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近几年的高考和竞赛题目中,我们经常看见这样一类新题目:求解时间问题.这类问题思维跳跃大,要求学生知识全面,迁移建模能力要强,若想解决此类问题,需对所给题目的信息条件情景进行加工联想,并与原有物理知识和解题方法进行类比,从而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进而迁移,创造性的解决此问题。  相似文献   

2.
探究题是新课改实施以来中考中综合考察学生知识、能力的题,学生通过明确实验目的后经历探究过程,凭借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迁移变通的能力完成书面作答,而学生往往被题目表面的庞杂干扰而不知所问,不明所考,导致无从所答.因此有必要对这种题型进行分析和研究,引导学生对此类问题树立信心、掌握方法、明确考点,将储备知识进行转化和迁移,从容应  相似文献   

3.
随着"旅游热"的升温,与旅游相关的物理问题也多了起来, 旅游乘坐的交通工具、旅游中参与的各种活动、旅游过程中看到的很多现象等都与物理知识密切相联,是探究性学习的好素材.此类题目新颖,结合实际,对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 现通过习题介绍旅游中遇到的与功、能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信息迁移题一般具有起点高、落点低、情景新、知识活、即学即用等特点.在解答信息迁移题时,首先通过对题目的阅读,将新知识进行理解、消化、分析、综合;其次要及时检索出相关的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建立新的知识网络;再次,运用新信息并迁移所学知识到新问题的解决中去;最后,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多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加强思维训练,培养自学、迁移、创新、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是解答好此类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恒成立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热点之一,也是难点;此类题目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本文将就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处理办法及注意事项,结合近几年高考实例,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6.
数学知识是有限的,然而由其组成的题目却是无限的;教师用经典题型对学生进行指导,是培养数学思考能力,实现知识迁移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数学的教学工作中,除了要教会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工作是培养学生具备更高的知识迁移能力。本文就如何通过经典例题实现知识迁移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高中数学,论述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学生思维障碍的解决、创新性思维培养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反映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它包含对新情境的感知和处理能力、旧知识与新情境的链接能力、对新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等层次.形成知识的迁移能力有利于认识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必须以扎实的基础知识、系统的知识结构为基础.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试题的立意在于对考生的能力考查.近年来在各地高考物理试卷中出现了很多非常好的试题,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进行考查.现就一道高考物理试题的解题分析,谈一谈如何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来解决实际问题.题目将一只皮球竖直向上抛出,皮球运动时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下列描绘皮球在上升过程  相似文献   

8.
新定义、信息迁移型创新题是近几年高考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创新题之一.求解此类问题通常要分三步进行:①对新的定义或迁移来的背景知识进行信息提取,确定化归方向;②进行信息加工,探究解决方法;③进行知识转换,有效地"输出"结果.其中  相似文献   

9.
在文言实词的教学中依旧面临文言实词数量多、释义繁杂以及语言环境陌生化等问题。教师可运用知识迁移来解决此类问题,即将新知识放入旧知识的认知结构中,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以《诗经·卫风·氓》为例,从两个方向探究其迁移策略:其一是对课内知识的迁移,进行顺向正迁移或逆向正迁移;其二是对课外知识进行迁移,可迁移到成语上或者现代常用词上。  相似文献   

10.
信息迁移题是指以考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给出一定容量的新信息,通过阅读,从中获取有关信息,捕捉解题资料,发现问题的规律,找出解决方法,并应用于新问题解答的一类题目.这类问题能力要求较高,可以考查考生临场阅读、提取信息和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下面通过2006年高考数学试题,介绍此类问题的解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遗传变异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概率计算是遗传中常出现的题目类型。对于身处高一的同学们来说,概率知识还没有学习,如何用“直观”的方法解决“抽象”问题?巧用图解法,对解决此类题目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徐勇 《物理教师》2005,26(5):30-32
近年来部分省市为更好地考查学生的探究、自学能力和发展能力,其中考物理试题中经常出现一些以高中物理知识为载体而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和物理研究方法考查的考题,不妨称其为“下放题”,此类题目的背景是高中物理中某些与初中物理联系较密切的内容,题型看似“起点”较高,难度较大,但其中所含的物理问题一般并非太难.分析此类问题时关键是需要细心阅读审题,在初中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加以推断,努力找到知识的“落点”,从而准确分析出问题的答案.本文略举几例加以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立体几何应该说是一个相对在高中数学中独立性比较强的学科,它和其他知识联系比较少,但是从近几年高考情况来看,也不时出现与其他知识相结合.但总体觉得在立体几何中,还是以关注立体几何自身问题为解决此类题目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因此,学生能否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解决相应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于是,我们面临的情况是:教师怎么进行知识教学以及怎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和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以顺利地解决有关问题.笔者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已自觉地运用到迁移规律.结果说明在本学科的教学中运用迁移规律是很有必要的,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5.
袁方 《物理教师》2006,27(9):16-18
知识迁移理论的核心是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观.这种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就是新旧知识的迁移,原有知识得到充实和巩固,新知识更易被学习者获得、保持和运用,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整个知识体系在纵向上不断深化,按层次组织;在横向上融会贯通,加强联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高  相似文献   

16.
信息迁移题是指以考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并给出一定容量的新信息,通过阅读,从中获取相关信息,捕捉解题资料,发现问题规律,找出解决方法,并应用于新问题解答的一类题目。这类问题能力要求较高,可以考查考生临场阅读、提取信息和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下面以函数信息迁移题为例,介绍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双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磁感应现象部分的知识历来是高考的重点.有关题目可将力学、电磁学等知识融于一体,从而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理解、推理、分析综合及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导体杆在磁场中运动切割磁感线产生电磁感应现象,是历年高考的一个热点.笔者通过对近年高考题的研究,发现每年都有"杆+导轨"模型的高考题.因此在高二复习阶段教师有必要对此类问题进行归类总结,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它的内涵.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物理公式是E=BLv,因此对导体杆运动状态的分析便极为重要.笔者将两根导体杆在导轨上切割磁感线的问题,从运动学的角度作一个粗浅的归类,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信息给予题一般由“新信息”和“问题”两部分组成;题干是信息给予题的主要信息源.此类试题的特点是,通过给出的新知识信息,要求考生利用已掌握的化学知识、技能以及题给信息中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来考查考生临场阅读、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化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考生接受新知识,对新知识的加工和知识迁移能力,因而有利于选拔有潜能、有创造力的学生,  相似文献   

19.
利用单电表测量电功率的试题在中考中经常以压轴题出现,尤其在近5年南京市中考题中,每年都有此类考题。该类试题既能考查学生掌握伏安法测量电功率的能力,又可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一类相对综合性高、难度大的题目。文章将此类题目分为已知额定电压和已知额定电流两种类型,以4道典型题为例,分析单电表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考题的特点,并给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20.
阅读理解题是指通过阅读材料,理解材料中所提供的新的方法或新的知识,并灵活运用这些新方法或新知识,去分析、解决类似的或相关的问题的试题.它不仅考查同学们的阅读能力,而且还考查同学们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综合应用能力,是中考的热点题目之一此类题目依据阅读材料的不同,所要解决问题的不同,在难度系数上也有所不同,但从总的情况来看,此类试题基本都属于中等及中等难度以上的试题,甚至还有压轴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