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恭城模式是喀斯特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典范。20世纪80年代以前,脆弱的生态环境制约该地区的农业发展,人口增加,土地超载,使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恭城人变生态劣势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农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恭城模式是喀斯特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典范.20世纪80年代以前,脆弱的生态环境制约该地区的农业发展,人口增加,土地超载,使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恭城人变生态劣势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农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湘西北喀斯特山地生态脆弱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探讨了该地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 ,提出了适合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地域特征的持续农业发展五种模式和相应的对策 .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湘西北喀斯特山地生态脆弱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探讨了该地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提出了适合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地域特征的持续农业发展五种模式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生态型小微企业与珠江流域喀斯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加强生态型企业研究、小微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对珠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而易见的重要性。要尽快改变将生态型小微企业与珠江流域喀斯特地区经济发展相割裂的研究现状,积极探讨珠江流域喀斯特生态脆弱条件下小微企业与区域经济的作用机制。使得二者进入良性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海岸带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的特点与面临的主要问题,构建了海岸带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暗管排碱模式、高效生态种植模式、农林牧复合型高效生态模式、高效生态牧畜业模式、高效生态渔业模式、高效生态设施农业模式、观光休闲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种养加和贸工农一体化复合模式、生物修复与重建型模式计9类模式,并提出了海岸带开发利用的4条建议,以供政府和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7.
湘中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岗地分布广泛,这里普遍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地区甚至基岩裸露,土地荒芜,呈现红色荒漠化现象。本文以衡南县工联村为例,针对湘中紫色土丘岗区综合开发项目示范区的农业生态工程优化模式,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分别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等方面进行1990年与2001年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工联村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数均有显著提高,并已由非生态农业阶段发展进入到良性生态农业阶段,为湘中紫色土丘陵综合治理、农业生态工程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从自身生态环境出发,致力于生态农业发展,形成了生态种植、设施农业园区和经营观光三大特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但仍存在着农户生态意识薄弱、政府管控力度欠佳和缺乏专项人才等问题,应强化农户生态意识,加强政府规划管理职能,建设生态农业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9.
黔南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设黔南地区生态农业,对黔南地区的环境资源本底和生态问题进行调查。黔南地处山区,岩溶地貌显著,地形复杂、气候适宜、生物资源丰富,但经济较为落后,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建设生态农业必须立足山区,坚持以林为主,保持水土为重点,从初级生产者、次级生产者、分解者、市场交换及补偿多个层次出发进行生态农业设计,探索有黔南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县域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对县域生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重点探讨了我国县域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生物立体共生型、有机物多层利用型、山区生态农业工程及资源开发型、全面规划良性发展型;我国县域生态工业的发展模式:资源节约型、主导特色型、示范园区型、高新技术型;我国县域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模式:景观休闲型、科考探险型、民族文化型、农业科技型。  相似文献   

11.
生态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之义,其中包含的生态伦理思想值得认真挖掘。不仅生态伦理的内涵蕴涵在生态农业的含义中,在生态农业的特点中也体现着生态伦理的本质,而且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还表现在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中。生态伦理思想在生态农业不同方面的表现是有差异的。研究生态农业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对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和作用,主要又体现在生态伦理思想能够推动生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贵州农业生态的现状及特点的调查研究,提出贵州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应对策:农业生态管理、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生态农业,特别针对生态农业进行讨论,提出“种养多样、循环利用”模式和“层次开发、综合发展”模式,是解决贵州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池州市喀斯特山区生态脆弱性表现为基岩性、界面性、波动性等特点。喀斯特山区的生态恢复要从提高喀斯特山区的土地承载力、消除或减缓过重的人口压力的角度入手,通过保持水土,高效合理利用喀斯特山区水土资源,来解决基本生存问题;加强生态修复,重点发展以生态经济型林、茶、果、药等业为主的喀斯特山区植被恢复;培植替代产业,实行产业化经营;推广“新中模式”。  相似文献   

14.
贵州喀斯特腹心区域生态扶贫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黔南州、黔西南州是我国喀斯特腹心地区.该区域不仅生态脆弱且是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目前仍然存在着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的双重任务.而当前关于喀斯特腹心地区生态扶贫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的热点.本文从喀斯特腹心地区的生态现状及扶贫特殊性出发,在总结以往扶贫对策成效的基础上提出适应该地区的生态扶贫建议.  相似文献   

15.
喀斯特形态包括地表和地下两部分,地表喀斯特形态五花八门,有溶痕、溶沟、漏斗、洼地、干谷、盲谷、峡谷、溶盆、溶源、石芽、石林、孤峰、峰林、峰丛,以及天生桥、穿洞和瀑布等。在贵州,常常会看到高  相似文献   

16.
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生态农业的建设要根据地区特点。以贵阳市城郊生态农业的发展为例,提出了在城郊生态农业的发展中要注重石漠化治理、提高土壤质量的改良、减少水土流失、建设观光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贵州农业生态的现状及特点的调查研究,提出贵州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应对策:农业生态管理、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生态农业,特别针对生态农业进行讨论,提出“种养多样、循环利用”模式和“层次开发、综合发展”模式,是解决贵州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态农业及其在我国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新技术使城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成为可能。城市生态农业具有体验农业、农业科技园、第三世界市区规划三种模式。我国发展城市生态农业可以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具有经济、环保生态、社会文化及国防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山学院学报》2016,(3):69-72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当前的基本国策,发展生态农业是狭义滇西山区农业升级增效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虽然狭义滇西山区生态农业规模小、辅助发展条件较差、劳动力技能素质较低,但其具有山区农业特色鲜明、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市场需求旺盛、供给潜力巨大和地方政府积极支持等优势。因此,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并推广多种山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加强市场化运作,为山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辅助条件;提高山区农业劳动力的技能素质,推动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继续加强政府政策扶持,助力山区生态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山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北京市山区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具有协调性、可持续性、人口规模的适度性、高效性和公平性。通过对北京市山区深入调查研究,归纳出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六种典型模式:观光农业+民俗、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生态农业与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业协调发展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经济沟建设相结合模式;休闲度假、会议旅游+房地产开发模式;城镇建设与劳动力转移相结合模式;农林牧复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这些模式对我国山区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