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论毛泽东“人定胜天”的环境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人定胜天”环境思想是毛泽东个人思想的组成部分。其“人定胜天”的环境思想的提出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正确评价毛泽东“人定胜天”的环境思想将有利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思想的建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荀子强调以礼治国,提倡按社会能力划分社会成员等级然后承担不同社会事务,认为这样就会出现"职分而民不探,次定而序不乱"的社会大治局面;认为按能力划分社会成员等级的群体一旦形成,人类向自然索取的能力也会加强,便会出现"人定胜天"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词典》1062页第七个词条对“人定胜天”的解释是这样的:“人定胜天,指人力能够战胜自然。”对这个权威性的解释,我没有胆量“反弹琵琶”,但鉴于它的不尽人意,我  相似文献   

4.
地震给社会的经济、社会安定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人类社会也对地震现象存在着种种认识,这种认识随着人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地发展、深化.在中国历史上,总有人把地震现象归咎于"天人感应",而一些人又试图从"水火"、"阴阳"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赋予地震事件完全不同的概念.在如何战胜地震灾害上,是"听天由命"还是"人定胜天",同样有着截然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愚公移山》一文一直被世人称道:愚公的“愚”其实是“大智若愚”,愚公敢于改造大自然是气魄伟大,毅力坚强.连毛泽东也从中提炼出鼓舞世人的警言:人定胜天,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古人人定胜天、物极必反、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结合人类的发展,提出以天人合一的思想去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见解,旨在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耀凯 《科技文萃》2005,(4):167-169
近读<新京报>何祚庥先生的文章<人与自然以谁为本无须敬畏大自然>,文章洋洋乎一大块,用"人定胜天"和"科学"作为与环保界人士辩论武器,试图使人们相信"敬畏大自然"是对科学的亵渎,也是"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无所作为".对此,我想提出一些不同意见,与何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8.
“人定胜天”这句话,充满激情、充满豪情、充满自信,但却极易遭到误解。说它是人类向大自然挑战的宣言并不错,可如果说它是对自然的藐视和冒犯,就违背了原意。莎士比亚早就宣告:“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可以说是发源于欧洲的人本主义精神的浓缩。  相似文献   

9.
“人定胜天”这句话,充满激情、充满豪情、充满自信,但却极易遭到误解。说它是人类向大自然挑战的宣言并不错,可如果说它是对自然的藐视和冒犯,就违背了原意。莎士比亚早就宣告:“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可以说是发源于欧洲的人本主义精神的浓缩。  相似文献   

10.
[作者审题构思]我想到了现在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于是我确定了“再认识”的内容——人们只有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人定胜天”的思想在新时代才有意义。在文中,我首先指出古今的人们在“人定胜天”思想指导下利用和改造自然,却对自然造成截然不同的污染程度,在此基础上引出文章主题。【指导老师点投]这道作文题的题眼是“再认识”,就是在前入已有认识的基础上来一个重新审视,作文应力求出新,并深化这个“再认识”。【精品作文展示]中国有个成语,就叫“人定胜无”。单听听,便觉一股豪壮气势震人心魄。这是中华几千年文…  相似文献   

11.
近年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人们过去信奉的"人定胜天"的发展理念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得到了更多的认同。作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2200多年的历史中屡经磨难,仍能发挥作用,其修建和维护中的尊重自然、因势利导理念值得灾后重建地区研究和学习。  相似文献   

12.
“人”在“天”“地”之间,居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人”是不是可以决定天上与人间所有的事情?“人定胜天”,是一种理想还是一种现实,抑或是一种无知?古代中国有“天”“地”“人”统一的思想,也有“天人合一”的思想,然而,我们是不是能够理解?  相似文献   

13.
“君权神授”、“天赋人权”和“人定胜天”,从历史系统论历史哲学的角度论,实质是人与天亦即系统与环境的依从关系的合理扬弃,以至于极化的问题。远古人类认知、利用自然的能力弱,对“天”恐惧、依赖心理极大,而后到中国的汉代、西欧的中世纪,继承了畏“天”依“天”的一面,“君权”靠神授,但同时极化、一滥用天的名义,神化君权、教权;近代,合理地扬弃,以人权否定神权,强调“天赋人权”,将人权自然“神”化、天然合理化,但后来发展到极端,滥用自然赋予的人权,极化为“人定胜天”观,恶果累累。人口超载,环境污染,等等,令当代人类重新重视人与天的和谐关系,即系统与环境互相依从的系统原则,可谓在历史进程、历史哲学观中一种新的扬弃,否定极端化,在宇宙嵌套观中“复归”远古的某种态势,但系统与环境依从关系的内容、事件已是全新的了。  相似文献   

14.
天人说足荀子思想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由于荀子有"天人相分"的主张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等,于是近代以来与中国社会思潮的演变相呼应,思想界主张荀子有"人定胜天"、"人能征服自然"思想的观点日渐增多.似乎荀子的天人关系主张是中国古代天人思想体系中的另类.实际当我们从荀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出发看他的完整的天人关系说,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他绝没有强调"人定胜天"、"人能征服自然",而只是突出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强调人类应该尽其所能了解、认识、适应、顺应、利用和改造自然,"敬天道而尽人事"是人类的努力方向,也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2003年,建设中的青藏铁路参建人员已达4万,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提出了"先生存,后建设"的口号.从以往强调超越自然的"人海战术"、"人定胜天"到如今尊重科学规律的"以人为本",这中间体现的正是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荀子天道观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一直为后人称道,本文从静态——"天人之分"和动态——"天人合一"两方面对荀子天道观进行考察,并对有学者认为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是"人定胜天"的理解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7.
影片《流浪地球》一改往日灾难片中人类乘坐宇宙飞船逃离地球的情节,而是让人类带着地球逃离灾难,展现了中国人的家园故土情怀,突出了中国人强调的"愚公移山"精神和"人定胜天"的理念,打开了一个新的科幻维度空间.  相似文献   

18.
积极的人总会比别人获得更多的机会,当然,也可能会犯更多的错。最大的问题可能出在只朝着一个方向使劲,因为努力和能力强调迷信“人定胜天”,忘记了红花也需要绿叶扶,忘记了维护好整体生态的平衡。年轻人血气方刚,哪里肯忍一时之气。这个时候,你的志向和格局,就会受到考验。有大格局者,不在乎一时一次的得失。有长远追求者,懂得退一步海...  相似文献   

19.
《考试》2003,(6)
灾害与人类并存,这是亘古以来的客观现实。三皇五帝到如今,自然总是要显示其与人类一决高下的威力,反复无常地把灾害降临到人世间。然而,人定胜天,人类总是以自身的智慧和力量战胜一切灾害,这又是一条被无数事实所证明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相似文献   

20.
英国工业革命造成了伦敦雾,美国西进运动也付出了环境代价,西方国家在"人定胜天"思想指导下,尝到了甜头,也尝到了苦头,工业文明的成果是巨大的,其付出的代价也是无法弥补的。远的不去说,只说近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