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研究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热性能特点,更好地进行热管理分析,基于 Fluent 软件建立锂离子电池组三维瞬态散热模型并对温度场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不同条件对电池及模组散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充(放)电倍率和增大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可改善电池因温度过高而导致的热失控。进口风速从 0.5 m/s增至 6 m/s 且 4C 充电终止时,电池组最高温度、平均温度、温差、一致性系数降低了 33.57 K、21.23 K、9.84 K 和 2.82%,但泵功耗增加了 0.35 W。进风温度从 298.15 K 降至 283.15 K 且 4C 充电终止时,电池组最高、平均温度降低 12.8 K 和 13.92 K,温差与一致性系数升高 1.86 K 和 0.76%。即增大风速,电池组温升和温度均匀性得到改善;降低进风温度,可控制电池组温升,但温度均匀性抑制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2.
合理管理电池组、提高电池组工作效率是无人设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现阶段的电池管理方案需要多种功能不同的芯片协同配合,导致设计过程中存在难度大、电路复杂、调试周期长、功能单一、通用性低、成本高等缺点。基于此,使用电池管理芯片BQ76940和控制芯片STM32L431RCT6设计了无人车的电池管理系统。经过验证,该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可满足无人车电池管理的多种需求。整个电池管理系统的采集、保护、控制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均优于大多数电池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针对锂电池管理系统均衡技术在需要均衡电池单体的识别上存在的误判和漏判问题,提出了基于异常点检测的锂电池管理系统均衡算法.采用Z-score标准化方法对电池单体属性值进行预处理,获取电池组中所有电池单体的异常值,并通过动态聚类获取电池组中异常电池类和正常电池类,进而对异常电池类和正常电池类进行信息特征分析,结合均衡控制,开启均衡电路进行均衡.最后通过仿真平台测试,采用异常点检测均衡算法能更准确地识别出异常电池,能更快达到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4.
针对锂离子电池在高温条件下散热和低温条件下加热的新一代液冷热管理系统,研发了电池包制冷/加热系统实验平台。根据新一代液冷电池包的结构特点,在完成实验平台总体结构设计和关键部件选型的基础上,完成实验平台搭建。实验平台通过供液系统、制冷系统、加热系统、信号测量与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实现液冷电池包的热特性实验,为后续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随着能源及环保问题的日益加剧,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然而电池技术的不成熟,特别是电池成组使用时的不一致性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最大瓶颈。为了均衡电池组单体存在的差异性,提高电池组的整体性能,分析了几种常见的电池组均衡电路的优缺点,从中选出一种均衡方案,对电池组进行均衡管理和控制,以达到良好的均衡效果,提高串联电池组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6.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与电池的热性能有关,在充放电过程中对锂离子电池进行热分析有利于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对以Fe_3O_4/Fe-Go和Fe_3O_4/Go纳米复合材料为正极和负极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进行热分析,首先对锂离子电池进行数学建模,然后利用ANSYS FLUENT软件对电池温度分布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电池表面对流传热系数可以抑制电池表面温度,通过改变电池组放电速率,电池组表面温差和电池内部温差也会增大。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针对电瓶车蓄电池的在线检测系统,实现了对电池组中电量最高的单体电池充放电电流进行均衡的可控可调.详细分析了控制检测系统的原理,利用SOC的均衡算法校正霍尔传感器的精度.设计了电池组的在线性能检测装置硬件实现方案,并带有GMS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实时将电池信息上传.实验证明,该系统对延长蓄电池组的使用寿命、降低电池的使用成本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动力电池组中细长形集流装置电流分布不均匀性和对角连接均流特性问题。以32650-6. 5Ah圆柱电池组成的20并1串电池组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模拟与试验两种方法,定量研究了1~3C工况下、电池内阻在0. 001~0. 04ohm范围内的电池组电流部均匀性。结果表明:电池内阻越小,细长形集流装置电流不均匀性越明显;电池组充放电倍率越大,不均匀性越明显;对角连接方式消除了细长形集流装置电流分布不均匀性对电池组电流不均匀性的影响;对角连接还克服因单集流装置的电压分布不均匀性造成的BMS电压采集偏差;较邻角连接方式,对角连接方式能有效地提升动力电池组性能。  相似文献   

9.
