sr,Al,Zn,Ca,Fe,Ni,Ti,K等金属元素.其中Al,Ca,Fe的含量偏高.高含量的Fe元素的存在,对云冈石窟的风化起着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断崖为纸,以铁钎为笔,用石像记录着一个朝代曾有的辉煌。这就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在一个落日黄昏,我们匆匆地赶到云冈石窟,匆匆地看了一座座露天的或窟中的雕像,也看到了一个朝代从中天之日到最后一缕余辉黯然退场。就像一场戏,人潮退去,只剩下空寂的舞台和来不及搬走的道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