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方面曾对各国小学生每天劳动时间作过统计:美国孩子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是1.2小时,韩国孩子每天0.7小时,英国孩子每天0.6小时,法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而中国孩子每天家务劳动时间不足0.2小时。  相似文献   

2.
有关方面曾对各国小学生每天劳动时间作过统计:美国孩子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是1.2小时,韩国孩子每天0.7小时,英国孩子每天0.6小时,法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而中国孩子每天家务劳动时间不足0.2小时。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勤劳的民族""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早前看到过一份资料,显示的是各国中小学生每日的劳动时间,中国小学生每天劳动时间12分钟,仅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这个数据着实让人震惊。孩子"没时间""不会劳动",自理能力缺失,劳动意识淡薄,甚至轻视劳动。在物质生活丰盈的新时代,劳动逐渐被弱化、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4.
0劳动对学生共产主义思想和品德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是学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途径。第一,小学生的劳动观是他们共产主义世界观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使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小学教育就要对学生进行以共产主义世界观为核心的思想教育,而这一教育的必要途径则是劳动教育。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来都没有脱离过劳动。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世界,劳动将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所以小学生共产主义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是对劳动的热爱和自觉。第二,加强培养小学生正确地劳动态度是周世纪的迫切要求。贪图享受不劳而获的思想无时无刻不…  相似文献   

5.
杨俐 《幼儿教育》2014,(12):4-5
有关方面曾对各国小学生每天家务劳动时间作过统计:美国孩子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是1.2小时,韩国孩子0.7小时,英国孩子0.6小时,法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而中国孩子每天家务劳动时间不足0.2小时。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类。今天,由于我们的教育仍然未能跳出应试教育的羁绊,劳动教育实际上被淡化了,会劳动、乐吃苦的同学越来越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已不再是笑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油瓶倒了不去扶”的现象,也绝不是个别。今天我们举行“劳动创造世界”的主题班会,让我们一起来重新认识劳动创造世界的重要性,体味劳动的乐趣和光荣,做手脑并用、能文能“武”的现代青少年。第一部分:以小品表演的形式,表现孩子们从小学到高中劳动观念慢慢淡化三个连贯的小品:(也可以制成动画课件)几个小学生唱着《…  相似文献   

7.
有关方面曾对各国小学生每天劳动时间作过统计:美国孩子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是1.2小时,韩国孩子每天07小时,英国孩子每天0.6小时,法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中国孩子每天家务劳动时间约0.2小时。研究者通过对中国某幼儿园100名6岁儿童的家长问卷调查发现,有86名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什么活都不做,有9名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长的催促下偶尔做点家务活,有5名家长反映孩子在家能帮助家长做家务活。哈佛大学学者在进行了二十多年的跟踪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爱于家务的孩子与不爱于家务的孩子相比,成人后失业率比为1:15,犯罪率比为1:10,离婚率与心理患病率也有显著差别。由此可见,参加家务劳动不仅仅是孩子为父母分忧的权宜之计,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就业成才和生活幸福。专家认为,要让孩子热爱劳动,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榜样,让孩子模仿家长的家务劳动,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快乐,逐渐养成劳动的习惯。  相似文献   

8.
《幼儿教育》2012,(Z1):38-39
民间工艺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生活化的艺术,它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以满足劳动人民的精神和物质文化需求为创作宗旨,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如何在适应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传承本土文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党龙岗 《科幻画报》2023,(2):177-178
要想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劳动本领,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行不通的,教师应当深入开发课外资源,积极、主动的创造各种实践活动,促使小学生们能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之中,贴合日常生活,真正融入社会。所以,教育工作者应当有效开发课外资源,创造出优秀环境促使小学生们意识到劳动价值,感受自身的劳动本领,设立健康、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建立环保、质量以及安全等等现代技术思想,促使小学生们可以获得整体发展。基于此,本篇文章重点讲述了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外资源开发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小学生劳动教育逐渐受到学校的重视。学校和家庭开展小学生劳动教育,首先,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劳动实践中养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其次,有助于小学生提升综合能力,在劳动教育中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更好地适应生活。最后,有助于小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形成健全的人格,主动承担起家庭的劳动工作,学会感恩,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因此,应该不断地强化小学劳动教育,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未来,劳动创造美好的人生,劳动是产生一切力量、道德和幸福的源泉。由此,我们应从小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增强他们的劳动意识。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世纪.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创造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日本政府早就提出:"创造开发力是通向21世纪的保证".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创造力,数学是创造性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是小学生  相似文献   

13.
劳模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 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世界,作为创造主体的劳动者,是价值和世界的创造者.怎样看待劳动、怎样对待劳动者是一个社会性质的重要标志.一个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社会一定是富有生机、蓬勃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英文报刊具有时效性和新颖性的特点,它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小学生时刻感受到世界各国最新政治、文化、科技和经济的动态,而且还能够让小学生了解到世界各国的文化习俗及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15.
劳动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立足社会之根本,服务意识是个人品质的培养和表现,素质教育中已经非常重视从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但仅有劳动教育、劳动实践是不够的,还要从中锻炼小学生的服务意识,即从劳动教育中感受到为他人付出、看到他人、集体的存在。因此,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将劳动教育和服务意识相结合的教学指导才是真正引导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只为自己的劳动是自私的,只有从劳动中注意到“自我”之外的世界,走出自我的世界,才是真正成长的开始。  相似文献   

16.
实施劳动教育能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使其成为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一、以劳辅德通过劳动教育,教育学生树立劳动创造一切的观点,懂得自己的幸福靠劳动创造,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能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从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入手,教...  相似文献   

17.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中谈到了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的趋势: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这一趋势表明,世界各国科学教育的改革都无一例外把眼光关注到了小学生这一科学学习主体自  相似文献   

18.
据统计,世界各国的小学生每天参加家务劳动的时间,美国为1.2小时,韩国为0.7小时,法国为0.6小时,英国为0.5小时,日本为0.4小时,而我国仅为0.2小时,居末位。现代妈妈往往在工作、孩子、家务之间奔忙,弄得身心疲惫,却忘了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员,家务也有他的一份。家务劳动可以培养孩子个人生活技能、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和认真负责的精神。从今天起就鼓励他们——家务劳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曾说:“劳动创造了美。”美是人类追求的最高价 值。“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它既不是人的心灵或意识,可随意创造的,但也不是可以离开人类社会的生活,当成一种物质的自然属性而存在,它是人类在自己的物质与精神的劳动过程中,逐渐客观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美必须从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中去探求。当然,小学生不同于成年人,他们的探求常常体现在日常的细小的劳动中,所以,小学生的审美教育常常渗透在日常劳动中,日常劳动教育也渗透着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20.
关于舞蹈起源的探究,世界各国艺术家,史学家,社会学家都有不同的见解。大部分人主张"劳动综合论"即舞蹈起源于人类在社会发展中的劳动实践和其他多种生活审美实践的需要,了解并更加清楚的解释舞蹈的来源,有助于解答人为什么要创造舞蹈,怎样创造舞蹈,舞蹈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起了哪些作用,深入探索舞蹈的起源,使我们对舞蹈的形象更加清晰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