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针对紫色砂页岩边坡的特点和边坡生态修复原理,结合人工土木辅助工程,为植物生长创造条件,改善栽培基质稳固;科学种植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立体植物,提高边坡植被覆盖度,构建边坡目标植物群落;加强管理,使边坡生态系统的功能不断得到恢复与修善,全面达到紫色砂页岩地区边坡修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宜宾学院学报》2017,(12):20-22
在边坡防护工程中植被种植多用于景观,一般忽略了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经软件GEO5进行数值实验,探究植被种植位置和种植类型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数值实验表明:上坡种树量越多,上坡面的天然重度越大,边坡安全系数越低;下坡种树量越多,下坡面的天然重度越大,边坡安全系数越高;下坡种草量越多,下坡面粘聚力越大,边坡安全系数越高;而上坡种草量的变化对边坡安全系数基本没有影响.因此,在用植被进行边坡防护时,应在下坡种植植被,不应在上坡种植大型树木.  相似文献   

3.
从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植被基础、生境条件、规划设计等方面论述了露天开采矿山自然生态环境重建工程技术的原则基础,即生境与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岩石边坡环境与植生基础融合和植被物种选择与配置的抗性原则;对工程技术方法进行了分类(即排水方法、格子方法、防风和植生土袋方法)并概括了各方法的特点和工程技术要点,重点描述了基于生态思想的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的协调、人工土壤-重建基础和重视露采矿山生态环境调查相结合的植被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本钢歪头山铁矿环境污染和矿山植被状况的调查,对矿山生态植被恢复进行探讨,制定了近期和远期植被恢复规划,阐述了近期植被恢复的基本原则、途径、营林等技术。其中,矿山排土场的稳定治理是植被恢复的前提,土壤基质的改良是基础,而植被品种筛选是植被恢复成败的关键。为远期矿山生态公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石林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选择了草从、灌草丛、次生林、原生林、人工林和玉米耕地六种植被类型的土壤PH值,有机碳,全氮含量与C/N比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植被恢复程度越高,土壤PH值就越小,而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人工造林与植被自然恢复相比,植被自然恢复更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改善和植被的生长;耕地与其它样地相比,在退化岩溶生态系统地区,人类活动与不合理利用土地都会使土壤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我们平时要注意对喀斯特地区的植被保护,特别是石漠化严重的地区,要严厉禁止人为再次干扰,使各种植被更快更好地恢复起来。  相似文献   