锂离子电池被广泛用于电动汽车来代替传统能源,其性能优劣直接关系到整车的性能,而温度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如果锂电池长时间处于高温下工作,电池性能会迅速衰减,甚至会引发热失控,因此研究锂离子电池的散热方法尤为重要。首先,从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机理和熔化过程分析了温度过高对于锂电池的性能影响;总结了空气冷却、液体冷却、相变材料冷却、热管冷却等4种常见锂电池散热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最后,分别从不同方面归纳了4种不同散热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汽车动力铅酸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及均衡管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力电池组中单体电池间的差异使之具有不同的充放电特性,电池组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又增加了单体电池的不一致性,导致某些单体电池过充过放电现象的发生, 使得整个电池组的性能及使用寿命下降.所以为了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需对电池组进行均衡充放电.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充电模式、放电模式、温度对镍氢(三圈霸道)电池和镍镉(天球360)电池性能的影响.采用标准充电模式时综合性能最佳;相同充放电模式下,镍氢电池的放电容量约为镍镉电池的2倍;放电电流从100mA升高到1 000 mA时,循环性能下降,对镍隔电池的影响尤为明显;镍氢电池对高温较为敏感,在50℃时的循环性能大幅度下降,而镍镉电池对低温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Cd/N i电池的记忆效应会使电池放电平台和放电容量下降,本文对组合Cd/N i电池的记忆效应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消除记忆效应和恢复电池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阀控铅蓄电池内阻的组成及其测试原理和方法,根据蓄电池内阻与剩余容量的关联性,讨论了利用蓄电池内阻监测其剩余容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提高电动汽车续航能力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电池对电动汽车续航能力的影响因素,针对各种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续航能力的方法,一方面,从电池类型的更换和放电电流大小的控制来增大电池的容量;另一方面,改进常规的充电方式,“激发”电池达到最大容量,以达到增大续航里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原有的冗余电池组电池管理算法采用的直接切换或等时间间隔切换算法,都存在不能使电池组放电达到尽可能大等问题。为了充分挖掘电池组冗余条件下的续航能力,提出新的冗余电池组管理算法。通过对剩余电量的冗余组合最大值估算法,推算出冗余电池组的置换顺序和时间点,实现冗余电池组的最佳算法。文章讨论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并给出理想条件下的模拟实验,最后分析了模拟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锂离子二次电池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动力型锂离子二次电池是电动汽车、电动工具的电力来源,市场前景广阔。本文分析了在目前的电源技术水平下,锂离子二次电池在动力型应用上的优势和缺点,探讨了纯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发展方向,指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混合动力汽车是比较务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锂离子电池其高能量、高电压、长寿命、无污染等优势成为人们的首选。硅太阳能电池可分为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非晶硅电池。锂离子电池的充电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恒流模式、恒压模式及涓流模式。为此我们利用多晶硅电池,非晶硅电池作为主要的充电能源,对锂离子或者锂-聚合物可充电电池通过电池管理芯片,实现可移动太阳能锂离子电池充电。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铅酸蓄电池经常达不到设计使用寿命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提出了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19.
荷电状态(SOC)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核心性能指标。为了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组单体电池荷电状态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改进PNGV模型的电池内阻辨识与SOC预测。根据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特性分析,建立改进型PNGV模型。利用实验采集的数据和最小二乘算法实现内阻的在线识别。通过该内阻辨识算法,更加准确地反映电池的当前电压。根据预测更加准确的电压,从而提出基于数据融合PHM法预测电池的SOC,该方法基于实验数据和灰色预测模型来估算电池的荷电状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内阻辨识的SOC预测更准确,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