6.
用典型样方法对都匀市的退耕地在还林初期的自然恢复过程中植被组成及其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自然恢复形成的植物群落中,主要植物有39种,隶属19科,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菊科植物最为丰富。②植被自然恢复初期,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较低,植被总盖度在85%以上,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79—0.93;Shannon—Weiner指数为1.92—2.84;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69—0.93。③人类活动的干扰及管理,提高了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工程实践和多年的研究分析认为,膨胀土受气候变化影响,易产生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开裂形成胀缩循环,水平渗透性差,边坡失稳发生频繁,仅采取抗滑和削坡减载等常规的工程措施,工程造价高,很难维护边坡的长期稳定性;膨胀土边坡采用植被保护措施,能调节受保护区域的生态小气候和边坡土体的含水量,减少土体受气候变化导致胀缩循环破坏土体强度的影响程度,对促进边坡的长期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美化了环境。并且选用当地草皮和灌木,工程造价较低。因此,采用膨胀土边坡的植被保护措施,工程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是膨胀土边坡防护有效的辅助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根据牧区草地因采矿而遭致破坏的实际,结合恢复植被的实践经验和特点,本文恢复植被工程作了简述,后介绍了恢复草原植被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调查乡土种和当地已建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情况相结合的方法,在对京大高速、得大高速、大同环城高速等边坡的绿化植物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筛选了适合寒、旱、沙化黄土区高速公路边坡植被绿化植物,认为柠条、沙棘、沙地柏等作为优势绿化植物较为科学。探讨了其育苗、栽植和管理技术,进而分析了其植被绿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以来,我省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也在逐步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我省对高陡岩石边坡绿化技术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其技术力量也甚为薄弱,要使高陡岩石边坡能成功地生长绿色植物,并能使其达到稳固的目的,这仍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贵阳市中天集团岩土工程公司的几个工程实践和经验,总结归纳出了一套新的植被混凝土喷射绿化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金口大峡谷区域位于大渡河下游,大渡河横穿大相岭与大凉山间山地的区域,地处四川盆地和横断山地的过渡地带。植被垂直变化显,峡谷底部为半干热河谷灌丛,往上依次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常绿针叶林。区域内植被有较高的旅游价值,但破坏严重,加强保护以恢复自然植被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2.
石灰岩地区是中国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之一,由于其脆弱的自然地质环境和人为活动的强烈影响,石灰岩生态环境的恢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水平提高和科学技术以及其他各个学科的发展,生态系统理论在石灰岩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应用也日渐增多.针对石灰岩地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综述了石灰岩植被恢复的生态系统理论,分析了各个生态系统理论在石灰岩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应用,并提出植被恢复和重建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山区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特点,阐明了典型的三维植被防护、客土喷播、网袋工程等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对边坡生态防护的优势、机理、特点进行探讨.并在以六潜高速为例,分析了生态防护技术措施的可行性.生态防护技术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边坡防护优势,为山区高速公路边坡,尤其是劣性土质和岩质边坡生态防护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深入了解桂西北地区石漠化治理和土壤生态恢复的现状,作者对广西宜州、环江、平果等地进行了实地调查,并从海拔高度、恢复年限、植被类型等角度,对桂西北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吊丝竹、任豆等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样地的土壤水分、容重、孔隙度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进行了比较分析,试图了解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豆科植物混交的植被恢复模式,其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其他相关的理化分析指标也较好,因此,可以将之作为石漠化土地植被恢复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5.
植被恢复与重建隶属于森林生态物质文化范畴,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植被改造的技术支撑,还需要森林生态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层面上文化与社会的支持。文章明确了森林生态文化体系、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内涵,确立了森林生态文化建设框架内的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理论依据和原则,以沈溪新城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为例,分别从森林生态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层面阐述可持续发展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乐山市城市绿心植被景观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乐山市城市绿心植被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着手,强调绿心植被建设应充分实现其生态功能,实现三大功能的协调发展。从分析绿心植被的景观作用着手,强调景观建设应与乐山大佛景区和峨眉山景区相呼应,森林植被建设应定位于恢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提出乐山城市绿心植被建设应以恢复常绿阔叶林为主,同时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光生态农场、运动植被的复合型植被景观。  相似文献   

17.
高岭土矿洗矿沙山绿化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龙岩市东宫下高岭土矿洗矿沙山为对象,遵循植被演替的自然规律,以草先行,进行绿化技术的研究。经过4a试验表明,类芦是绿化高岭土矿洗矿沙山的首选先锋植物,绿化技术简便、投资省、见效快,生态效果明显,可以在同类矿山尾矿沙废弃地的植被恢复与重建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济南市南部山区采石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济南南部山区废弃地现状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在生态恢复理论的指导下,讨论了采石废弃地生态恢复技术途径与模式.指出应以植被重建为恢复目标,重点是改良基质,选择耐旱、耐瘠、速生、生物量大的灌木与草本为先锋植物种类,并结合当地条件,种植不同特性的植物.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的发展,使得植被破坏的规模和速度都在不断增大,紧密结合植被恢复技术的需求,植被恢复的目标是构建稳定的植被群落,探索营养钵苗和种基盘苗根系形态及根构型差异,营养钵育苗则促进根尖数、交叉点数和联接数,种基盘育苗能够促使苗木主根发达,对树木的生长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武汉天河机场植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中国植被类型划分标准,天河机场及周边地区植被可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灌草丛,沼泽植被,水生植被,栽培植被几大类,机场植被特点对鸟类在机场上空频繁出现有很大影响,研究认为;对机场草坪及其附近的植被加以改造是达到生态防治鸟撞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